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婴儿传记”诞生百年,幼教界大咖研讨陈鹤琴思想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0-12-30
手机版

南京市鼓楼区头条巷 25 号,是陈鹤琴先生的家。1920 年 12 月 26 日凌晨,29 岁的年轻教授陈鹤琴初为人父,他为儿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鸣。初为人父的陈鹤琴用照相机,用钢笔记录下婴儿的变化,这一记录就是 808 天。

本文图片均来自现代快报

2020 年 12 月 26 日,为纪念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现代儿童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 808 天观察记录的 " 婴儿传记 "100 周年,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 " 活教育 " 思想研究所在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联合举办 " 纪念中国首例儿童活动个案研究 100 周年研讨会 ",众多幼教界大咖相聚在一起,以 " 精密观察 " 为主旨,研究传承陈鹤琴教育思想。

100 年前,这位爸爸记录下 808 天的 " 婴儿传记 "

学生家长感悟

1920 年 12 月 26 日,陈鹤琴先生的长子陈一鸣出生后,他对孩子进行了长达 808 天的连续观察,将观察、实验的结果分类记载,文字和照片积累了十余本。

1925 年,他将资料整理并据此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成为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系统观察、实验研究的典范,也成为中国第一部采用 " 婴儿传记 " 的方法研究并记载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历程的科学专著,开启了中国学者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大门。

同年,陈鹤琴撰写了另一本巨著《家庭教育》,书中既简述了儿童心理和普通教学法,还以一鸣为中心人物,归纳出家庭教育的 101 条教学原则。

从鼓楼出发,大师的 " 活思想 " 一直践行

老师现场分享教育案例

" 婴儿传记 " 至今,已有百年,在陈鹤琴先生创办的鼓楼幼儿园里,幼教工作者们重温大师观察实验的方法,践行 " 活教育 " 思想,一切为儿童!

2020 年 12 月 26 日,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 " 活教育 " 思想研究所联合举办研讨会,与幼教同行一同分享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神大餐,学习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科学策略与方法,坚持学前教育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守牢 " 活教育 " 的文化根基。

幼教界的大咖们,走进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和来自 " 大麦田 " 麦穗行动项目组、鼓楼区第二幼教发展共同体、市课程第三共同体、江北新区教办园等近百位幼教同行一起,漫步在充满童趣的 " 老山森林 "" 小小健康城 "" 扬子江畔 "" 鼓楼街 " 里,大家被游戏场里孩子们的创作吸引。

三场一馆不仅表达着陈鹤琴先生提出的 "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 的物的样态,也串起了鼓幼从鼓楼出发、跨江发展到江北的办学脉络。

把儿童当儿童,让他们活泼泼地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的报告《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中,以大教育家的视野回溯了陈鹤琴先生将心理学作为学术起点,采用 " 实地考察 "" 实地实验 ",进行个别化、临床性的观察和研究的科学实验历程。并强调,观察儿童、记录儿童、分析儿童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通过实证、实验的方式方法,才能提出具体的、深刻的思想理论。只有聚焦特定儿童,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全体儿童。只有深入关注个体表现,才能让教育更具针对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

国家督学、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作为研讨会主持人,紧紧围绕研讨会的主旨,带领与会专家和幼教同行们走进活动现场,感受 " 活教育 " 思想在鼓楼幼儿园百年坚守中焕发的勃勃生机。

崔利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现在出现了一些违背儿童发展的现象,如 "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 这样的说法带来的误导。而教育要尊重儿童年龄特点,遵守教育规律。要把儿童当儿童,一切为儿童。

此次研讨会秉承陈鹤琴的科学研究精神,以 " 精密观察 " 为主旨,着力于新时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让观察成为解读儿童、理解儿童、助推儿童发展的密钥,让每个孩子都能活泼泼地成长!

孩子自己造车、养小羊,老师 " 精密观察 " 感悟多

现场,鼓幼的蔡轶平老师分享了孩子们的造车故事。两对带轴的轮子,创造了无限 " 玩 " 的机会,孩子们不仅自己造成了可以运行的四轮车,还变出了各种造型,想出了多种玩法。

陈黎黎老师分享了班级孩子饲养小羊的趣事。故事中,可以看到老师引导孩子从问题出发,支持他们运用精密观察答疑解惑、科学认识周围事物,助推儿童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尹坚勤教授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尹坚勤教授在案例分享后点评说:通过案例分享深刻地感受到了鼓幼的研究精神、尊重精神、与儿童同喜同乐的精神。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老师深受陈鹤琴先生 808 天观察的启迪,开展了教育成长卡片研究,她就是鼓幼的第一位特级教师——闵传华老师。而今,鼓幼的老师们都有一条带口袋的围裙,口袋里装的是笔、便笺纸和手机,随时观察、记录。

南京师范大学黄进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黄进教授说,回顾一代又一代鼓楼幼儿园教师的观察历程,看到了历史、看到了传承。陈鹤琴先生对儿童个案研究过程中的观察既是科学的,也是立足于人文关怀的,是从理解儿童的视角出发的。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收获更多惊喜

四岁多的小欧欧是鼓幼中班的小男生,妈妈陈婧把他可爱的语言记录下来,就是一首首生动的儿童诗。刘荣华的女儿已经从鼓幼毕业 10 年,但他一直坚持用在幼儿园学习到的育儿方法培养孩子,发现了孩子优秀的写作能力,现在孩子已有 60 多篇文章公开发表。

在鼓幼," 像陈鹤琴一样做父母 " 成为每位家长的心愿。在和班级教师的日常交流中,在 " 宝爸宝妈学堂 "" 小兵丁空中学堂 " 里,通过阅读学习《家庭教育》,鼓幼的家长们也尝试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倾听孩子,感受着向大师学习带给他们的惊喜与感动。

南京师范大学边霞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边霞教授说,这是一场生动的 " 活教育 " 课堂,鼓幼不仅用 " 活教育 " 的理念做儿童教育,也在做家长教育。因此,家长要观察儿童、研究儿童,才能了解儿童,进而发现儿童身上的特点和潜能。

未来,为幼教大田提供中国麦种

陈鹤琴多次提及办幼稚教育就是要大田种麦,当年他创办鼓楼幼稚园,就是要为大田提供中国麦种,让全国城乡幼稚园都能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践行 " 大麦田 " 既是陈鹤琴先生的夙愿,也是鼓楼幼儿园的使命。" 大麦田 " 麦穗行动项目组,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国际交流所尹坚勤所长的召集下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活动。

参与研讨的项目组成员建立在梳理陈鹤琴与陶行知、张宗麟创办乡村幼稚园实践的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基于 " 活教育 " 的本土实验,强调利用该地区乡土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依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尝试富有乡村特色的、更具开放性地实践 " 活教育 "。为广大乡村幼稚园的开办、发展、提升质量提供思路与策略,推动中国幼教从 " 幼有所育 " 迈向 " 幼有优育 "。

陈鹤琴先生家属向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赠送书籍

现场,陈鹤琴先生的家人向鼓楼幼儿园赠送了画册,画册里是陈鹤琴先生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一个个珍贵瞬间。

(原标题为《100年前诞生的“婴儿传记”值得学习!幼教界大咖齐聚研究传承陈鹤琴教育思想》)

上一篇:职业学校为学前教育专业办艺术展,百余件作品京味儿十足
下一篇:以“龙岗速度”扩容提质助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