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性读本尺度惊人被收回?国内儿童性教育为何这么难
每日人物 陶梦琪 实习生赵志远 综合报道
3月6日下午,引发网友热议的性教育读物《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已被杭州萧山高桥小学收回。
一方面,此书中因出现 “阴茎”“阴道”等生殖器名称,配图画出了男女性交,直白描述预防儿童性侵害等内容,被网友惊呼“尺度太大”。
同时,还有家长质疑杭州萧山区高桥小学将此读物通过“读书漂流”的方式让孩子独自阅读,方式欠妥。
读物出版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回应,读物中的内容已在实验学校经过九年教学试验,内容上并无任何问题。部分网友也评论,这是中国目前最好的儿童性教育读物,不能仅凭几张图片就断章取义。
一时间,“儿童性教育读物该不该被收回”这一话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封面
尺度到底大不大?
“爸爸的阴茎放入妈妈的阴道…”当“新娘跟妆莹子”听到女儿在家大声朗读出这样一句话时,她震惊了。
翻看女儿的读物,这本叫做《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书中,部分过于直白的性器官词汇让“新娘跟妆莹子”惊讶。女儿告诉她,这是学校发的 “漂流书”,每个班都轮着看。
据《新京报》报道,这本读物中引发网友热议的部分集中在:二年级“身体发育”单元“人的诞生”主题中“我从哪里来”。
针对网友的争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月4日发布回应,详细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我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一些内容看起来‘敏感’”?”“关于网友,媒体的建议意见与质疑”四大方面作出详细回应。
教材中的部分争议内容
北师大出版社称,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已经明确提出,“把性与生殖健康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孩子在我们的性健康教育课上能自然、大方地说出生殖器官的科学名称,而且年龄越小越自然。当一个孩子遭受性侵害,他连什么地方被触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护?” 北师大出版社回应。
同时,针对网友展示出图文断章取义的部分,北师大出版社在发布的回应中,完整地将最具争议性部分“身体的隐私部位”和“预防儿童性侵害”中出现的插图展示出来供大家阅读评述。
“我们特别期待关心儿童性健康的父母、教师和各界人士能有机会看到目前已经出版的11本《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面了解我们提供给儿童的性健康教育内容。”
“没有问题”的性读本,为什么要收回?
在该事件发生后不久,萧山高桥小学就曾回应称,这批书都是经教育部门鉴定“没有问题”,正规出版社出版,严格审查后使用的,且这本书更多的内容是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这个性教育本来就没有家长不会不赞成的。”“新娘跟妆莹子”在自己的微博上说。据《新京报》报道,在听到女儿读出那些直白的语句时,她没有责怪女儿,而是先问她“看懂了吗?”
真正让“新娘跟妆莹子”反感的,是学校用“漂流书”的方式传播性健康知识。
“性教育,只是发个书就完了,二年级自己看,没有正确的引导,如果起到反效果,会不会有孩子好奇去尝试?”“新娘跟妆莹子”说。
微博截图
孩子的父亲也对中国青年网表示,自己并不排斥这份读物,但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多引导孩子去阅读,同时,也提前告知家长在家辅导孩子阅读,这样的课程还是挺好的。
对此,萧山高桥小学副校长陆玲琴对梨视频称,因五六年级性教育课程效果好,所以为了让一二年级学生早点接受性教育,才采用了“图书漂流”这种形式。但这批书“漂”到二年级学生手中时,他们还未开设专门性教育课,所以没提前通知家长,才造成了误会。
北师大出版社在回应中也称,这套《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本身就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的教学材料来设计的,读本中的一些内容确实需要经过培训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解读、引导。
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北师大出版社正在编写与这套读本配套的教师用书和父母读本。校方则表示,已经将这套读本收回,与家长沟通及专家商定后再做决定。但性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开展很有必要,因此将来会在合适的时机继续推进相关课程。
“屡战屡败”的性教育
这些年,性教育在我国并非止步不前,但每次尝试似乎都能引起不少风波。
2011年,北京市制定了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但在首发当天,这部教材就遭被网友冠以“赤果果”“黄色”等词加以形容。
2012年,上海性教育家庭版教材《男孩女孩》上市。有趣的是,家庭版《男孩女孩》在讲解“敏感”话题,如“我从哪里来”,都采用将敏感画面用拉页“藏起来”的形式。
上海市民周女士还曾对《新闻晚报》表示,如果能把插图中的人换成小熊或别的卡通人物,不必这么仿真,可能会更加好一些。
《生命安全教育》是2014年武汉给每位小学生发放的性教育教材。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孩子的性别意识,讲解男女不同的生理构造。但即使这样,仍有老师称:内容太写实。
《杭州日报》曾发表评论称,性教育读本遭到家长质疑是正常的,何必一质疑就退步、就一声不响不再作为?应对舆情民意,并不代表不讲原则地听之顺之,教育这件真理性的差事,不能因为有了质疑就裹足不前。
资料图
《新京报》也有报道,在城市,性教育课程一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还时常得为重点学科让路。家庭性教育的疏忽,中小学性教育的缺席,让原本在幼儿阶段进行的性教育,一路推迟不了了之。在农村,性教育甚至还处于话题禁区。
至于为什么性教育在我国步履维艰,资深心理咨询师宫学萍对《新京报》称,性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个禁忌话题,能避开就避开。有些家长自己接触到这些知识,都感到“吓一跳”。对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惧,是人类的本能。
国外性教育是怎么做的?
北师大出版社在回应中称,这套性健康教育读本引发的讨论,是课题组2007年成立以来,经历范围最大,最热烈的一次讨论。
那么一直让国人“不知所措”的“儿童性教育”在其他国家又是如何开展的呢?
l美国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高中阶段讲婚姻家庭、同性恋、性病、卖淫等,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
据新浪育儿报道,美国内华达州,兰多夫学院还曾经安排文科生参观妓院作为美国文化研究学习的一部分。
美国儿童性教育读本 《IT'S SO AMAZING》截图
l英国
2011年起,所有中小学必须开设性教育必修课,向5岁以上学生讲授性知识。学生年满15周岁后,家长无权以任何理由让孩子免修这门课程。根据规定,性教育必修课内容将随学生年龄增长逐步深入。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有关人体器官、青春期以及生命等内容。中学阶段,学生将了解有关怀孕、避孕、性关系、艾滋病、同性恋等内容。
英国儿童性教育插图
l日本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 《卫生》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图。小学每年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
初中每年也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呼吁学生不要进行危险的性行为,学生还可以学到避孕和性病知识。高中的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里有性教育的课程,内容涉及避孕、流产、性病和伦理道德方面。
日本儿童性教育插图
l北欧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性教育就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图书。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荷兰,从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开始性知识教育。孩子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荷兰的教育专家认为,这能帮助青少年不至于因为一时的性冲动或对性的某种无知而做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憾事。
部分资料综合:《新京报》、《杭州日报》、新浪育儿、《新闻晚报》、中国青年网、梨视频等。
想看更多原创内容,请移步每日人物(meirirenwu)微信平台
上一篇:美术生睡懒觉玩出花样,眼皮上画眼睛,再画幅假眼镜,老师看懵了
下一篇:谈“毒”色变?禁毒知识小漫画,速来get!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