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人走失事件频发 防止走失有妙招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1-08
手机版

      近日,家住芝罘区大海阳南街的市民闫先生向记者求助,希望借助快报的力量寻找走失数日的舅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港城这几年像闫先生舅舅这样的老人走失事件频发,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那么,老人为何会频频走失?他们走失后,回家的路又难在哪里?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又该为走失的老人或容易走失的老人做些什么呢?记者为此做了相关调查,希望能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帮助那些走失老人回到温暖的家。

      申先生

      出门散步没回

      求助快报寻人

      “你们帮帮我,我舅舅已经走失一个周了……”8月8日,家住芝罘区大海阳南街的市民闫先生向快报求助说,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忙找到走失的舅舅申庆章。原来,8月1日,申庆章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傍晚时却没有回家,至今毫无音讯。

      据闫先生介绍,事发当日,他和妻子沿着申庆章平时散步的路线寻找,但最终一无所获。随后闫先生马上报了警。

      闫先生说,申庆章虽然患有二级精神残疾,但是并不糊涂,自己叫什么,住在哪里,亲戚邻居叫什么他都清楚。但老人很倔,“给他手机,他不要,写有信息的卡片他也不愿意带在身上。”闫先生说,这样老人身上就没有任何可识别身份的东西,“现在最怕的就是老人出现什么意外,那样就算有好心人帮助,也不知道他是谁。”

      老人走失后的几天里,家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找人,邻居朋友也都告知了,请他们帮忙寻找。警方也在24小时之后立了案。闫先生还印了寻人启事沿着申庆章散步的路线张贴。

      如果您遇到身材消瘦,脑后留一小辫,头戴一顶檐帽,身着深色中山装,深色裤子,脚穿红黑相间白底旅游鞋,年龄在75岁左右的男性,请给闫先生提供线索,电话13697620030。

      付女士

      坐船跑到大连

      已经走失六次

      7月24日,家住幸福十六村幸国里小区的付杰从家中走失。因患有轻度精神疾病,这已是她今年来的第6次走失。

      当时,一家人都在午休,儿子许洋洋醒来后就发现妈妈付杰不见了。没敢惊动父亲许增文,许洋洋先是自己下楼寻找,在附近没有找到,许洋洋开始害怕,赶紧叫醒了父亲一起寻找。从当天下午开始,父子俩骑着摩托车沿着幸福南路、幸福中路来回找了四趟,幸福九村、十二村、十六村的每条街道也都跑遍了,可依然没有找到。7月25日,父子俩到派出所报了案。许洋洋还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母亲走失的消息,希望好心人帮忙一起寻找,但一无所获。

      直到7月27日,许增文接到了一位大连开发区哈尔滨路派出所警察的电话,他才得知,妻子找到了,身在大连。7月28日,付杰被平安地接回了家,全家人悬着的心才放下。

      姜先生

      执意陪友看病

      医院附近走散

      2月8日,家住烟台龙口的56岁的姜洪祥,陪同一位80岁的朋友去潍坊东方国际银屑病研究院看病。二人在医院附近走散 ,因为姜洪祥患有智障,不认识路以致走失。约一周后在潍坊救助站与家人取得联系,随后平安回到家。

      虽然事情已过去半年,姜庆潜小姐讲起自己伯父走失的经历,仍唏嘘不已。据姜小姐介绍,伯父姜洪祥精神不太好,性格倔强,执意陪同80岁的朋友去潍坊看病。但伯父并不认识路,步速又快,便与朋友走散了。事发后,姜小姐的父亲前往潍坊寻找,并向潍坊警方报了案,但几天过去后仍是一无所获。

      “原来是伯父自己走进了潍坊某派出所,并待在里面不肯离开。民警同志无法获取伯父的信息,就将伯父送进了潍坊救助站。”姜小姐介绍说,刚开始,伯父姜洪祥不允许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碰触他及其随身物品,后来相处时间久了,工作人员才得以打开老人的包,找到了老人的身份证,并与龙口警方取得联系,最终老人被家人接回了家。

      现状>>每天都有老人走失

      近日,芝罘区毓璜顶街道一社区向辖区内老人发放了“归巢卡”,该卡上标有老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发放该卡的目的,就是帮走失的老人及时找到家。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辖区内虽未发生后果严重的老人走失案,但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大,辨识能力下降,有些老人出现过迷路性走失,例如下楼散步后迷路了,在小区内转来转去找不到回家的路。记者采访中发现,近两年,许多小区内都有老人身上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迷路性走失事件。

