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悟性·条理性-记叙文1500字

手机版
栏目:初三作文  字数:1600字

我今年的中考语文成绩为115分,成了中考状元。同学们纷纷祝贺并询问我的语文学习方法。我的回答是:语文学习要有韧性、悟性、条理性。

韧性,就是要持之以恒。语文需要理解记忆的东西太多太多,且不说汉字的音形义和语法修辞等,就是文学常识和名著也需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和积累。从小就喜欢阅读的我,养成了每天晚上读书的习惯。小学时,每晚从八点读到九点,雷打不动。初中后学科增多了,作业量增大,略有调整,但每晚读半小时书是必须的!九年来,我从《一千零一夜》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朝花夕拾》读到《海底两万里》,从《唐诗三百首》读到《资治通鉴》,阅读积累给了我深厚的文学底蕴。不说别的,考试中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考题,我就从来没有失过手。

不得不承认,我也曾有过语文学习的败绩,记得刚进初中的第一次检测就把我的骄傲打得粉碎,连最简单的基础题都因为粗心大意而错了几道。我曾一度想放弃,但当我想到保尔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时,我突然明白,语文学习同样需要百折不挠,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暴风雨后的彩虹。于是,我重拾自信,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坚持。

语文学习与数理化确实不一样,因为理科的知识都有公式定律可依可套,语文知识虽然也有一定规律性,但其实践性更强,甚至答案也是开放灵活的。如赏析一个句子,或修辞,或描写方法,或写作手法,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正因这样,语文学习离不开悟性!

悟性主要包括理解、分析和感悟,语文学习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感悟,尤其在阅读和写作时更为突出。就说这次中考的课外古诗词赏析吧,要求回答苏轼的《浣溪沙·麻叶层层檾(qǐng)叶光》中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的情感。这首词我和同学们都没读过,确实也不太好懂。我从题目提供的注释和提示入手:根据注释和提示可知苏轼当时是徐州太守,太守为什么要盼望豆叶黄呢?通读全篇,我知道这首词写的是夏日田园风光和村中见闻,考卷对“捋青捣(chǎo)”的注释为:“摘下青嫩的麦子,炒熟后,捣成粉片状。这是穷人青黄不接时的食品。”可见,当时百姓生活困难,那么作者的愿望正是他对百姓的企盼,我稍作思考后在答题卡上工整地写上:“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中考后老师告诉我这是标准答案!其实是悟性让我能够准确答题。

韧性和悟性相辅相成。悟性的提升需要时间的酝酿,还要结合其他学科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中考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政治学科就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多元结合理解感悟,语文学习就简单多了。只要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难题也会变简单。

由于语文不像理科,其知识点纷繁复杂,若没有条理会像一团乱麻。但如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门别类地整理,大小知识点条理清晰,就容易记忆运用了。如果思路不清,就算读懂题目,明白含义,也可能表达不清楚。不少同学都怕阅读题,我则认为,不同的题目有其规律性,只要掌握了规律的答题方法,难题就会变得简单。比如有关语言表达分析是多数同学的拦路虎,我则根据不同题目整理出相应的答题方法,如“某个语句运用了……的方法或……,塑造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在阅读时,我会根据不同问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大脑里顿时显现出清晰的答题思路而柳暗花明。

在实际学习中,随着条理性的提升而思维缜密。缜密的大脑可以让你将所学知识运用自如。比如写作前整理出清晰的写作提纲,写作时就如行云流水。这次的中考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咬破   的蚕茧”,“蚕茧”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咬破“蚕茧”?思考清楚以后再构建起作文框架就自然咬破那个“蚕茧”了,一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好文章就成型了。

韧性,让我在语文学习上坚持不懈,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悟性,让我感悟每一个方块字中所蕴含的情感,灵活地解答一道又一道的难题;条理性,让我不断梳理和积累纷繁复杂的语文知识,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考出最理想的成绩。

我爱语文,我始终坚持提升自己的韧性、悟性、条理性,为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它还将带领我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作文话题: 1600字 条理性 记叙文 悟性 韧性 悟性 条理性 韧性 阅读 语文 中考

上一篇作文:写给未来的自己-想象作文700字
下一篇作文:一个我不认识的爷爷-暑假趣事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