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魏蜀吴首脑高三作文

手机版
栏目:高三作文  字数:12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听到杨洪基那雄浑的歌声,我的心湖会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便穿越时空隧道,去追溯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曹操、孙权、刘备。

罗贯中在书中给曹操的评价着实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但是“贼”,而且是“国贼”;诸如此类。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这般。

回首当年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他说袁术是“冢中枯骨”,袁绍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说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说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种蔑视、一种霸气,但读到后面,这些话全部应验,由此可见,曹操看人的眼光实在很准。他手下的武将“李典、乐进、典韦、于禁、许褚”等个个是猛将,全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出生入死,为曹操打了无数的胜仗,成为曹军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等人则几乎全是北方最优秀的文臣、军师,这些人中许多是从曹操的敌人那里过来的,由此可见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无人能及,单从这方面说,他比刘备更占据“人和”。

小时候听别人说曹操占尽了“天时”,看过书之后才懂,因为曹操在消灭袁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北方(其他军阀往往自相残杀、两败俱伤),这样他就有机会休养生息、恢复经济,而且北方人口众多,所以曹操的军队也得以迅速扩充至五十多万,真是占尽了天时。

再说孙权,孙权相比于曹操、刘备,优势在于他拥有父亲、哥哥留给他的富饶的江南大地和众多的贤臣良将。这使得他成为一个“继承者”而非“创业者”,但继承者绝不可无能,孙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独具慧眼,提拔了“吕蒙、陆逊”等一大批智勇双全的将军,不但夺回了荆州、还让蜀国元气大伤,成功坐稳了第二把交椅。我觉得孙权长人之处还在于他的韬光隐晦,他主动受魏文帝册封为“吴王”,避免了与魏的再次战争,得以壮大实力。孙权占据地利又认真经营,使得吴国稳稳地成为三国之中最长寿的国家。

最后说说刘备,刘备起初就不断遭遇战争,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兵将都少得可怜,占领益州后又丢了荆州,总之非常艰难,但刘备打着汉代宗室的旗号,依仗着诸葛亮、五虎上将等的鞠躬尽瘁,在纷乱的东汉也为自己谋得的一席之地。创立了蜀国,建国之后,蜀魏还是打个不停,他们拼的是消耗,但刘备忘了蜀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跟魏国差得太远了,拼消耗怎能抵得过魏国?这就导致诸葛亮、姜维为此奋斗一生、无所进展。再加上个不争气的儿子刘禅,蜀国就这么完了!成为三国中最短命的皇帝。其实刘备可以让关羽先撤出荆州修养生息、积累实力,巩固孙刘联盟,那样历史也许就要重写了。

《三国演义》里蕴涵的东西太多了,这只是我这个十二岁男孩对这三个人物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怎凭我三言两语能说清。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被世界上很多国家作为军事教材,它就像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孜孜不倦地反复翻阅汲取它的营养价值,以此来祭奠三国古战场里的英魂。

作文话题: 1200字 首脑 眼中 蜀国 荆州 魏国 英雄 宗室 继承者 北方 益州 吴王

上一篇作文:高三满分作文精选勇于言败
下一篇作文:抬头与低头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