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与干预新靶点研究》项目启动会精彩回顾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1-22
手机版

  

  瑞雪兆丰年,恰逢开年之际,心血管人凝心聚力,以新的起点面向中国梦,1月22日北京大学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转化医学高峰论坛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与干预新靶点研究》项目启动会如期而至。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把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与干预新靶点研究作为“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的重点专项项目。项目申报过程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历经多个审评环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项目承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李建平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

  李建平教授代表项目组宣读专家指导委员会名单并为课题承担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授牌。

  

  北京安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参与单位

  大会得到了各级领导、学术界顶级专家的支持,来自北大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潘义生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本次会议由来自血脂领域的专家分享学术进展、交流心得、凝聚智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这些精彩瞬间。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底蕴丰厚,研究团队拥有丰富的项目实施及组织管理经验,在此预祝中国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与干预,新靶点研究在李建平教授和各位同道的带领下,研究团队通力协作,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建立一套基于中国人群特征、立足分级诊疗的高胆固醇筛查、诊断、干预、管理、研究于一体的综合诊疗体系。作为研究团队的坚强后盾,北京大学医学部将提供全方位的协助和支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潘义生教授

  北大医院一路走来是厚积淀耕耘100载,新起点面向中国梦,是新时代筑梦30年。面向未来30年,要以国家任务医学基地,世界一流学术医院作为历史使命,提出“努力争做中国医学的水准原点”的发展愿景,此项目是心血管人在第二个百年征程新起点上迈出的扎实一步,希望我们一起凝心聚力共同实现同样的目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

  我国目前在高胆固醇血症临床大规模的筛查和干预方面还存在很多研究空白,多年来在指南制定等方面主要参考国外文献,国家科技部设立这样一个项目,对心血管研究来说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与干预新靶点研究》项目由建平主任挂帅,一定会取得重要的成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

  此项目可以说是对北大医院心内科的挑战,但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共同努力,在李建平教授的带领下,整合各方资源,以此为点,以点带面,为北大医院心内科的发展,为北大医院的发展,为北大医学的发展,为心血管学科更好的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做出贡献。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席,十四五项目的负责人,李建平教授特别指出:此次项目申办由各位学术界前辈、领导综合指导、大家紧密合作,共同出力完成,能够申办成功,是荣誉更是责任,在未来的项目实施中,必将全力以赴,不负众望,并向所有医学界前辈、领导、专家致敬。为了确保项目能够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特别邀请目前本领域内全国最顶级的专家团队作为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团队,为项目保驾护航。

  专题一:血脂与ASCVD研究最新进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董尔丹

  健康科技创新发展与政策启示

  作为血脂领域的战略专家,董教授以宏观角度分别从健康中国与卫生挑战、健康科技政策与管理、基础创新突破与启示三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健康科技创新发展与政策启示,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健康科技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需要卫生、科学、技术、产业、政策多方协同,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创新强国路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霍勇

  心血管结局研究对ASCVD治疗方案的更新

  作为心血管领域的资深专家,霍教授强调改变临床治疗方案一定是结局CVOT,心血管结局研究,不是中间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而是临床终点事件,分四类阐明结局研究,通过对重点事件认识,结合中国国情,明确ASCVD治疗要从机制入手,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推动CVOT的结局研究,这些研究最终将改变治疗方案,保证方案的确定性,有效性,安全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马长生

  大数据与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改善人类心血管健康,大数据将在CVD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马教授的大数据分享,从多维度展现中国心血管领域的现状和防治方向,对我们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战略方针,铸就健康中国的伟大工程,推进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惠汝太

  直觉-循证-精准-高清医学

  惠教授生动地阐述了什么是直觉医学、询证医学,精准医学、高清医学,同时指出从精准医疗到高清医疗,任重道远,既需要中国医学界的精诚合作,也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更离不开人工智能的驱动作用,行医模式的革命,我们更应积极投入其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叶平

  2021年血脂领域重要研究回顾

  叶教授从新药研发的临床I、II期研究以及国内外发表关于血脂相关指南的共识逐一梳理了血脂领域重要的研究,并表示降脂新药的研发是血脂领域的关注热点,未来更值得期待,多项指南共识的公布为我们管理血脂异常防止ASCVD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同时寄予2022年更多期待。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 宋保亮

  胆固醇代谢新靶点研究进展

  宋教授对胆固醇的生理作用进行抽丝剥茧,并在现有他汀类药物方案基础上,发现了新颖通路靶点和全新降脂小分子,为胆固醇代谢新靶点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为医学界应对高胆固醇血症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调脂药物宋教授提出既能安全抗凝又能降胆固醇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李建军

  LDL-C:抗ASCVD首要靶点的新认识

  李教授报告指出LDL-C是反映ASCVD风险的最基础的血脂检测指标,新的研究提示目前的LDL-C检测方法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缺陷,单纯从LDL-C水平反映血脂与ASCVD的关系欠全面,也存在残余风险,而血脂新靶标探索必将改变人类对血脂领域的传统认识,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性报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郑博

