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故事先交好朋友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河南日报》记者 杜君

  

  src="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5/UploadFiles_6533/201501/2015012710032251.jpg"

  width=397 onload=resizepic(this) border=0>

  人物素描

  杜君是一名农口记者,对她来说,下基层是家常便饭。不管路有多远,从骄阳似火的“三夏”麦田会战,到寒冬腊月的造林绿化现场,田间地头、荒山野岭是她最熟悉的风景,时髦衣服、高跟鞋,只能深藏衣柜;她的朋友圈中,最多的是淳朴农民、基层干部;为了赶稿,她更练就了在颠簸的村路上,也不耽误敲稿子的本事……

  普通百姓始终是精彩故事的主角。作为一名“农”字号记者,参与“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只有时常下到田间地头,坐到群众炕头,真心与农民交朋友,才能找到活水源头,真正感知群众喜怒哀乐,抓住令人感慨的细节,讲好故事。

  采访《被“逼上台”的村支书》主角、渑池县洪阳镇柳庄村村支书武安伟,因为他“正在忙”,电话预约了3次。最后,武安伟主动回电表示:腾出一整天接受采访。

  一见面,我就问他:“如此之忙,忙的是什么?”不喜言谈的武安伟只闷声答了一句:“忙啥?在俺村转一圈,你就清楚了。”

  这是一个建设中的新农村,依山而建的豫西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工程车正铺设自来水管道和地下排污管网,清污后的畛河碧水潺潺,几位老人斜倚在河边长条木椅上晒太阳。

  “难怪你这么忙,穷乡僻壤,哪一项都不容易办啊!”我由衷的感慨也打开了武安伟的话匣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汩汩而出,“被逼上台”这个细节,就是他和我“交了心”后的自然流露。

  村支书“放开了谈”,村民们对记者也不拘束了,鲜活的群众语言蹦了出来,个性鲜明的人物事迹涌现出来,武安伟的形象愈发丰满,好故事呼之欲出。

  相较而言,《从媒体人到农场主》的主角曾兆军,从补齐畜牧大省河南的“羊短板”入手,做起“百万羊倌儿”,是一个地道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和这样的“能人”交朋友,挖掘新闻背后的好故事,必须能与“上”接轨、能与“下”契合,提前备课必不可少。

  看资料、访专家,乘车赶往采访地点的路上还在“百度”背景资料。当我把国家和本省行情及相关政策吃准摸透,对他的农场规划和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采访突破了传统的一问一答,而是在此基础上相互启发,双方受益。

  愉悦的氛围之下,采访有点有面有思想,曾兆军和他的“羊产业链”的故事渐渐连成串,普通人的大梦想跃然纸上。新闻的主题立意更高,语言表达也更充分、更具象,人物和故事有血有肉,“骨骼”和“血管”的脉络也愈加清晰。

  其实,“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不只给了采访对象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了时代风貌一个集中彰显的载体,也给了记者一个大练兵的阵地、一个技能检验的平台。

  以我所在的《河南日报》农村经济采访部为例,能与众多农民交朋友,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是常年坚持用脚底板丈量广袤农村得来的;是不管骄阳似火还是寒冬飞雪,扑下身子与农民一起在田间劳作、一同在农家喝着玉米糊糊聊家常收获的;是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农鼓与呼换来的;是在报道任务完成后,还不忘给作为新闻主角的老乡邮寄一份报纸的贴心“暖”来的……

  当互联网裹挟着新媒体、自媒体呼啸而来,无论新闻传播方式如何变,“内容为王”的本质不会变。只要能与采访对象交上朋友,自然也就有了好故事、好新闻。至于怎么讲好好故事,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上一篇:甘肃北方技工学校带你了解中专、中技、职高的区别
下一篇:幼托市场有哪些监管短板?警惕无资质托育机构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