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郎朗得子,却拒绝做“虎爸”,刺痛无数父母:不打不骂怕惯坏,又打又骂怕伤害
1月28日,郎朗妻子吉娜顺利产子,一则幸福的官宣:“家庭音乐会的小听众,他来了”,将郎朗微博送上热搜。
随着儿子降临,一家三口也陷入一个教育难题:
未来,如何培养孩子?
众所周知,郎朗从一个有点天赋的钢琴学生,到世界闻名的钢琴大师,郎爸的“狠辣”功不可没。
郎爸的教育是“强制性”的,每天清晨逼孩子练琴。即使郎朗被老师痛骂“没天赋”,扫地出门,第二天,还是告诉孩子:
你要像“活不过明天”那样拼命练,你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你是第一名。
郎朗在自传里感叹:
好长一段时间,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练琴。
回家稍微晚一点,爸爸都会冲他怒吼:
“你把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毁了!”
经历过漫长艰辛的童年,郎朗虽然事业有成,但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他说自己“下不了手”。
来自搜狐网
可另一方面,严格教育的好处肉眼可见:
只有经过数十年严格训练,才能成就一位优秀钢琴家。
一面,不想骂孩子,下不了手;
另一面,如果孩子愿意,会努力培养他成为钢琴家。
为人父母的矛盾心情,从孩子出生第一秒钟,就悄然滋生了。
往后很多年里,这三个问题都会萦绕父母心头:
孩子是否需要被鞭策?
到底要不要严格教育孩子?
不打不骂,孩子就无法成才吗?
郎朗的成就很特殊:
郎爸的严格教育,和郎朗“遇强则强”的性格气质,十分匹配。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性格气质:好动,安静,温和,激烈,喜欢冒险,热衷交流……
这也意味着:郎朗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换一个“遇强则弱”的孩子,父母的严厉不但成就不了他,还有可能毁了他,因为“遇强则弱”的孩子,更适合自由温和的鼓励教育。
道理我们都懂,做起来却很难。
无论孩子性格气质如何,有一部分父母倾向于认为:
严厉训诫会毁了孩子,万万不可,教育孩子,必须要靠讲道理。
一位焦虑的妈妈告诉我:她从小被爸妈打骂,现在自己的孩子7岁了,没打过一次,没骂过一句,每次孩子调皮捣蛋,自己都会冷静理智地讲道理,讲到孩子理解为止。
结果呢?孩子野性难驯,上课调皮捣蛋,被老师骂过无数次,还是管不住自己。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管束太宽松了。
可是想让孩子听话,难道只有打骂这一个办法吗?
对父母的恐惧,是她的心理包袱。
她不是不想打孩子,而是不敢打,每当她气急攻心想训诫孩子,脑子里都会闪过父亲拿鞭子抽她的场景。
生活中,很多不敢训诫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有一对粗暴的爹妈。
这些父母恐惧的,不是训诫可能会毁了孩子,而是训诫本身。
孩子是父母内心的小孩,他们童年缺失了什么,就会投射在孩子身上,为孩子的童年作出补偿。
童年穷困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要什么买什么;童年严苛的父母,对孩子极致包容,他爱做什么就做什么。
当然,父母也会情绪失控,只是每次举起巴掌,潜意识都会响起来:
孩子是无辜的,他不该承受这么多。
实际上,孩子什么都没有承受过,他们的内心是空空的宝箱,需要慢慢装填。
内心压抑太多苦闷的,是父母本身。
多到他们一打开宝箱,就会看到最为恐惧的东西。
父母在悬崖边上凝视深渊,深知深渊有多可怕,孩子并没有,他们需要用恐惧之外的方式自持自律。
一位妈妈感叹:教育孩子真的好难,训斥多了,担心他想不开;训斥少了,担心自己溺爱。
层出不穷的恶性新闻里,过度训诫和过度溺爱,像一对连体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孩子被母亲痛骂,打开车门跑出去,跳桥自杀;
母亲朝孩子下跪,孩子拍照发朋友圈:开心每一天。
看多了,心里渗得慌,都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好了。
父母为难 “如何把握训诫尺度”,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训诫”背后的规则。
