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化之人文历史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郦道元的《三峡》中写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令无数人为之称赞,那三峡的历史文化自然也是不遑多让。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有这么几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几句诗虽是描写蜀地山峰险象迭生,但也从侧面形象表现出三峡文化历史悠久。

  丰厚的历史文化:距今约200万年便有巫山人在此活动,之后在巫溪活动的古巴人,以及此后所历经的各朝各代,都在这条伟大的河流旁边留下了他们生活的足迹。民俗文化:三峡景观的另一特色是无论是什么景观,人文色彩都特别浓厚,有许多古今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出色的诗歌曲赋。唐宋明清都有大诗人流连忘返,有的居住经年。军事文化:抗战时的重庆人民抵抗法西斯做出了英勇的斗争。移民文化:三峡地区是历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各民族文化在此相遇,各民族生活习俗相互融合,进而形成民族混同。新世纪三峡大坝的修建、重庆地区百万大移民……这些都是三峡的人文历史。

  三峡文化-文人墨客三峡文化-游船三峡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娱乐习俗和丧葬应当特别提到。

  三峡地区的古老葬俗则有悬棺葬和船棺葬。这两种葬法都是将死者尸体装在船形的棺里,悬到崖洞里。据说在重庆巫溪县的断岩上一共横挑着25具汉代的葬棺,从江中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据学者考证,这种悬棺葬自战国时代起,是古代巴民族的一种葬俗。而这些自战国以来的古老的悬棺遗迹,至晚从唐朝就被当作奇观发现。

  悬棺葬三峡古老民风中有春游踏歌和龙舟竞渡的传统习俗。春游踏歌的活动有许多:例如,修禊(古代传统民俗,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殷周以来,巫觋的遗风仍有流传,《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上巳兰亭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杨花”;“漂泊天隅佳节,追随花下群贤。只欠山阴修禊帖,却比兰亭有管弦。唤起杜陵饥客恨,人在长安曲水边”;学者们考证,至今流行在我国南北各地水乡的龙舟竞渡,发源地就是三峡地区。当时应为古代当地民族的图腾祭祀日。这是上古时代一种对龙的崇拜形式。后来由于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之死才改为纪念屈原了。在清朝时,川峡地区更盛行有大小端午的说法,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更有一次大端阳,届时三峡各地的成千上万观众到屈原故乡看龙舟竞渡盛况。人们高唱着巴楚地区民歌,追念屈原:“为国捐躯投汨罗,船游江心来找你。招你魂魄归故国,招你魂魄归三闾”。

  资讯影评春游踏歌龙舟竞渡三峡库区民族众多,除汉族外,还有土家族、苗族、蒙古族、侗族、仡佬族、回族、满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又以土家族居多。世世代代的土家族人在三峡库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话不多说,看图。

  多元文化晚会织布机三峡,你因文化而更迷人。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丝绸之路周”活动将于6月18日-24日举行
下一篇:2023年广东自考本科好考吗?学习方式如下!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