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灵精怪的鼠,与这种外来的水果画在一起,有多子多孙之意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原标题:古灵精怪的鼠,与这种外来的水果画在一起,有多子多孙之意

  在人们眼中,鼠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呢?生命力顽强?调皮捣蛋?在中国古代,人们将一种外来的水果放在一起,组成了了一种中国特有的纹饰,于是就有了吉祥的寓意。人们不仅将这种绘制在瓷器上,还将它应用到其他器物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由鼠和水果组成的纹饰,被称为松鼠葡萄纹。松鼠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生物,而葡萄并不是产自于中原。别看我们现在常吃葡萄,但这种水果实际上是汉朝时期才出现的。西汉时期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他不仅打通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通路,还将西域的诸多物产带到了中原,这其中就包括葡萄。

  在葡萄来到中国数百年后,唐朝的人们将它的形象作为纹饰,应用到了铜镜上。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装饰纹饰大多脱胎于动物,从唐朝开始,器物上的纹饰开始从动物转向植物。在人们看来,葡萄的果实数量很多,有祥瑞之意,因此他们将葡萄与瑞兽相结合,形成了瑞兽葡萄纹。这种纹饰,也成为中国传统纹饰转变的产物。

  唐朝之后,葡萄纹饰虽然也出现在器物中,但并不多见。直到元朝时期,中国的瓷器远销中亚、西亚地区,葡萄是这一地区的特产。为了适应他们的需求,匠人们开始在青花瓷上绘制葡萄纹饰。明朝初年,工匠们延续了这一传统,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上见到葡萄纹饰,但民窑瓷器上大多没有。

  到了明朝中后期,民窑瓷器中也出现葡萄纹饰,此时人们将葡萄和鼠结合在一起,因此也就出现松鼠葡萄纹。说起这件事,还提到一个名叫岳正的文人。他是明宪宗时期的官员,为官清廉正直,曾写过一篇《画葡萄说》。在这篇文章中,他将葡萄比作君子。

  此后,万历年间的文人李日华写过一篇《詈松鼠》,又将松鼠比作小人,因此松鼠葡萄纹也就成了君子与小人之争的具体表现。

  明末清初之际,由于战争的影响,当时的经济凋敝,人口大减,因此人们转向关心地关注太平、长寿和子孙繁衍等问题。因此清朝初年,松鼠葡萄纹的寓意就从君子小人之争变成祈求多子多福,并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这一种外来的水果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中,并与产自本土的松鼠相结合,造就了松鼠葡萄纹这种吉祥的纹饰。从外来到本土,葡萄用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融入到了中华文化中,这或许就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的体现吧!

  责任编辑:

上一篇:小朋友们眼中的消防员长啥样?这届绘画大赛告诉你
下一篇:作文没有内容怎么办?写景的文章要运用多种方法写出景物的特点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