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狂人”20年13次高考,前妻离婚娶小14岁娇妻,39岁终进大学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1968年生,15岁考上高中,从1987年到2007年一共20年,考了13次高考。任谁看来,这都是一个非凡的人生——这是曹湘凡的人生。我们可能会佩服于他的毅力,可能会唏嘘他花费在高考上的宝贵青春,那他为何会如此执着于高考?这位高考狂人的近况又如何?

  漫漫高考路

  曹湘凡是湖南常德人,原先在村里成绩不错,据说他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高中的人。1987年第一次高考失利,仿佛是他20年的高考长跑的一声发令枪响,也是他疯狂的青春的伏笔。

  1988年、1989年,连续两年,他都复读、高考,成绩依然不理想。一般人在这个时候也许应该放弃了。俗话说,事不过三。但曹湘凡仿佛和命运较上了劲,命运也仿佛在捉弄他,让他又一次不知疲倦地走上考场。

  1990年,他伪造户口参加高考,被取消高考资格。

  连年高考,是任何普通家庭都承受不了的。1992到1996年,曹湘凡开始打工持家,期间他认识了一个打工妹,也就是第一任妻子。他什么工种都看过,已经历经了社会底层生活艰辛的他,不知道为什么,心中那一团高考梦的火仍然熊熊燃烧着。

  1996 年他的婚礼上,曹湘凡婚房门口的对联是他自己写的:“受冷落坐冷凳冷眼看世界,扮热脸抢热门热雨洒江山”,横批“一鼓作气”。他悲壮地宣称:“高考是我最后的情人和救命稻草”。

  他已经结婚一年,他已经近而立之年,1997年,他却重新打磨自己早已生锈的笔锋,再次走上高考的战场。同样令人失望的,他只考上了专科,得到了湖南电大的录取通知书,不过在哪里上学一年就要学费7千元。他还是放弃了。

  与前妻离婚后,他与自己的第二任妻子认识于2001年,他比她大14岁。

  2007,正是坚持高考第20年的年份,也是他第13次高考。20年长跑过来,他终于看到了尽头。不如说是他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终点。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次高考了。这次高考也不例外,上了专科,他也终于进了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学习,这时候他已39岁。

  过去,眼前与未来的抉择

  20年来,不是打工,就是准备高考,他的青春已经被高考填满。他认为自己将青春输给了高考,但也在某种意义上赢了。他说,你不能想象一个80年代的人怎样的高考梦。

  看完他的高考长跑的人可能会说“大可不必”。他的妻子曾建议他自考,但他不想这么做。高考就像一个他19年来永远过不去的坎,而他看准了这个坎,就发誓要过了它,否则就永远败给了高考。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看似曹湘凡的青春已经被毁灭了,但是他从未认输,所以最后他虽然还是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但是他并没有被打败,他最终选择了自己觉得最好的去处,也早已经在高考面前显露出了自己不胜不休的决心。

  这种不胜不休的坚定,足以将任何铁杵磨成针。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他也是跌倒在了对沉没成本的执着中。他在这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上奔跑,他其实随时可以驻足,换一条道路。但是他心里可能想着,这么十几年都过来了,如果我放弃了,就对不起过去沉没的汗水。

  而一个理性的人,永远都只是站在现在,分析眼前的局势,再选择眼前的道路那一条对自己更为有利。理性的人,会根据现在的自己来选择最明智的道路。而不是为了对现在实际上毫无价值的过去的努力,认死这一条已经承载了自己太多血汗的路上,誓要征服它。

  不过,这一种“认死”,从正面的角度来讲,就是难得的执着,也有可能是眼光的长远。目光短浅的人,的确只会选择眼前最舒服的路来走,但这一条路可能将你一步步指向深渊。如果将眼界放大放远,就会知道,此时的艰辛,预示着未来的光明。

  长跑之后

  40岁,是传统中的不惑之年。他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学之路”走得也很坚定。

  虽然我们可能不知道眼前一条路是获利最多的,但曹湘凡知道,努力的路一定不会错。

  的确,努力不会骗人,但是年复一年地复习着高考的单调有限的知识就是不必要的固执了。在我看来,几年的用来反复琢磨高考内容的时间是对青春的一种浪费。而且自考可能是更为方便明智的道路。

  为了高考,这是曹湘凡的固执;几年来的努力奋斗,则是他实打实的付出。虽然几年苦读的性价比不高,但毕竟这是一大笔“成本”,只要成本足够大,利润也不会太少。

  在这一条荆棘遍布的高考之路上,曹湘凡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终点。这条路带给他的不多不少,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是专业知识,也是家教经验。

  “大学3年,改变了我,首先让我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感染了校园青春的浪漫气息,理论素养也上了一个台阶,能用专业知识解答一些具体的法律问题。”曹湘凡说。

  2007年入专科学校就读的同时,他开始准备湘潭大学经济法专业的本科自考。3年后,大学毕业的他同时拿到了两张毕业证书,一张是湖南警察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全日制大专班毕业证书,另一张是湘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济法专业本科自考毕业证书。大学积累的经济法专业知识也为他之后找工作进行了铺垫。

  在大学学习的同时他一直进行着家教工作,大学和家教两头跑,让他的大学生活并非一般人的这么惬意和浪漫,这当然也是他固执的代价。

  现在他已经当上了中学老师,主要教授政治,同时假期里他还是在进行家教,连寒暑假也不放过。他在任职的学校里备受好评,论文也获过奖,现在他过着简单而繁忙的生活,不过他觉得自己很幸福。

  他对“赢”字的解读是这样的:“亡”代表着危机意识,“口”意味着与人沟通,“月”是时间,“贝”是金钱,“凡”是平和心态。

  曹湘凡的人生一直在奋斗时,从未停歇,他从高考的长跑上下来,又立刻转而切进了另一条赚钱养家的道路。他的人生艰难,但是从未停歇。

  从打工的底层劳动者,通过高考证明了自己,最后当上了中学教师,这的确是一个华丽的转变。其实人生的转变可以有很多种,也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曹湘凡只是用他自己的方式,用几十年的代价换来了这样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可能并不是别的人所在意的,也可能是很多人看不上,也不屑去这么奋斗的。但他无论如何跑过了这一段并不容易的道路,这种固执,在现在实在过于罕见。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模拟试题!全面覆盖考试重难点,务必打印收藏
下一篇:2023年山东成人高考报名网址是什么?报名条件是什么?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