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1962年对印反击战胜利后,我军为何要归还印军装备?事后才知高明
一,边境问题的起点,“麦克马洪线”
中印边界冲突不断,是有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但是归咎下来还是因为英国殖民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英国早在20世纪初就计划出兵占据中国的西藏领土,掩耳盗铃进行了一场由民国政府、英国政府和所谓西藏代表参与的会谈。
会议上英国找到的西藏地区代表夏扎,要让包含青海四川一部分的青藏高原从中国独立。这个荒谬的要求是英国人和夏扎串通好的,让夏扎先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然后由英国提出中国对西藏有主权但是没有治权。英国看似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但是一旦同意,西藏就会被一点点分离出去。
《麦克马洪,英国陆军上校 外交官》
在英国提出所谓的“缓和方案”被民国政府拒绝后,谈判暂时中止。而麦克马洪就趁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胁迫西藏噶厦政府签订了包括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的条约。将中印边境向北移动了100多公里,这个没有经过国民政府同意的协议当然是无效的,但是民国也没有能力出兵收复,时任民国总理袁世凯只能吩咐在外藏问题上尽量争取最大利益,发表声明,决不承认麦克马洪与西藏代表秘密签订的一切条约和文书。历届中国政府,也都发表了驳斥英国非法协议的声明。
实际上英国政府也没有授权麦克马洪在会议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国际条约也不允许国家和地方政府单独签订协议。这份协议签署之后,中英双方都十分默契地把它搁置在一旁,重新开始进行谈判。
但是未曾想的是,麦克马洪线在二十年后又重新被人提了出来。试图让麦克马洪线从阴谋变成现实的是凑巧发现西姆拉会议文件的奥拉夫·卡罗(英属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副秘书),他拿着条约想要大做文章,而他的想法也与英国政府不谋而合,英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西姆拉条约的合法性,将有记录“西姆拉会议”的书籍收回,再将伪版发售出去。
《麦克马洪线》
二,销声匿迹还是世界大国
1961年印度出兵收复在殖民时期被西班牙占领的果阿,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把印度当成他们的领导者,全世界都在赞扬一个新的世界大国在亚洲崛起了,这是印度的高光时刻。尼赫鲁在演讲中就慷慨激昂地讲到:“现在的印度是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印度要是做二流国家,还不如让印度销声匿迹。”
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自上而下地裹挟了整个印度,让迷失方向的印度一步步迈向深渊。实际上印度对于中国的态度很矛盾。在国际上印度一直自称为中国的朋友,好兄弟,印度对中国秉持友好中立的态度。
新中国建立后,印度是首批表达祝贺的国家之一,印度自认为是第三世界领导者的身份,抨击世界霸权。所以我国也一直以和平共处的态度处理印度相关事务,希望双方可以避免兵戎相见,通过谈判来处理边境争端。
《毛泽东和尼赫鲁》
但是印度没有以朋友之间对等的态度处理领土问题,他们在朝鲜战争的时候就试图蚕食中国领土,尼赫鲁对于印度应该继承英国所有财产和“麦克马洪线才是中印边境”深信不疑。只不过中印双方一直回避讨论边境问题,才让中印关系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
直到1960年印度越来越过分的行为让决定实际控制线的问题已经无法避免,中央为了表示对印度的尊重,选择由周恩来总理带着外交团队来到印度与尼赫鲁面谈。中国的忍让使印度更觉得中国没有胆量与印度撕破脸面,在会议上不顾中方诚恳的请求,一再要求中国作出退让。印度的奇特想法,实在让中国无法接受,中印关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谈判陷入僵局后,印度开始在会外给中国施加压力,印度在中国的边境哨所旁边设置据点,逼迫中国的防线进一步后退。之后的六个月,印度设立了24个哨所在“麦克马洪线”上。如果以和平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中国的合法权益只能从战场上争夺了,中印边境战争的序幕此时已经在原始森林中悄然拉开。
