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叙事作文1600字

手机版
栏目:初二作文  字数:1800字

明朝刘如孙根据长平之战赵括失败这段历史,写了一首诗《湘南杂咏》,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人便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一成语,讽刺那些和赵括一样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穿过历史的迷雾,让我们再次走近赵括。

赵括,赵名将赵奢之子,少学兵法,能言善辩,才名早成。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领命救阙与(山西和顺),赵括献计,利用秦韩联盟军之间的相疑心里,离间秦韩,使两军反目,相互攻击。并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法,佯装不救阙与、实则救,转移秦军注意力,成功击退秦军。赵括因此深受惠文王器重。然而赵括并不被自己的父亲看好,父亲赵奢认为:“兵,死地也,而赵括易言之。”意思是说:“打仗,是存亡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草率地讨论它了。”他的母亲也曾上书赵王:“括不可使将。”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夺取韩上党,韩把上党献给赵国,赵派廉颇驻兵长平。廉颇开始几战失利,退守丹河,此后“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敌挑战,赵兵不出”。为打破僵局,秦收买赵权臣,挑拨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还四处散布谣言,秦军最害怕赵括为将。赵孝成王既怒廉颇接连失败,坚壁不敢战,又闻谣言,于是在公元前260年7月派赵括代廉颇击秦。由此可见,赵王换将,也意味着战略由守转攻,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秦赵双方举全国之力参战,秦军60万,赵军46万。战前,赵括做了精心部署:赵括命令驻沁水西岸皮牢(山西翼城东北)的赵军扫除沁水沿岸秦军,控制沁水。向东与赵括夹攻秦军,命令驻守晋阳(太原西南)的赵军南下临汾、安邑一线,保护皮牢军威慑河西空虚的秦国本土。秦方也做足了准备,先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并严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后制定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而后聚歼的战术。

公元前260年8月,两军交锋,秦军诱敌部队佯败后撤,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追击,至秦军预设阵地——长壁后,攻势受挫。赵括想退兵,但为时已晚,预先埋伏于两翼的秦2.5万骑兵迅速出击,穿插到赵军后侧,抢占西壁垒(高平北韩王山高地),形成包围之势,另外5000秦精骑也迅速插到赵营垒之间,牵制、监视营垒赵军,并切断赵军粮道。赵括猛烈攻击秦军壁垒四日,未破,他用三分之二的军队顶住倾巢而出的秦军,用三分之一的军队分作两队交替轮换猛攻秦穿插部队,双方均伤亡巨大,赵军突围失败。赵括见长平谷底出口少,便使用战车结成圆阵、堵住出口、固守待援。

主战场上演着惨烈的突与围,两国其它地方也烽烟四起,长平、晋阳、皮牢的赵军拼命向赵括靠拢,秦昭王派出野王军、司马梗军、王龁军拼命阻击,秦昭王让襄侯从陶国对邯郸加紧进攻,干扰赵军救援长平,秦昭王亲自到河内(黄河中游地区)把15岁以上壮丁全派发到长平助战,进一步阻塞赵国的援军和粮道。

九月,赵军断粮,被围四十六日后,赵军互相残杀以食,赵括组织精锐做最后突围,他把部队编成四队,轮番进攻突围,但仍未成功,赵括最后亲率精兵出战,最后被秦军射杀,赵括亡。剩余二十余万(另外说法四十万)赵军降秦,除二百四十名童子军外,赵军俘虏全被坑杀。

长平之战失败的责任,近五十万赵国将士的生命,以至整个赵国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的罪责,都推到了赵括身上,赵国无人为上将军立传,后人给他取了个代名成语“纸上谈兵”。这其实对他并不公平,国运衰败看似由一场重大战役胜负所决定,实则是综合国力较量的结果。秦孝公任商鞅变法后,兵强国富,战略物资储备非常充足,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上连连得手。赵国虽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实力大增,但经济上毫无起色,战略物资不充足。战争期间,秦国上下一律动员、及时增援,而赵国几处受敌,顾此失彼。这是场举两国全力的战争,胜负不是某个人能左右了的。

长平之战的失利,作为主将赵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虽熟读兵书,但年轻气盛(28岁)、实战经验少,但又求胜心切、不能通观全局、鲁莽大意,不能知己知彼、洞察敌意,兵不厌诈、计中有计,不敌身经百战、精明干练的白起,中了埋伏,这是导致兵败的直接原因和重要原因。但他宁死不屈,以死报国的精神也应载入史册。秦国60万大军伤亡十之六七,主要是赵括主动出击,拼死搏杀造成的,由此造成秦国国内空虚,国力衰退,此后几次攻打邯郸不胜,秦国十年之后才东山再起。白起对这位年轻的战将也心存敬意,野史记载:“白起使人寻赵括尸体不得,后收起衣冠厚葬,并取括之佩剑自用。”当代诗人熊东遨《过长平古战场》中的一句诗“莫笑将军括,将军未惜生”,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作文话题: 1800字 纸上谈兵 叙事 秦国 沁水 公元前 坚壁 将军 突围 营垒 邯郸

上一篇作文:好的故事-记事作文600字
下一篇作文:奶奶的背影-初二叙事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