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载舟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传,《说文》:“传:传,遽也。从人,專聲。”这是说,传,以驿站转递文书。字形采用“人”作形旁,采用“專(专)”作声旁。
材料二 《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 通过经典传唱人的演绎,以及现场经典鉴赏团的解读,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比如在第1集,一首沉寂了300多年的清代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一夜爆红,仅在微信客户端就引发3000万阅读量。
材料三 意大利服装品牌杜嘉班纳(D&G)宣传短片《起筷吃饭》,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与意大利经典饮食披萨相结合,模特的夸张表情和不恰当的文字表达,被网友质疑存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嫌疑。其设计师及联合创始人之一又曝出一系列辱华言论。之后迎接杜嘉班纳的是质疑和抵制,时装秀被正式取消。
微信“文化传承”公众号开展征文活动,请你参加:综合这几则材料生发立意,表达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任选角度。②自拟标题。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何以载舟
雅礼中学1611班 陈文东
经过历史的沉淀,“中华文化”这艘由时间端点行水而来的大舟,承载了独属于中华的精神力量。如何托起并推动这艘大舟,让它在时代的大风大浪中行地更远,这是代代中华儿女都应思考的问题,这是我们所肩负的文化使命。
余以为,载舟者有三。
其一,人民群众仍然是大舟的舵手。《说文》中有言:“傳,遽也。从人,專聲。”字形采用“人”作边旁,形象解释了传的本义,说明文化传承离不开人。传承文化主要在三个地方:家庭、学校、社会。家庭的亲缘关系是文化表达的基础,长辈对晚辈在传统文化上的引导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启蒙,让他们从“依葫芦画瓢”的模仿中开始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敏觉;学校既是深入认识文化的一扇门,也是开阔眼界感受文化力量的一扇窗;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人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在这个舞台上释放文化中的力量。这其中的每一处,都是人与人思想的对接,所以,要达到文化传递的最大化,有情感的人始终是最好的信使。
其二,借助媒体活化大舟的“旧齿轮”。央视的一系列文化类节目让人们对传统文化重新审识,带领观众参悟中华文化适用于当下的独特意义,由此转变成为文化的共情效应。不是中国人心中没有民族文化风骨,而是在文化碰撞如此激烈的硝烟战场上,需要有那么一股力量去拨开繁杂的烟幕,重拾起与历史情感的共鸣。而如今,类似与《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做到了这一点。它像一位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安详地坐在你的面前,将他人生的过往向你娓娓道来。央视的此举也是在启发更多的文化传递者抽丝剥茧,垂直深耕,借助媒体的优势,还古文化以新面貌,又是用新形式将不变的文化传递给人们。“在‘轻盈形态’中完成‘厚重传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做到文化工作上的不遗不漏,这是传承文化理应具备的标准和要求。
其三,文化尊重开通了大舟行向世界的航线。不论是我们对待别的文化,还是别人对待我们的文化,都要做到尊重二字。唯有尊重,才会了解;唯有了解,才会进一步研究;唯有研究,才会有借鉴;唯有借鉴,才有文化的融合和进步。“D&G”辱华事件说明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我们对别人说的不够清楚,不够深入。也同时启示着我们对于不够了解的文化,不及欣赏,但一定要有对文化的敬畏心,因为它早已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之中,在他们的眼里,如同血肉。
倘兼之三者,海路宽阔,大舟速行。
最近更新高三作文
- 告别旧事,重迎花开-散文500字
- 让琴音成韵-散文1000字
- 成长之痛-散文800字
- 锦鲤-散文900字
- 追寻精神的天空-高三随笔900字
- 前世-高中散文700字
- 后皇嘉树,树乃文源-散文1200字
- 忽闻琴响-散文800字
- 依旧花开成锦簇-散文900字
- 不忘初心-高三随笔900字
- 以器之名,言念岁月-高中散文800字
- 你的馈赠,点燃了我-青春散文1100字
- 我爱四季-散文900字
- 湾-散文800字
- 繁星坠于世俗-散文900字
- 无高考,不青春-青春作文800字
- 中产小孩-散文900字
- 绽放梦想之花-高三随笔900字
- 最美的花-散文900字
- 即将到来的日子-散文1000字
- 秋凉几许,前路明亮-散文800字
- 觉今是而昨非-散文1200字
- 年味正浓-散文作文1200字
- 天地从容 生命本色-散文1000字
- 三月-高中随笔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