读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有感

手机版
栏目:五年级作文  字数:2000字

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一书是其汇聚十年诗意语文探索的智慧与精华。王老师在序言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语文课上存在的一种“怪相”——语文教师似乎只在冷眼旁观“别人的世界”,讲着“别人的故事”。这样的语文课堂既没有感情的碰撞,也没有诗意的触动,只能让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和文字的工具,如同一汪死水,干涸,空虚。要想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学生,或许我们得给语文课堂多注入一些诗意,使这方池水真正活起来。

一、细读文本,挖掘诗意

语文的诗意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它真实地存在于文本之中,文本之美是诗意语文的基点和出发点。那么,如何挖掘文本诗意呢?王崧舟老师认为最基本、有效的方法就是文本细读。

同时,王老师还提出了六条重要的文本细读策略:一是直面文本,体验最初的诗意;二是字斟句酌,品味精微的诗意;三是互文参照,彰显深层的诗意;四是擦亮语言,揣摩形式的诗意;五是还原比较,感悟潜在的诗意;六是寻找缝隙,挖掘蕴藉的诗意。这六条策略不仅很有指导性,也有极强的操作性。

如何在不朽的文字中发现诗意,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一生的求索。回想自己平时的备课过程,往往是先粗略读几遍课文,便急匆匆地翻看教参明确授课的重难点,然后再从网上搜罗一些教学设计或实录。备课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看别人怎么上这一堂课的,很少花时间去将文本一读再读。直到去年学校派我参加集团初中语文的教学比武,赛制规定比武的篇目是课外的且比赛当天才能揭晓,备课时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刚得知赛制时,我很慌乱,因为这样的赛制基本上等于没有办法提前准备,除了找几个漂亮的PPT模板外啥都做不了。几天后便平静了下来,我想这个赛制就是在倒逼语文老师们“素读”文本,看老师们没有了教参,没有了网上那些五花八门的设计后,到底能不能上出一堂有个人味道的语文课。

如何上出一堂有个人味道的语文课,而不是一锅“大杂烩”,文本素读是不可逃避的第一步。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是一名读者,而不是一名语文教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发现文本的诗意、内心的诗意所在,才能将体验到的诗意传递给学生。

二、精准定位,设计诗意

功底深厚的老师能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文本的许多精妙之处,以课文《长城》为例,王崧舟老师发现了这篇课文隐藏着10处秘妙——结构、章法、语言、基调、顺序、句法、长城、奇迹、图腾、主题。

然而,时间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这又要求我们在最宝贵的语文课堂里教给学生最核心、最关键的语文知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课一得”。那么,如何精准定位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诗意的教学设计呢?

王崧舟老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甄别和筛选机制:第一,看一看这个文本秘妙有没有语用特征;第二,看一看这个文本秘妙有没有文本个性;第三,看一看这个文本秘妙有没有统领功能;第四,看一看这个文本秘妙有没有迁移价值。

经过这四层甄别和筛选之后,王老师最终将《长城》的核心价值定位为结构上的“先写见闻后写联想”,并围绕这一核心价值进行了精巧且富有诗意的教学设计。

初登讲台的我,在面对课文尤其是经典名篇时,总想一股脑地将其各个方面的好都教给学生,一堂课上既要剖析主题之深刻,又要拆解结构之精巧,还要让学生去体会语言之绝妙等等,而且每一点都必须说得透彻,似乎忽略了其中一点就是亵渎了这份经典。本以为面面俱到了,学生应该充分领略到经典的魅力了,殊不知这样的课内容太多太满,学生面对这样的饕餮大餐完全难以下咽。在这种情况下,像王崧舟老师这样处理就是一种比较科学且有效的方式——先确定这一篇有哪些可以教的,再根据不同维度去确定有哪些是这一篇必须要教的,最后再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设计和教学。

三、机智应对,营造诗意

细读出了文本的诗意之处,精思出了一堂诗意的设计,在登上讲台前都还是教师个人的,只有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教学才真正发生。

然而,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状况是我们设计不到的、意料之外的,能否机智地处理这些状况往往关乎一堂课的成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王崧舟老师,他曾经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发言说邱少云是一个傻瓜,王老师惊愕之余,当下呵斥:“傻瓜?你才是傻瓜!坐下!”王老师说他的这一瞬间反应成为了整堂课的分水岭,本已推向高潮的课堂进程突然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那么,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去灵活应对课堂出现的种种状况,营造真正的诗意课堂呢?王崧舟老师认为,虽然状况的发生是瞬间性的、临时性的,但是教学机智发生的条件和要素却是可以分析和准备的。

首先是在状况发生前,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我是否对文本已经心领神会?(二)我是否愿意宽容学生的“错误”?(三)我是否打算不过多地控制学生?(四)我是否提前经历了学习过程?(五)我是否完全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意图?

其次是在状况发生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应对:(一)倾听—认同:基于真诚倾听的开放性对话;(二)诊断—归因:基于问题诊断的分析性对话;(三)期待—激励:基于积极期待的激励性对话;(四)同情—融合:基于善解人意的同情性对话。

作为老师,在面对课堂上意料之外的状况时,我们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否定孩子的想法,而应该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予以理解和尊重孩子,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并始终相信孩子是充满善意的、积极向上的。我想,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诗意课堂。只是这几句话说来容易,鼓励、理解、尊重、相信——这些词哪一个不是沉甸甸的?

池与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池若无水便成了坑洼,水若无池便没了栖身之地。要想语文之池灵动起来、清澈起来,必然要引入诗意之水。惟其如此,才是充实的语文、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

作文话题: 2000字 意蕴 有感 语文 生命 诗意 文本 语文 学生 老师 细读 状况

上一篇作文:我的硕大哥
下一篇作文:他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