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现象”有多可怕?成绩下滑只是开始,小学六年都会被拖垮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导语:“三年级现象”有多可怕?成绩下滑只是开始,小学六年都会被拖垮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入门阶段,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若是在小学时期,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那么在未来的学习中,家长就不用太操心。

  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出现了掉队、脱节现象,那么就会对未来的初中学习,甚至是高中学习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

  

  所以说小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轻松,尤其是学生到了三年级,就会出现所谓的“三年级现象”,放任不管就会影响整个小学,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在一些家长的眼里,三年级与一二年级并无差异,只有到了五、六年级才值得重视,其实不然,三年级被称为小学“分水岭”,很多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后会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严重的话,孩子的整个小学六年都会被拖垮。

  

  针对孩子们频频出现的三年级现象,教育界的专家曾经就此进行过专门的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孩子们的这种反常表现其实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他们将其总结为“两加一减”。

  当孩子们迈进三年级的门槛后,他们在老师眼中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而是已经做好了学习准备的“小大人”。

  一方面,老师会对孩子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这对天性爱玩的孩子自然是一种“挑战”,出现抵触心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般来说,三年级是小学生迎来英语的关键一年。对于那些提前准备的学生来说或许还能勉强适应,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突然杀入”的英语会彻底打乱他们原先的学习习惯。

  这相当于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加入了一个不稳定因素,继而影响到他们其他科目的成绩。

  

  不同于一二年级时的“临时冲刺”,三年级对孩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思是说,学生们过去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难度变化的三年级,这也导致学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就拿小学难度最大的数学来说,相比较一二年级对于算数的考察,三年级的数学更侧重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等方面,这就要求孩子要具备基本的数学思维,否则很难跟熵老师的上课节奏。

  电影蜜蜂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事情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探索。例如带孩子去学习时间的概念认识钟表的结构,孩子经常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要先培养出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然后再去报兴趣班,而不是报了兴趣班再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这个逻辑顺序父母们不要搞颠倒了。

  

  但说归说,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也不是说说就行,还是要讲方法,其中成本较低,见效比较快的方法是借助数学教育的工具书。

  所以最最重要的的是先要挑选合适的工具书,然而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工具书中,有一套书却畅销几十年,被视为无法超越的数学科普读物,很多人正是在这套书的影响下爱上数学,打下数学底子,成为理工科大拿,享誉世界。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最应该要做的,就是找到能开启孩子兴趣之门的这把“钥匙”。

  

  我一直没有尝过数学的趣味,一直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到底是损失!最近给我稍稍补偿这损失的,便是这册书里的几篇文章。我与薰宇相识后,他便做这些文章。他每次发表,我都读,我读的,是它们的富有趣味的题材。我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著名画家、作家丰子恺1933年为《数学趣味》作序

  与此本一起的还有《马先生谈数学》、《数学趣味》,这便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的《给孩子的数学三书》。

  书里写道,孩子学习数学 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会做题的层面,也实在是对数学太过“大材小用”,着实可惜,用 图解法直接来解决算术问题,这不但便于观察和思索,而且还可使算术更贴近实际~

  

  对于加减乘除,书里展示的也是图解法,比如加减法:

  

  这是一本知识点丰富全面、故事导入性极强的“幽默文学性”数学书

  书中并不刻意去介绍数学的公式及理论,而是循序渐进,采用文学性的方式,晓之以理并动之以情,将算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术学科展示在孩子们面前。

  

  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作者使用了“恨点不到头”、“堆罗汉”、“八仙过海”、“韩信点兵”等标题,充分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对于问题探索的好奇心。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印刷更精美,图文并茂,在内文排版上也极具审美,合理的字间距在保护孩子视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孩子的阅读体验、增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每册书中都搭配了函数图像、表格、抛物线等图像;让孩子阅读同时,提高艺术素养,奠定良好的审美意趣。

  书里的数学如此有趣味,难道这不是家长们都在寻找的那把“钥匙”吗?

  厂家定价129元,现活动价三本只要99元!

  现在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把这把“钥匙”带回家!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丹青颂辉煌
下一篇:是否能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5年后的区别有多大?这3幅画给你答案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