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分布不均,学前教育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摘要

中青评论

既要合理做大“蛋糕”,更好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现实需求,也要适时通过准确预估未来的需求变化,改善资源的投入和分配结构。

在新的人口形势下,以扩增资源为主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面临调整。近日,在第五届中国教育财政学术研讨会的“学前教育的供给与质量”分论坛上,有学者指出,未来几年,适龄学前儿童数量将渐趋回落,学前教育供给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学前教育资源应根据人口规模变动趋势进行合理配置,重在提升质量。

从目前的情况看,学前教育资源在整体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有报道显示,到2020年,北京 n/m预计将有60万幼儿入园,但全市现有幼儿园只能够解决40余万学位,未来三年将有约17万的缺口。而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朱之文此前透露,目前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缺口52万人。但这次研讨会上部分专家提出的应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的建议,同样值得正视。

 

要准确评估未来学前教育资源的社会需求,主要需要考虑两大因素。

第一大因素,是城镇化的推进带来的城乡需求的变化。相关研究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已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预计2020年、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60%、65%,2050年可能超过70%。那么,随着人口持续向大城市流动,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显然也应该按照相应的比例向大城市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那就是诸多大城市都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加快了对人口的“争夺”。不少城市的年常住人口增量都达到了数十万。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长,也必然为城市的教育资源供应带来新挑战。在这方面,各城市就应该将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作为“抢人”的重点配套工作加以重视。

 

第二大因素,则是宏观层面上的人口结构变化。有研究显示,随着人口政策边际效应的递减以及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减弱,中国适龄学前儿童数量渐趋回落,以2021年或2022年为拐点,呈现先扬后抑的倒U型曲线分布,至2029年,中国适龄学前儿童数量将整体下滑至2018年水平。根据这一研究,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显然需要平衡好眼下不足与长远可能“过剩”的关系,提升资源分配的精准性。

具体来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与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扩大,同时为学前教育资源的社会需求增加着新的变量,但是,生育政策的松动究竟能够释放多大的生育增量,老龄化的趋势又到底有多严重的影响,都需要准确评估,从而为相关资源的投入安排提供准确的决策参考。

除此之外,在评估学前教育资源的缺口时,也要充分考虑普惠性幼儿园的普及力度。要知道,光看学位数量,往往可能忽略了真实的“上园”难度。比如,收费低的公办幼儿园在数量上还是严重偏少,而相当一部分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入收费相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就造成了家长学前教育负担的高企。近几年,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如去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为150亿元,今年则在此基础上提高到了168.5亿元。

 

不过,正如专家提醒的那样,许多地方都要求普惠性民办园对标公办园来定价,但即使加上补贴也与民办园的实际办学成本不符,结果造成普惠性民办园办学质量的下滑,或者直接退出办学,结果反而可能影响整体的学前教育资源供应。对此,有关部门还应想方设法加强对于普惠性民办园的支持与补贴,真正激发出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学积极性,而这也考验着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和分配合理性。

总之,结合眼下的现实和未来的变化趋势,在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上,目前既要合理做大“蛋糕”,更好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现实需求,也要适时通过准确预估未来的需求变化,改善资源的投入和分配结构,将“蛋糕”分好,真正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在社会最需要的地方。

撰文/朱昌俊

微信编辑/杨鑫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上一篇:学前教育:从问题感知走向政策研究
下一篇:好消息!衡水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1所!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