      在网络上搜索“老人走失”的新闻,我们会发现事件日期都是连着的,这就意味着每天都有老人走失。在微博上,也经常看到寻找走失老人的求助微博。港城不少县市区公安部门均接到过类似老人走失的报警。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也表示,救助走失老人是日常救助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经常有一些走失老人会被送往救助站,特别是一些反复性走失的老人,其家人在老人走失后的第一时间就会去救助站询问。

      原因>>

      老年痴呆比例高独自外出易走失

      从大量老人走失的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走失的主要原因是老人患有老年痴呆或精神疾病,也有的是因为年龄太大,记忆力减退,辨识能力差。一些印象中的参照物,如道路、树木、商店名称等发生变化后,独自外出的老人就很可能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老年痴呆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达6.6% 以上,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增长一倍。

      有10年寻人经历的中华寻人网站长代颖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在所有走失人口中,走失老人约占40% ;而在所有走失老人中,患有老年痴呆或某种精神疾病的,要占一半以上。代颖磊说,“患有老年痴呆或者精神方面有问题的老人,认知能力和记忆力都有限,日常生活也有障碍。不认路,记不住个人信息,独自外出时走失的几率就大。”

      “有的老人患有精神疾病,有时清醒,有时迷糊。外出时突然发病就有可能走失。”烟台市家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张苑主任说,“曾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在入住养老院之前,子女将她锁在家里,意识清醒时老人自己把门锁打开外出,结果在街上犯了病,就走失了,所幸没有走远被子女找到。”

      无奈>>24小时看守不现实,忙于工作无暇分身

      “能有啥办法,只能锁在家里呗。”许增文的老伴儿付杰在走失四天后找回,记者问许增文今后打算采取何措施防止老伴儿走失时,他这样告诉记者。

      许增文告诉记者,老伴患有轻度精神疾病 ,一年来已走失6次。属于反复性走失。他告诉记者,为了防止老伴儿再走失,每次找到之后他都会照看得更紧一些。“要么锁在家里,要么我外出打工的时候用摩托车带着她,让她在我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活动 ,没有其他好办法。”许增文表示,他经常要外出打工,再加上老伴儿有轻度精神疾病 ,所以看起来不容易,“总有顾及不到的时候,像这次就是打了个盹儿她就跑出去了。”

      闫先生谈起舅舅的走失,也是一脸无奈。“老人意识很清醒而且又倔强,你给他衣服里塞卡片 ,他坚决不要。白天我要工作,不可能陪他散步。爱人已经是不工作专职照顾他了,结果还是走失 。”

      在记者8月16日的随机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平日忙于工作,没能把老人的安全问题重视起来。42岁的刘菁女士表示,像她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忙自己的工作,全天守着老人根本不可能,“老人走失,子女真的很无奈。”

      难度>>记忆不佳难获信息,无人看护易发意外

      “整体来讲,老人走失找回的几率比儿童、青壮年走失找回的几率大,约为70%。但找寻老人的过程很艰辛。”中华寻人网站长代颖磊说。

      据代颖磊介绍,因为老年人行动力有限,走失后在完全靠自己行走的情况下走不了太远,活动范围小,找寻相对容易。尽管最终找回的老人占多数,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员失踪寻找起来比较吃力,再加上老年人记忆力不佳或意识不清,不记得个人信息,即使被好心人发现,也无法与其家人取得联系。“还有一点就是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不佳,走失后发生意外的事例很多,如遭遇车祸、摔伤、冻伤,有的老人走失后就与家人永别了。”

      据烟台市求助站邵卓晨副站长介绍,从年初到现在,烟台市救助站一共收留了七八位走失老人并最终将他们送回家。救助站与110报警台有很好的联动,在相互配合下,走失老人一般都能找到家人。而且现在媒体越来越发达,市民可以通过登报、发微博等多种渠道寻找老人,比起以前只能沿街贴小广告,找到的机会更大。但由于一些老人不记得个人信息等因素,寻找其家人有难度。“曾经就有一位河南的老人在蓬莱走失 ,由于老人不会写字,所说的方言,工作人员又几乎听不懂,无法获取老人的信息。而其子女也没有想到老人会走远,只在蓬莱报案寻找。所以老人在救助站住了五六个月才最终回到家。”

      对策

      给老人带上“护身符”

      快报记者总结四种办法应对老人走失

      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烟台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城市,截至2011年底,烟台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26.3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38% ,就是说,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据测算,烟台市老年人口 2015年将达145万,2025年突破200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人外出后迷失方向、突发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 ,老人的安全怎样才能得到保障?记者多方采访,收集到一些方法。