《1960年周总理访问印度》
1962年9月,在中央军委下令恢复从1959年开始因中印边境问题暂停的正常巡逻后,边防部队在一个叫克节郎河的地方发现一个深入中国境内的印度哨所,这个哨所根据印度方面都地图来看也是侵犯了中国领土。
但是此时的印度已经不满足麦克马洪线标注的内容,他们打算再进一步,得到更多的领土。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叫嚣道:不要去管地图,直接用武力逼迫中国军队让他们退出去,并把这次武力进犯的军事行动命名为“里窝那”。但是印度的保密工作实在不这么样,中国已经从印度大规模的军事调度里猜到印度在最近会有大动作,所以从九月中旬开始,在执行“里窝那”计划的印度第七旅到达之前,西藏、新疆两大军区已经做好自卫反击的准备,这场战争在一开始就注定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印度“第二”伟人,国防部长梅农》
10月9日按照“里窝那”计划,第一批50名印军摸过界河,试图抢夺一个山口,把一切看在眼里的中国军队,放过这群侦察敌情的小卒子。等到几个小时后的印度大部队也准备过河时,早有准备的中国部队才在炮火支援下,以一个连的兵力向立足未稳的第七旅发起冲锋。此时,大部分印度军队都没有过河的情况,这场小规模战争很快就以印军主动撤离结束
尼赫鲁在这次战役打响之前要求印军前线指挥官指挥部队必须保持进攻,但是遭受我军炮火洗礼后,前线部队一直请求撤退,印度部队顿时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中,在1962年美国进行经济封锁,苏联也撕毁了与中国的合作协议,撤走援中专家。反观印度,他们的侵略一直得到美苏强权的默许甚至支持,而这种行为也助长了印度的嚣张气焰。但是这年的10月15日发生的冷战最严重的古巴导弹危机,让美苏双方剑拔弩张,如果有一方冲动就将毁灭地球,人类不复存在。强权的对峙,让美国苏联没有能力再去帮助印度,正是我国反击印度挑衅侵略的好时机。
中国反攻部队的迎面之敌是3000多人的印军二战时期的老牌部队,下属三个营的第七旅。中国军队很快以绝对的优势兵力,一举歼灭当面之敌。我军首战告捷后,在中国部队前进方向的印军如同惊弓之鸟,未放一枪就向南逃窜。印军溃败的速度实在超过了预期,总参谋部也不得不临时更改命令让部队继续追击。
《古巴导弹危机漫画》
中方再次向印度主动提出停止战争的期望,希望印度不要一意孤行。然而不死心的尼赫鲁再次拒绝了中国的友好提议,印度国内开始进行战争动员,调整部署,妄图临死反扑。至11月中旬,印度在前线增兵至3万人,此时印军还是信心满满,为了向印总理献礼,特地把作战日期选在尼赫鲁寿辰11月14日。
当天,印军在炮火声中疯狂地向中国军队控制的零六高地冲击,但是直到傍晚已经筋疲力尽的印军,也没能攻上高地。印军无视我方的友好协议的行为,使我军只能被迫反击。中央下令由第54军130师主导,在14日当晚发起反冲锋。至16日拂晓,中国军队主力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一举突破印军主要防御阵地。
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山口设下防线,试图阻挡中国的进军路线。但是令印军始料未及的是,一支1500人的中国部队,经由藏民指导的小路上,经过六天五夜的连续强行军后,在17日穿插到印军后方。如同神兵天将的中国军队让印军四个旅首尾不顾慌乱起来,防范中国的天险现在变成围困印军的牢笼,慌不择路的印军全军溃散,大部分人跑进了原始森林,只有少部分人退至德让宗。
《被俘印军与我军将士的合影》
中国军队连战皆捷,一路攻无不克。到至20日凌晨,印军前线的主要军事力量全部瓦解。此时,印度原来侵入中国境内的军事力量已经被清扫一空。
在中国东线部队越过喜马拉雅山脉之后,印军已经无险可据,在我军面前的就是平坦广阔的印度阿萨姆平原。当中国部队已经进入印度境内的消息传到德里时,德里的市民如同惊弓之鸟,街头巷尾都在说中国先头部队已经来到德里近郊的流言。处在与中国接壤的阿萨姆邦更是直接开始撤离居民,银行在燃烧,街头的广播中传出的印度国歌,全国都乱成一团。
美国本来赶往古巴的航母编队在危机解除准备返航时,又紧急开往孟加拉港给印度撑腰。“整个民族的士气都荡然无存”,美国驻印大使汇报给华盛顿的电报中写到“新德里的糟糕景象更是平生仅见”。刚刚经历历史高光时刻的印度,转眼间就陷入民族存亡之际。
中国在这时没有选择乘胜追击,而是,向全世界发表一条停战声明,中国军队也后撤到1959年中国认定的边界。全世界的媒体都被这条信息炸开了锅,各种阴谋论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而尼赫鲁在得到消息的时间比印度媒体还要晚,印度的管理系统已经瘫痪了,他是坐在逃离德里的飞机时通过机场报纸才得知消息的,而他的第一个反应理所当然的是觉得难以置信,报纸上宣传这是中国诡计,也是他内心的想法。