打也好,骂也好,训诫也好,鼓励也好,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怎样让孩子理解规则,并且主动遵守?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
孩子6岁之前,不存在“礼仪”“规则”的概念,他们处在全然的自我主义中,无法照顾他人的想法。
但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情感健全,他们学不会规则,却是能学会恐惧。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生,做过一个备受争议的实验:
将一个9月大的孩子,带到一只小白鼠面前,孩子起初不害怕小白鼠,好奇地一起玩耍。
后来,孩子一接触小白鼠,华生就在角落猛敲铁棒,惊吓孩子。
9个月的孩子听不懂话,但他能在恐惧的驱使下,下意识将小白鼠和痛苦,划上了等号,一见到就哇哇大哭。
恐惧来自未知。如果孩子能够看见实验过程,理解是华生在背后搞鬼,他不一定会如此恐惧小白鼠。
人们遵守规则的前提是: 理解规则。
6岁之后,孩子开始从自我世界中走出来,慢慢接纳外界,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链接。
他开始理解:不能闯红绿灯,因为会发生车祸;不能挑食,因为会生病;不能一个人乱跑,因为会被坏人拐走……
孩子的理解,是遵守规则的第一步。而教会孩子理解万事万物,则是家长训诫孩子的第一步。
教会孩子理解,是规则教育最难的一步。
相比起来,用打骂引发恐惧迫使孩子服从规则,反而更简单有效,也更常见。
父母也是人,孩子调皮时,也会情绪失控;孩子哭泣时,也会愧疚心疼。
3.4岁,第一个叛逆期来临,孩子开始挑战父母权威,故意背着干:
父母让站着,孩子非要坐着;家长要躺下,孩子非要站着。
有些父母很头疼:孩子怎么就不长耳朵呢?听了跟没听一样,太气人了。
干脆一耳光打过去,多打几次就听话了,就像华生实验中的孩子一样,多敲几次铁棒,就再也不敢靠近小白鼠了。
但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听话”。
父母不曾告诉过他,不听话的恶果是什么,或者即使告诉了,他也理解不了。
一位宝妈告诉我,她5岁的孩子爱吃糖,怎么说都不听,还偷偷藏了很多糖果在房间里,睡觉时吃。
但是半年后,孩子就改了。
怎么回事呢?孩子吃坏牙,疼得不行;去看牙医,又被吓得大哭。
回家路上,宝妈安抚孩子:妈妈不让你吃太多糖,就是怕你吃坏牙,看牙医多可怕呀,以后再继续吃,还会再来见牙医。
孩子思考了一会儿说:早知道我就一颗也不吃了。
后来,宝妈试着制定了规则:一天只能吃一定量的糖。
让她惊讶的是,向来调皮的孩子,无视了其他规则,却放弃最爱的糖,自觉遵守了这个规则。
她很快想通了原因:吃过教训才知道怕,打骂孩子一千次,不如让孩子自己理解后果。
训诫的意义,不在于“训”的恐惧,在于引导孩子认识到:
遵守规则,并非为了哄爸妈开心或者讨好谁,而是为了避免自己吃苦头。
我询问一位做幼教的朋友:你们怎么教孩子遵守规则?
他告诉我:
分两种情况,年纪稍大一点,就一遍遍告诉他后果,反复灌输,然后要他自己重复说一遍;
年纪小,就罚站10秒钟。他耍泼也好,大哭也好,都不能妥协,必须罚站10秒钟,才能做其他事情。
他告诉我,这方法很管用,而且经得起考验,不会轻易有不良反应。但为什么很多家长不选择这样做呢?
因为家长有情绪,他们把太多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自己缺乏鼓励,就希望孩子在掌声中长大;自己从小挨打,就希望孩子有自由的童年。
孩子无法理解规则,因为父母并不清楚,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像罗素说的:
告诫已经长大的成年孩子“别犯错误”,是徒劳的。
犯错是人的天性。
训诫的意义,不仅是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时让他们理解规则;也是家长修补童年,再次成长的机会。
打骂或许有情,引导更加有爱。
教会孩子理解,虽然漫长,但有一双明理的眼睛,才有一条不会摔跤的路。
上一篇:暖心事!上海虹口法院为37名劳动者集中发放欠薪
下一篇:2021年,德州将建38所“公办幼儿园”,新增9980个学位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