  ACC.21年会热点荟萃-血脂领域研究进展

  郑教授系统地归纳了美国ACC年会中关于血脂领域的研究进展。近10年以来尽管ASC患者治疗不断优化,但仍残留较高的CV风险,残余风险管理需要多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尤其是残余胆固醇风险和残余炎症风险,同时也指明如何降低残余风险将成为未来的热点讨论话题,新靶点药物的不断开发为残余风险的管控带来更多的可能,联合靶向精准治疗是未来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新趋势。

  专题二:血脂评估与风险预测热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赵冬

  中国与欧美一级预防指南血脂异常管理(主要异同点解析)

  赵教授通过危险分层方法和标准、LDL-C目标值、降脂治疗策略详细梳理了中国和欧美在一级预防指南上的差异,特别强调指南差异会对临床实践会产生影响,应更加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判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陈桢玥

  Lp(a)与ASCVD关系的困惑与展望

  陈教授将Lp(a)作为一个干预靶点,系统地从生物学特性,遗传基础到致病机理作用关系等多层面进行清晰的梳理,让我们正视问题,同时更坚定了我们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研究探索的信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汪道文

  Nuclear miR-320 in diabetes-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

  汪教授分享了自己团队在miRNAs与心血管功能调控研究中的经验。miR-320可参与冠心病调控机制,最新的研究发现miR-320与糖尿病心肌损伤密切相关,而心肌细胞中miR-320a表达增高,可入核促进CD36表达,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和糖尿病心功能损伤,这或将是一个突破性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期待有新的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王绿娅

  植物固醇在ASCVD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王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将植物固醇血症的遗传背景、发病机制、疾病特征、诊断治疗与FH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同时分享对于植物固醇血症的标准诊断方法,这让我们获益良多,更让我们充分认识了植物固醇可作为评估心血管病残余风险的一个新指标。

  

  苏州市立医院 杨娅

  影像学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风险评估中的意义

  杨教授利用实际病例,综合超声图像,形象生动地阐明了FH患者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从FH多模态影像学研究,FH影像学的风险评估两个方面,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提示主动脉狭窄,冠脉血流与预后紧密相关,提早治疗至关重要,更让我们认识到精准诊断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领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李建平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风险管理

  李教授从遗传的角度入手,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并指出系统地积累国人相关循证医学的证据,为FH提供早期防治措施十分重要,对于FH的筛查,以及面向国人的诊断标准、风险分层、后续精准治疗策略,也是本次十四五项目中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专题三:调脂治疗与新药研发最新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丁虎

  极高危ASCVD人群联合降脂治疗新策略

  丁教授详细分析了极高危ASCVD患者血脂管理的现状与不足,残余血管病风险管控是极高危人群联合降脂治疗的关键问题,以PCSK9、Lp(a)、APOC3等为靶点的小核酸药物独具优势,非LDL-C为靶点的调脂治疗措施是未来的重要探索方向,抗炎治疗初见曙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盛莉

  降LP(a)最新研究进展

  盛教授对脂蛋白(a)的作用机制以及脂蛋白(a)作为未来残余风险的靶标做了详尽的阐述,同时指出未来或将使用血液净化术进行脂蛋白(a)的相关治疗,而未来新药物的问世也让我们备受期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秦彦文

  高胆固醇血症治疗新靶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研究进展

  秦教授从ANGPTL3单克隆抗体研发之旅、ANGPTL3其他抑制剂研究进展、ANGPTL3调控血脂的相关机制这三部分进行了详尽地说明,同时指出传统调脂药物对于FH患者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单克隆抗体的出现或将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付真彦

  调控胆固醇吸收的LIMA1基因研究

  付教授从LIMA1的发现到其详细的分子机制做了精彩的分享,LIMA1可与NPC1L和MyoVb相互作用,也进一步证明LIMA1在胆固醇吸收上起到重要作用,这一创新性的研究让我们看到在胆固醇调控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重庆医科大学脂质中心 阮雄中

  继发性ASCVD脂代谢稳态调节与对策

  阮教授通过研究慢病血脂稳态,提出多维的危险因素会影响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单一血脂水平不能作为风险评估的唯一指标,另外,在治疗上常规的他汀药物可能会出现他汀抵抗现象,同时给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基于慢性肾病、心血管、糖尿病血脂诊断和治疗上需要提供一套跨学科的系统性整合方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 刘国庆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基因治疗从欧盟的Glybera到中国的GC304

  刘教授分享了对于甘油三酯血症的基因治疗始末及进展,目前的基因治疗已开始申请临床I期试验,而这种在甘油三酯血症领域的医学突破,未来有望运用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上,这将会给血脂领域带来更多希望。

  医学突破,是砥砺前行的领航者,让患者看到更多希望。相信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与干预新靶点研究》项目的契机下,在李建平教授的带领下,有顶级团队的支持,能够实实在在地推动中国在血脂原创性的工作,同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与干预新靶点研究》项目的启动,也标志着我国正式向血脂异常患者的管理发出挑战,是推动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的重中之重,也是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研究。

  编辑:彭鑫蕊

  审校:赵燕檬

上一篇:19考研管综大纲解析看这里哟!
下一篇:东北大学排名前五的专业有哪些呢?考上了,你该如何选择呢?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