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2014北影复试现场 “最难艺考年”看考生众相
初春,是艺考的季节。今年春节假期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艺术类院校的招生拉开序幕。2014年,全国艺考人数达到100万,被称为“史上最难艺考年”。中戏、中传、北影三校今年总招生计划近1800人,却有近8万人次报考。当结果尘埃落定,注定是几家欢喜几家哀愁。
2月22日清晨,摄影师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复试现场,拍下这些照片。虽然前途未卜,但当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说起梦想的那一瞬间,却是如此令人动容,像极了最美的焰火。
阎同学,17岁,陕西西安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通过初试后,因不知道需要现场确认,错失复试资格,最终没能进入考场。“一会儿就回家去了。唉,挺遗憾的,明年还会再来吧。”她望着考场大门这样说。
林熙,19岁,四川自贡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对于这次考试结果,她说:“感觉挺悬,毕竟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人在。来之前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定要怎样怎样,但是来了之后才发现,其实你经历了这些东西之后,就是你人生的一段阅历,来到这儿,参加了复试,就是一种幸运。”她一直记着爸爸送她的几个字——尽人力听天命。
刘拓,19岁,陕西西安人,第二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因错过网上确认,最终无法进入考场。在考场外的刘拓点燃了一支烟,他抬头望了望远方说起未来:“还要再想一想,已经考了两年了。现在心情很乱,好在终于可以回家了。”
梦雪,19岁,成都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今年梦雪总共报考了北电、中戏和上戏三所学校,当天是最后一场考试。“我算是朋友当中表现的比较好的一个了,但是呢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这个学校是挺难考的,没关系的。”当然,她也曾和自己较过劲,“看着考场里的优秀的学生,考完之后自己就有点自卑。我就难过过一次,考中戏的时候,舞蹈和声乐复试那天,我没有准备好,身边的同学却都是北舞附中的学生,跳舞都老好了,而正好那天我的朋友们都没有来接我,我就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哭了。当时觉得自己挺可怜的,心里没底了,自信全无。人家都那么厉害,我还来考什么呀?但是后来考上戏,三试过了之后,我的自信又都全回来了。”
苏可欣,17岁,四川成都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艺校毕业,高中三年都学习艺术。“这次来北京报考了两个学校,中戏和北电,竞争太大,长得漂亮的女孩、专业好的女孩都有很多。好不容易挤进复试,心里有点高兴,但是中戏没过,开始很伤心,后来发现北电初试过了,又有信心了。”这次来北京参加艺考,可欣的妈妈一直陪在她身边,大半个月来来回奔波,正是妈妈的支持让她坚持下来,“我特别感动的是,有一天晚上,妈妈跟我说,女儿咱不急,考不上的话就回自己的省内上一个本科,不一定非要到北京来的。”
何楠,18岁,河北保定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特技专业。一个人来参加艺考的何楠在北京已住了半年,“挺累的,北京石家庄来回跑。”但他从未动摇,“都走到这儿了,再动摇多不值。”何楠对自己的规划是,找到一条跟自己爱好一样的,将来有发展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他说“要是今年不行,明年还会再来的。”
许天舒,17岁,辽宁沈阳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刚开始妈妈说我不行,但我就是想争一口气,我就是要来试一试,让他们看一看。后来妈妈也挺支持的,毕竟学一些表演也能提高女孩的气质。”许天舒说不会给自己特大的压力,“在考试时感觉别人都特别特别优秀,你要是进不了的话,怎么说你也来了一趟北京了嘛,就不会特别丢人。”
姚娆,16岁,来自加拿大,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与其他考生不同的是,有着扎实舞蹈功底的姚娆对专业考试并没有太多的顾虑,反而是担心语言关,因为汉语不太好,她非常担心在考场上听不懂考官说什么,“害怕理解错误被扣分。”
纪李,16岁,湖北黄冈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身为班长的他,带领着20多名培训班同学一起来到北京追寻梦想,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后,这个壮大的队伍里成员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他和另一名同学进入复试,“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看着他们沮丧落寞的背影,默默流下的眼泪,我真的很难受。”纪李说自己不太善于表达,再加上班长这个身份,虽然顺利地走到了最后一刻,但这让他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安慰那些落榜的同学,“坚持梦想不放弃”,他最想送给同学的一句话。
夏梦,17岁,山西太原人,报考表演专业。因为喜欢表演,很向往电视上演员的光彩,她坚定地走上了艺考这条道路。她说:“今年是第一次参加艺考,也将是最后一次,失败过,哭过,但正是抱着必胜的信念,支撑着我走到现在”。夏梦送给自己的一句话是——坚持,努力过了才不会有遗憾。
韦义,17岁,上海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当天,韦义发着烧来参加考试,她说整段艺考的经历中,最麻烦的就是时间太紧张,饭不能按时吃。韦义高中三年一直学的都是艺术,她喜欢表演,希望能在喜欢的这个专业上继续走下去。“之前一些学校考的不是很理想,结果出乎意料,比较受挫,不能接受,有了想放弃的念头。”韦义也曾沮丧过。
宋翔宇,17岁,山东威海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表演专业。宋翔宇一个人来北京参加艺考,之前在北京培训了四五个月,一直住在培训中心的宿舍,说起这段没有家人陪伴的经历,她红了眼眶。翔宇说她的梦想就是当演员,“很巧合的际遇,山东威海很少有人学表演,逛街时遇到了一个叔叔,问我要不要接触传媒影视这方面,后来咨询了一些人,因为需要考的都是我学过的一些专业,所以才决定过来试一试。小时候学习舞蹈仅是个人喜欢,长大了才了解表演。”
贺凯,18岁,陕西延安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导演专业。贺凯从没接触过导演这一行业,自己也从没拍摄过短片,但能从一试走到四试,他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因为没有基本功,这一路走来,贺凯也曾忐忑过,“二试时我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老师给出的问题我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懵了,之后老师也就没再注意过我,我心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刷下来了,但我最终还是进入了三试,我在想,是不是老师看到了我一些潜力,然后我就觉得我要继续努力下去。”贺凯送给自己的一句话是:考进这里,完成我的梦想。
陈梁卓,17岁,广东深圳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导演系。陈梁卓觉得艺考这条路走的要比普通高考辛苦很多,前期要先放下文化课学专业,考完之后还要回去拼命的补文化课,父母为之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陈梁卓报考其他学校都落榜了,只剩下北电四试这次机会,被问到为之做了哪些准备时,陈梁卓淡定地说:“考导演不需要准备,最重要的是自己,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他告诉自己:“世界上没有充分的把握,只有准备和积累。”
高筱溪,18岁,河北唐山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导演专业。“逢考必过”的她,通过了北京电影、中国戏曲、中国传媒、南京艺术、上海戏剧等学院层层筛选,但随之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中传的复试、上戏的三试、重庆大学的三试都集中在一天,且不能调时间,当天,筱溪只得在北京海淀、朝阳和西城三个考点来回赶考。筱溪举着一张张准考证笑着说:“艺考很苦,但我苦中作乐。”
奇迹(笔名),18岁,天津人,第一次参加艺考,报考导演专业。由于身高不够,播音主持没能通过,但他自言不受打击,“因为在其他方面也很有特长”。因为文化课成绩还不错,他对于这次艺考能不能成功显得很无所谓,“实在不行就回去拼文化课。”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