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难点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2-12-27
手机版

  随着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民办托育机构逐渐占据市场主流,2-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较强,“科学育儿”、“系统早教”是送托的主要驱动力,但更多的是父母没有多余的时间照顾孩子,需求转化为送托行为仍存在难点,比如:供求矛盾、托育费用、托育服务质量等方面。

  

  在送托形式上,全日托是家长们的首选,尽管家长送托选择上还有半托、临时托等多种需求,但托育机构一般只提供全日托或半日托,计时托和临时托服务只限一小部分品牌,而且家长们选择半日托、计时托和临时托等托育形式的比例较低,说明半日托、临时托的供求双方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

  在送托年龄方面,多数家长照护孩子至2岁以上再考虑送孩子入托,调研显示,在接受过托育服务的家庭中,六成家庭选择幼儿在2-3岁时开始接受托育服务,三成以上家庭选择幼儿在1-2岁时开始接受托育服务,也有部分家庭选择幼儿未满一岁就想进行托育的。

  在送托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科学育儿”、“系统早教”是家长选择托育孩子的主要目的。大约有六成左右是为了让孩子能受到专业化照护、尽早进行早期教育,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独立性、优秀品格以及良好生活习惯,也能让孩子进行社交活动,接近五成是为上孩子上幼儿园做准备,家里无人照护的仅占三成左右。

  安全、普惠、距离是家长比较关心的。家长在选择托育机构时考虑的前三项因素分别是安全(环境和食品)、价格、师资力量,其次是地理位置、品牌、日常照护项目、校区配套设施等。

  托育机构类型受欢迎程度依次为:公办托育机构、公办幼儿园托班、民办幼儿园托班、民办托育机构。主要是公办托育机构具有价格优惠、安全保障以及规范化管理等优势,民办则是在能够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发展活力方面更具独特优势。

  虽然一直有各种政策扶持,托育机构仍然面对着很多挑战,比如经营难题、生存难题、人才难题等。

  

  一、经营有难处

  1.盈利困难。四成托育机构处于亏损状态,民办托育机构的亏损面近五成,再加上疫情反复,导致部分一些机构倒闭,致使托育市场更加低迷。入托人数少、店面成本高、专业人才成本高是造成亏损的前三大因素。

  2.生源不稳定。大部分的机构反映生源不稳定是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方面托育需求短暂,托育需求集中在24-36个月龄的婴幼儿,长则就读两学期,短则就读两三个月,托育机构面临需要频繁招生的难题;另一方面托育需求存在季节性,可能夏季人满为患,而冬季可能即使各种活动,也很难满班。

 555电影网 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婴幼儿托育需求减少、客单价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更加加剧了托育机构的经营难度,比如深圳因为疫情反复,大批量的小机构倒闭,甚至一些头部机构也频频爆雷。

  二、转化有难度

  小马快跑早教托育受访“有托育需求但未接受过托育服务”的家长认为,影响需求转化成送托行为的影响因素有:

  1.送托费用高。家长们普遍认为“价格过高,家庭难以承担”是影响孩子送托的主要影响。将孩子送托主要驱动力只是专业化照护,在相对高额的送托费用的情况下,普通家庭很难负担得起。

  2.心存担忧。接近一半的家长提及担心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也有担心托育机构专业资质的,比如保育员的专业性及照护经验,部分担心混龄编班影响托育服务质量(大部分正规托育机构都是分阶排班的)。另外还有送托不方便,因为社区附近没有合适的托育机构。

  3.疫情原因。接近一成的家长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打算推迟送孩子入托。

  

  三、市场难满足需求

  1.公办民办不平衡。一方面民办托育机构存在学位过剩,另一方面公办托育机构存在供不应求,大部分家庭倾向于选择公办托育机构,而市场上,民办机构占据市场主流,这就导致市场失衡。

  2.规范化发展有短板。通过备案的托育机构仅在少数。而家长对托育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送托行为很容易受负面消息影响,备案率低导致托育市场更加低迷,安全保障、硬件、师资配备上的短板,更加加剧家长们的担忧。

  3.政策落实与监管存在差距。在奖励补贴和优惠政策落实方面,很多托育机构表示从未享受过任何奖励补贴或优惠政策。备案率低和优惠政策落实难是托育机构争取优惠政策面临的两大困难,托育机构关停风险、失信风险,执行标准不明确、申领补贴流程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补贴难拿”的局面。

  4.监管不明确。在行业监管方面,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民政、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监管,导致行业监管责权不清晰,综合监管机制到落实有差距,部门协同监管以及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有待健全。

  四、资源难整合,供求矛盾

  1.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在生育率逐年下降不增加托位的情况下,托位建设的需求会一定程度上自然缓解,幼儿园学位过剩的情况会逐渐显现,部分幼儿园开设低龄化托班,避免资源浪费。

  2.优先满足刚性需求。针对因双职工家庭返岗无人照护、希望长辈能安享晚年的刚性需求,扩大以安全照护为主的普惠托位供给。发展优质的托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扶持优质托育品牌机构,满足“科学养育”、“系统早教”、幼儿园过渡等专业化、优质化照护需求。

  

  五、人才支撑,提升服务质量

  倡导职业院校和高校要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等相关专业,加快培育育婴师和保育员等相关专业人才,为托育机构输送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托育师资人才。而不是进入社会后再由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进行再次培训。

  举报/反馈

上一篇:莫言那么多经典作品没入课本,为何这篇似小儿科的却入初中课本?
下一篇:王者荣耀6月10日答案 公众号昨日提到了游戏内什么机制的优化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