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校联网,西南交大牵头建筑多专业联合毕设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坚持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党政重视,设立了在线教学指导交流组全面推进在线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体教师快速投入到在线教学的准备中奠定了良好基础,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全院师生按照原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和课表时间,以在线教学的形式,如期开课。

  学院重视教学创新,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以网络为纽带积极推动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获得了师生教学互动参与的极大兴趣。今年我院搭建的5门联合毕业设计课程,其中《“大健康”联合毕设》(以专题为纽带,清华、天大等十余所高校)、《交通联盟联合毕设》(北交、西南交大等)、《西部四校多专业联合毕设》(西建大、西南交大等)均为我校主办,《“8+”联合毕设》(清华、东南等九所高校)为我校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联合毕设每次选题都追踪中国发展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好的创新性,这种开放式的选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联合毕设的形式让这个学科领域内知名高校都参与其中,师生共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种全国性的互动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思维碰撞。联合毕设还有一种新的形式就是企业的参与介入,不但有切实的企业需求、还有大量实际案例支撑等等,让设计更有实践的实操性。

  8+联合毕业设计,

  我校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

  

  设计题目:伸延——成都宽窄巷子二期工程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背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大背景下,基地选择在成都市青羊区宽窄巷子街区西侧,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的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之一。由于该基地与宽窄巷子老街区片区紧邻,并处于其保护控制协调区范围,使该地块具有特殊的区位特征与相应的规划设计条件限制,因此使本课题极具挑战性与探索性价值。设计中充分理解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并能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传承与创新。并对成都老城更新与公园城市理念进行解读与应用。为宽窄巷子面向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城市场所,为本地人也为外来人能展现一个全新的独具特色的宽窄街区。

  参与院校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中央美院、厦门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共计一百七十余师生参加。

  除参与高校的领导出席外,原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仲德崑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建筑系主任许懋彦教授;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汤羽扬教授;教指委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教授;建筑与设计学院执行院长沈中伟教授等业内知名大咖也亲自参与了网络开题仪式,并致辞祝贺。学校教务处刘朝晖副处长代表学校参加了“8+”联合毕设的网络开题仪式并致辞。

  “大健康”联合毕设,我校主办

  

  题目:成都城厢古镇全龄健康社区营造与单体建筑设计

  背景: 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发展本身就与公共卫生事件密不可分,1665年鼠疫和1666年的伦敦大火,促成了雷恩(Wren)的伦敦重建规划;1848年,英国通过的世界上的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基础;霍华德“田园城市”提出的空间结构被认为是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办法;巴黎的奥斯曼计划改造了巴黎市区内最不卫生的街区……当我们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时,有必要重新思考建筑设计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与作用,从专业的角度研究如何提升社区和建筑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设计营造健康社区和单体建筑。本次毕业设计题目选址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城厢古镇,要求学生从前期策划、场地规划、建筑空间和大健康产业的精细设计等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展开设计研究,根据基地不同位置和特征,打造与古镇风貌协调、与周围社区融合的,满足创新康养需求的全龄健康服务中心。

  参与院校有北京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参加此次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70人,2月24日上午参与开题大会的嘉宾和师生总共91人。

  交通建筑联合毕业设计,我校主办

  

  设计题目:川师大TOD站点一体化城市设计

  背景:为推动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成都市在2017年下半年先后出台了《成都市轨道交通专项资金筹措方案》和《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实施意见》,提出了实施“轨道+物业”战略。该项目位于“中优”核心区域锦江区,与城市核心区域天府锦城和产业特色突出的金融城等片区相比,紧邻环城生态绿楔的项目片区居住属性更为明显,是南三环少有的待更新板块。四川师大站属于一般站点级别,为轨道交通7号线、13号线及20号线的地下换乘站。课题设计中充分体现了TOD理念,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综合交通体系,地下空间及路径规划枢纽站核,实现TOD模式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立体开放,高度复合。公园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新阶段,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和自然资源,在设计中,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美学等要素,对公园城市理念的表达进行研究。结合规划布局,合理设置绿色开敞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并融入生活场景。根据规划要求塑造优美形态,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整体协调、端庄典雅”的整体城市空间形态,注重公共功能设计,塑造有显示度的城市地标;凸显文化价值,深挖站点所在片区的文化要素,突出天府文化价值,强化文化展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站点区域。

  参与院校有北京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以及西南交通大学,共计近百名师生参加。此外还邀请到项目基地提供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艺教授级建筑师出席并致辞。

  2月26日下午,2020年交通建筑联合毕业设计网络开题仪式如期举行。本次交通建筑联合毕设旨在促进院校间学科交流,共同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共享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地域视野。

  西部四校联合毕设,我校主办

  题目:2020年西部四校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简州新城沱江中轴城市设计

  背景:2017年4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成都城市布局由“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简州新城背靠龙泉山,坐拥龙泉湖,西望龙泉山,东接沱江,位于成都市东西城市轴和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交汇处,是成都“东进”板块地理中心和门户城市。本次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参考“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完成区位关系研究、产业布局研究、生态环境研究、道路交通体系规划、重点建筑设计、整体及节点景观设计、公共环境设计等相关设计研究工作,以未来发展的眼光思考,体现出创新与突破。

  参与院校有西南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涉及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公共艺术四个专业。共103名师生,其中西交8名老师33名学生;西建大4名老师21名学生;昆明理工2名老师12名学生;川大5名老师18名学生。

  内容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

  原标题:《22校联网,西南交大牵头建筑多专业联合毕设》

上一篇:2023辽宁高校排名预测,东北大学持续升级,辽宁大学力保双一流
下一篇:22年志愿填报必备:首都医科大学新高考省份,录取数据深度分析!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