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成为学龄前儿童视力“第一杀手”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1-09
手机版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的《2019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示,0到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而现实情况怎么样?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龄前儿童都会使用电子产品,因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导致学龄前儿童近视常有发生。教育界人士指出,过早过多让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不仅对孩子们的视力有伤害,还会对幼儿的专注力、运动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造成影响。

  1。电子产品成了家长哄娃神器

  电子信息时代,不论孩子还是大人,双眼都被各种屏幕所“绑架”。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如今不管是在餐厅、医院输液室,还是动车等场合,才几岁大的小小人儿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的现象很是常见。

  “我有几个朋友的孩子才两三岁大,我发现,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出门在外,只要孩子一吵闹,她们就拿出手机或平板电脑给孩子放动画片,孩子立刻就不吵了。”在眼科医院上班的王倩告诉记者,一开始她会出面阻止,劝告她们不要过早给孩子玩电子产品,影响视力,但总会得到朋友们的一致回应“只有手机才能让他们安静”。

  6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城区一家公立医院,看到输液室里有三个小孩正在输液,这三个小孩都在用手机看动画片。有的是自己拿着看,有的是家长举着给孩子看。在记者观察的十多分钟里,这三个看手机的孩子都全神贯注,一动不动。

  “孩子生病了,心情不好,再加上输液扎针又很痛,孩子可怜兮兮地问你要手机玩,你能忍心不给?”正在陪5岁女儿输液的市民谢丽云表示,“也知道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不好,但其他孩子都玩,我们大人自己在家也玩,也就不怎么控制女儿使用电子产品了。”

  许贤飞是迎江区墨子巷幼儿园新宜分园副园长,从事幼儿教育多年,这几年她一直在关注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她发现,不少家长把电子产品当做安抚孩子的“神器”,个别孩子甚至拥有专属的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只要孩子吵闹,家长就拿手机或平板电脑给孩子玩,孩子一玩就是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没有其他动静,家长还暗暗自喜‘我家孩子怎么这么乖’。”许贤飞说。

  2。幼儿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

  有了电子产品的“陪伴”,孩子是安静了,但孩子的视力却正在受到伤害。城区一家公办幼儿园每年都会邀请专业眼科医生对在园幼儿进行视力检查,对比这两年的视力检查数据来看,发现在园幼儿近视人数在增加。

  “一年前检查视力时,小班和中班的孩子中近视人数分别为1人、0人,一年之后对同一批孩子再进行视力检查时,近视人数分别为3人、4人,分别增加2人、4人。”该公办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深入了解,发现近视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较长。

  丁桂元是城区一家民营眼科医院的医生,6月9日,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一个病例,“五岁的孩子过来就诊,做了散瞳验光后双眼分别有50度近视。看到这样的验光结果,作为同样是家长的我感到特别难过。孩子家长告诉我,孩子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都会超过3个小时,基本在家长没有时间照顾的情况下,都是手机陪伴的……”

  “电子屏幕比较亮,而且有频闪。手机画面又非常丰富,有各种彩色的图案,孩子们的眼睛始终盯着这些图像看,眼球不停地跟着转动,时间一长,容易疲劳。0到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眼睛日日处于疲劳状态,怎么可能不近视?”丁桂元说。

  安庆市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方雯莉建议,广大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喜欢眯眼看东西、看东西离得很近、经常揉眼睛、频繁眨眼、经常歪头或斜眼看东西、经常皱眉、经常拉扯眼角等行为时,应高度警惕孩子出现早期近视,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查,避免发现过晚造成孩子近视性弱视,或发展成高度近视。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示,长时间、近距离、持续盯着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是近视的诱因之一。6岁以下儿童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

  3。别把孩子“丢给”电子产品

  教育界人士指出,电子产品的过早过多使用,除了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外,对孩子的专注力、运动发展、社会交往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子产品里的动画片也好,游戏也好,画面鲜艳,操作有趣,过早过多地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容易导致孩子在日后相对简单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专注力下降。而且孩子长时间面对冷冰冰的电子产品,没有时间运动,没有情感交流,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性格养成都没有好处。”许贤飞表示。

  孩子们最初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什么东西,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这才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每当父母在玩电子产品时,孩子也想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迎江区墨子巷幼儿园教育集团负责人黄晓晴建议,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当孩子吵着要玩电子产品时,父母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跟孩子来一场家庭亲子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一起画画、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等,都是不错的方法。”黄晓晴说,孩子之所以迷恋电子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陪伴。

  (记者 白萍)

  来源:安庆新闻网

  (责任编辑 吴静)

上一篇:权威发布:《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附权威解读)
下一篇:魏正钢琴演奏专辑《琴音如梦》即将正式出版发行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