得知印度不相信中国的宣言后,中央决定再由周恩来告知尼赫鲁:中国政府从来都是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双方争端,中国欢迎尼赫鲁先生来北京商谈。
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在所有部队撤离后。被俘虏的印度士兵被全部释放,而缴获的枪支弹药也都被擦得干干净净还了回去,包括当时的坦克、大炮,都被我军士兵擦得干干净净,甚至还给他们重新涂了油漆,加满了油,返还给了印度,虽然有些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决定,但是从之后事态的发展来看不得不让人赞叹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一、让国际社会看清楚,中国对于其他国家,就算是敌人也是友好和平的,如果印度继续攻击,印度就是不仁不义了,已经不堪的国际形象会变得更加糟糕;二、中国返还物资还加满汽油,也表明中国还有很多战略储备物资,仍有余力支撑更大的战争。
尼赫鲁虽然觉得中国是在虚张声势,但是他也没有胆量继续打下去。他命令印军停火,也不能做出任何会导致误会的行为。
对中国来说,也需要与印度达成停火条件,中国当时的主要对手并不是印度,因为与苏联交恶,北方广大土地都需要兵力防范苏联,同时当时主要任务还是解放台湾,陷入中印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得不偿失。
《归还缴获的印军武器》
印度所谓的前进政策已经破灭,士兵的性命成了印度政府、议会的牺牲品,而中国的行为避免两国后续更大的损失。那么印度的反应是什么?尼赫鲁并没有感激中国的友善行为,他在人生的最后两年一直嚷嚷着,还不如让他战死沙场,中国停火,还不向印度提任何要求的行为是对印度的侮辱,而尼赫鲁的发言实际上也是印度人的普遍想法,他们认为这是耻辱。
根据战后统计,被俘印军有3986名,印军死亡共计1383名,经过中印两国政府核查的印军失踪人数1696名。直到战争结束的好几个星期后,还有溃散的印军士兵零零散散地从山林中走出来
1962年11月21日,对印自卫反击战以中国的全胜结束。
三、1962年之后的中印大型边境冲突
1962年印度的战败,让民众丧失了对印度政府军队的信心。印军竟如此不堪一击!是国际社会始料未及的,尼赫鲁更是无法接受这种结果,在两年后郁郁而终。印度一直想要拿回脸面,但是也知道和中国的差距,他们在边境的小动作更多的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事态也没有升级成局部战争
1962年之后发生在中印边境大型冲突共有五次,也都是因为印度国内局势主动挑起的。1967年印度在乃堆拉山口引发冲突,并且这次不是在中印边境,而是中国与锡金接壤的部分,不过是由印度驻军引发的。印度以锡金保护国自居,前后越境次数超过数百次,在印军打伤我军阻拦的将士后,中国选择立即回击。战斗中,32名中国军人阵亡,印军被击毙了91人。
印度在安分了二十多年后,在1987年印军鹰派再次挑起中印边境争端。占领我方高地的印军在被我军巡逻队发现后,开枪攻击巡逻官兵。在我方增援部队陆续赶到后,感到压力的印军接受中国和谈的提议。这次对峙被西方当做“第二次中印战争”的前奏,但是在双方不让事态扩大化的共识下,并没有演变成局部战争。
直到进入21世纪之后,双方因为技术升级的原因可以支持更多的部队更长时间待在高寒高原地区,双方巡逻次数的增加对于边境局势的影响,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中印边境发生冲突的事件更多。在2013年就发生了中印边境帐篷对峙事件,在20多天后,以双方同时后退结束。2017年6.18中印边境洞郎对峙,印度首先无条件撤出。
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军为了转移印度日益严重的国内对立疫情问题,单方面挑起边境问题。印军各种小动作不断,在印度国内问题没有缓和的时候,只有让事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才能让印度人转移视线。
四,结语
中印两国的摩擦变得越来越频繁,难免会因为误判导致事态升级,虽然中国不怕战争,但是战争终究是最终手段,中印两国真的无法和平解决归根结底还是印度的贪得无厌。让本该友好相处的两国相互仇恨。周恩来在评价印度时曾说过:中国印度相邻为伴,一直没有发生真正的战争。因为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和平共处,休养生息一直是两国共识。
但是现代印度在独立后,或许是400年漫长的殖民统治使这个古老民族,一次次做出错误的选择。
上一篇:【蓝检·专访】栉风沐雨秉初心 砥砺青春续华章
下一篇:丁准高考补习学校怎么样?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