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中识字,一年级课堂上游戏,科学幼小衔接老师们想出“好点子”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1-03
手机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5日讯(记者杨幸慈 艾晨光)“创设游戏情境课堂、开发日常习惯趣味课程、组织丰富实践活动等举措,是做好幼小科学衔接的重要一环。”11月5日,在武汉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系列研讨活动中,来自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们分享了实用的教学经验,555电影网消除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焦虑。

  

  一年级语文课上穿插6个趣味游戏。记者杨幸慈 摄

  “天上星,树上鹰,门上钉,桌上灯;云遮星,枪赶鹰,钳拔钉,手灭灯。”在主题为《天上的星》语言活动中,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教师郭晓旴用看图说字、说短句、朗诵表演、绕口令比赛等游戏形式,让大班孩子在游戏中发准后鼻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种创设游戏情境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课堂上得到拓展延伸。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晴川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潘婧给学生上《小小的船》一课时,穿插了猜谜语、翻书比赛、摘星星游戏、问答游戏、课中活动、手指操等6个趣味小游戏,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幼儿园大班孩子挑战绕口令。记者杨幸慈 摄

  “一年级新生还没有适应小学校园生活,上课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如果把学习变成好玩的游戏,那么课堂效果会大不相同。”市教科院小学教学研究室专家张凤英特别指出,家长往往担心不提前上幼小衔接班,小学教学进度快,孩子跟不上。其实,一年级该教的老师都会教,日常教学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从零开始教学。同时,放缓学习坡度,分别在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顺利实现过渡。

  近年来,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和幼儿园、小学教师们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构建幼小双向衔接研究机制,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的研究工作。不少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开展联合教研,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创新举措应运而生。

  

  市教科院专家强调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记者杨幸慈 摄

  除了学习,幼儿园和小学在学生的日常习惯上也做足了文章。汉阳区晨光第二幼儿园从鼓励孩子吃午餐改为让孩子自行吃午餐,午睡时督促孩子由依赖变为自立,自由活动时教导孩子化“被动交友”为“主动交友”。市教科院附属晴川实验小学则针对一年级新生,将起床、运动、清书包等打造成“打卡课程”,并让家长做好日常督促。

  晴川实验小学校长尤竹青介绍,今年学校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为一年级新生“量身定制”了入学适应期课程活动手册,拟定不同的适应目标,按月逐步落实。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专家张敏表示,幼儿园和小学虽有不同,但归根结底同属基础教育,是孩子童年生活的自然过渡。只有充分思考教育的本质要求,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在合适的时刻拿过接力棒,才能让孩子以快乐轻松的心态进入小学生活。

  【编辑:舒筱】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上一篇:英语水平不如小学生照样能游遍国外?智能翻译神器成出国游第四宝
下一篇:小学数学热点数学公式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