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道|学前融合教育不是简单的“混合”
2019年12月19-20日,由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和北大医疗脑健康联合主办的“2019年首届学前特殊教育融合模式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圆满召开。现场嘉宾的精彩观点,嗨脑仁将陆续呈现。
融合大会观点实录
圆桌主持人:
潘燕生 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名誉园长
圆桌嘉宾:
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 雁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异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授
王 磊 北大医疗脑健康总经理
吉 宁 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执行院长
潘燕生:
在融合教育中,怎样把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如何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符合个体的融合是所有幼儿园和老师的关注点,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次思想碰撞,来聊聊特殊需要儿童医学康复与学前教育的融合。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大六院主任医师贾美香老师已从事孤独症康复事业40余年,参与并见证着孤独症康复行业的发展、成长。首先,就请贾美香老师从医学康复角度,聊聊学前融合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关键作用。
贾美香:
现在孩子被诊断患有孤独症等发育障碍的年龄普遍在三岁左右,正是接受学前教育的年纪。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能察觉到有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不一样,但他们为什么不同、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从哪里着手训练,老师却不清楚,这说明现在学前教育中附设的特殊教育资源、老师的专业能力是极其有限的。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融合教育能力?
第一,需明确学前融合教育不是简单“混合”。还需要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支撑、科学的融合安排和创造一个适合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因此,教育体系里就不能缺少医学、特教的知识。只有具备专业知识,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融合策略。
第二,正常的幼儿园要附设特殊教育的资源,让孩子能在普通幼儿园获得专业干预、融合。所以,园所教师就要具备特殊教育的能力,即:不光懂得正常孩子的生长发育,还要懂得特殊需要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怎样的转接。这样如果老师发现孩子有些不同,幼儿园附设的特殊教育资源就能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提升孩子回归主流社会的可能性。
第三,能总结、复制、输出优秀的融合模式。我们看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创造了融合教育模式。未来,如果能将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探索的成功融合教育经验总结、复制出去,推广到全国的幼儿园,相信能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受益。
潘燕生:
一所好的学校要有好的领导,更重要的是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下面有请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王雁教授来聊聊对于学前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您的看法。
王雁:
融合教育当前处于先研、先探、先试的阶段,但追求的已经不仅是让残疾孩子有学上,而是能融合。这其中,专家们都提到了一个关键,那就是教师。
但普教的幼教师资是缺乏的,在幼教的特殊教育方面,师资队伍缺口更大,质量也亟待提高。所以,如何借助专业力量进行人才培养,保障幼儿园在特殊教育方面有持续的服务和支持是两大关键。
除此,幼儿园是孩子黄金干预的窗口期,孩子与幼儿园班级老师的接触是最多的,如果老师能更早的发现问题,孩子就能更早诊断、干预。因此,专业知识的习得能让老师对孩子的问题时刻保持敏感,发现问题,及时与专业人员/家长沟通,如贾美香老师强调的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潘燕生:如专家们所言,现在融合幼儿园很少,老师缺位也很多。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我非常想听听王异芳教授在学前融合教育方面做过哪些尝试,面临着哪些难题?
王异芳:
作为融合教育的研究者和幼儿园的实践者,我们幼儿园一直在尝试“家园共育”。比如我们会派专业的研究人员跟踪有诉求、渴望帮助的家庭,类似孤独症儿童家庭。在双方达成一致后,采用视频反馈技术,把孩子和家长互动的过程记录下来,让研究人员和班级老师共同研究分析,制定一套家庭指导方案给家长,并重复观察6-8次,来帮家长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
和大多幼儿园一样,我们的困难就是师资不足、策略不足、专业指导不足。我们也在寻求解决办法,比如我们会有意识的从特教学校或特教培训基地招聘教师,但特教老师进入幼儿园后,他们的专业如何和普通教育做融合、如何科学开展融合教育仍比较困惑。
所以,在经过实践后,我们的策略是,幼儿园遇到融合问题,还是要尽可能的借鉴专业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等力量,然后去寻找有相应专业知识背景的康复机构或委员会去联合,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潘燕生:
专业知识对融合教育至关重要。我了解到北京大学的校办企业北大医疗脑健康长期致力于专业的教育支持、人才培养,下面有请总经理王磊分享他们的专业经验。
王磊:
如专家们所言,缺老师、缺模式、缺策略让学前融合教育这条路异常艰难。做融合教育不能只用情怀,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康复开始,帮助小朋友走向幼儿园融合,答案就是“科学系统”,科学地治疗孩子、科学地培养教师、科学地输出体系和知识。
所以,脑健康将发挥责任,联动各大专业院校和组织,沉淀出一套科学体系,告诉幼儿园和老师融合课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给小朋友做管理,融合老师应该怎么培养等等。从教育支持、人才培养、专业输出开始,实实在在的支持学校、教师发展融合教育,为小朋友实现融合做些事情。
潘燕生:
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执行院长吉宁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博士,一直在实行儿童心理卫生和健康层面的康复研究,不知道吉宁博士有什么看法?
吉宁:
到今年我跟随老师做孤独症康复研究已经有13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医疗和教育越来越近了。2006年“医教融合”这个词还没有盛行,家长来咨询我们,我们除了开药,只能告诉家长需要训练,至于去哪儿训练、做完训练怎么办、能不能回到学校、去什么学校,我们都说不清楚。
多年来,随着专家、机构在科研和实践上的努力,逐渐给孤独症等特殊需要的孩子划出了一条成长路径。当然,也是我们的家长在激励着我们、鞭策我们往前走,这也是我们的工作动力所在。
在探索学前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协同学校做了一些专业工作,比如教老师如何识别和筛查孤独症、多动症,教老师如何进行科学的融合课程安排等,这期间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深入,也发现融合教育是缺少标准的。所以,未来我希望可以找到一些融合教育的标准,告诉幼儿园、家长到底什么样的孩子该去机构,什么样的孩子可以去幼儿园,这是我们会一直做的,也会是未来我们希望突破的。
潘燕生:虽然“产学研”、“医教研”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真正实行却仅仅是开始。如果想要将融合教育做得好、有效果,那么我就不能只埋头干活,更需要科学的引领。
所以学前融合教育想要不走弯路,关键在于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和给机构提供持续的专业的策略支持。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摘自2019年首届学前特殊教育融合模式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圆桌讨论文字实录。
上一篇:浅谈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加大深圳学前教育补贴刻不容缓!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