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规范幼儿园工作为入园孩子“减负”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实习生 胡蓉 晚报记者 赵静波

  幼儿园“小学化”成通病

  去年上半年,市政协就我市幼儿教育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阻碍全市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调查中发现,我市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无论在管理还是教学上,都烙上了“小学化”的痕迹。部分幼儿园以教幼儿读书写字为主要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还给孩子打分,把写字多少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也给家长造成了误区。很多家长一接小孩回家就问:“今天学了多少个字?”这一现象在民办幼儿园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违背了教学规律。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幼儿园不满意的选项中,“提前教小学阶段知识”的占23.5%;“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占58.8%。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园主办者基本上以谋生就业和营利为目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同时,很多家长幼教知识落后,认为上幼儿园多认识几个字、会算数就好,没有将开发孩子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老一辈只得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让他们有个去处。调查中发现,有60%以上的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都是出于这一目的。

  不少孩子有厌学情绪

  幼儿过早接触小学一年级课程,无疑会产生负面效应。很多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觉得一年级的课本知识好简单,因为都在幼儿园都学过。而孩子对重新学习“旧知识”觉得“很没意思”,并逐渐转变为厌学。

  教育专家认为,由于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的影响,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据称,幼儿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黄金期,此时孩子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几乎一辈子都改变不了。同样,如果给孩子的是负面教育,孩子今后很难改正。所以,学前教育不应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更应注重孩子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切实为入园孩子“减负”

  为遏制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教育行为,近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当前,我市各级教育部门正加大对本地学前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力度,大力宣传“江西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十条规范”(以下简称“十条规范”),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进行大排查。

  通知要求,各幼儿园(学前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探究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据悉,“十条规范”为:不以任何形式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举办进行专业训练的各类兴趣班和实验班,不统一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竞赛,不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不违反国家规定超额编班,不简单粗暴教育幼儿,不放松幼儿安全监管和教育,不忽视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不缩减幼儿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

上一篇:小孩子逆天技能合集!网友:活得不如个小学生就算了,幼儿园也比不过
下一篇:济南二中教师获全国第十五届高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