      信息卡片

      卡片塞进衣兜,布条缝在衣内

      日前,记者从老龄办网站获悉,芝罘区某社区给辖区内的高龄老人发放了“归巢卡”,卡上注明了老人的姓名、地址、子女姓名电话 、老人常见病史等信息。据了解,给高龄老人发放“归巢卡”,一旦老人外出散步时迷路或发生意外走失,卡片能使老人们得到及时的帮助。据悉,有关部门正酝酿进行协调促使“归巢卡”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以保障更多老人的安全。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市民都认可写一张卡片塞进老人衣兜的做法,但烟台市救助站副站长邵卓晨表示,烟台市救助站曾经通过社区居委会向老人发放过“联系卡”,后来发现有些老人抗拒携带卡片。邵卓晨建议,市民可以把写有信息的布条缝在老人的衣服内。中华寻人网站长代颖磊也表示,除了缝在衣服内,也可以在老人佩带的玉器或银质物品上刻上联系方式。

      陪护人员

      关注老人状态,可找专人照料

      采访中,许多市民道出了忙于工作无暇照看老人的无奈。代颖磊表示,如果家中有精神不好或者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最好有人专门陪护,这样的老人不能单独外出。如果家人没有时间,可以雇人陪护,也可依托养老院等社会机构。

      烟台市家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张苑主任告诉记者:“防止老人走失,最重要的就是子女加强责任心,尽量多抽时间陪伴老人,及时了解老人身体及心理情况。”张苑表示现在在养老中心常住的老人年龄从60岁到 102岁不等,其中有些老人的精神状态和记忆力都不是很好。张苑说,为了保障老人的安全,养老中心有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老人要外出必须是家人来接或是持有院方领导签字的请假条,否则一律不能外出,以此来保证老人不发生意外走失。

      夕阳红老年公寓的总经理刘万华告诉记者,在老年公寓里居住的一些老人先前有过走失经历,找回后,子女害怕老人再次走失或出现其他意外,但自己又无暇照顾,便把老人送到了养老院,由专业工作人员代为照料。

      科技产品

      手机装追踪器,发短信可定位

      采访中,市民景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85岁了,有时会犯糊涂 ,为了防止老人走失 ,景先生从网上购买了一个定位追踪器。“追踪器上有个号码,用手机向那个号码发送一条特殊指令的短信,追踪器就会自动回复所在的位置。我试验过好几次,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

      而有一些市民对其产生了质疑,市民郭女士表示:“有的产品价格过高,一般家庭接受不了。而且万一碰上没电或者信号不好,怎么办?家人还是干着急。”郭女士说虽然自己的父母年龄都不太大,但是经常通过媒体看到老人走失的事件,她不得不担心起来。“父母总有老的一天,要是一旦走失或出现意外,做子女的可如何是好,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人可以分担,丢失老人的精神打击更大。”

      完善机制

      建个档案备份,事先掌握资料

      郭女士表示看护老人不仅是子女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应该在社会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例如社区可以为每位老人建立档案,在公安系统备份,一旦走失可以迅速找到其家人。

      郭女士还说:“希望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更多一些,看到流落街头的老人,都能主动上前帮助。”

      市求助站副站长邵卓晨也表示,如果救助站、各社区以及相关部门,能建立起易走失老人的档案资料库,事先掌握老人的资料,一旦老人走失,寻找起来会更快速高效。

      相关链接

      北京

      佩戴绿色助老卡。北京市红十字会建立了痴呆走失老人的救助网络。凡家有痴呆老人并愿意与北京市红十字会签订协议加入救助网络的居民,在填写一张助老卡登记表后,便可领到一个有红十字会标记和999急救电话号码的绿色助老卡,上面有老人的编号。有绿色助老卡的老人不论走到哪里,只要路人拨打电话999,很快就能在电脑里查到走失老人的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

      天津

      开通免费呼叫系统。天津市开通了95950免费呼叫系统,为走失老人及脑病患者服务。老人或家属填写登记表后,相关工作人员就会把老人的详细资料输入到网络系统,由承办单位发给老人一个爱心救助牌,牌上写着救助电话及老人的编码。老人或热心群众只要拨打电话报出编码后,就会获得相关信息。

      杭州

      手机定位保护老人。在杭州,只要老人身上带一部开通了手机定位业务的手机,家人只要简单地发送一条短信,马上就可以查到老人所处的位置。马杰 王杰

上一篇:郑州学化妆,学费大概需要多少?
下一篇:考不上高中上职高好还是上技校好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