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扎堆进社区街道办?是学历过剩了?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2-11-10
手机版

  几年前杭州市的某个区的一张招聘公示在网上曝光后,引来了无数网友们的讨论,大致内容如下:有60多名应届毕业被录用了,他们的学历全部都是硕士、博士这样的高学历,毕业的高校不是清华北大就是国内985和211这样一流的大学。

  

  看这个内容后很多网友们都不淡定了,但我们可以理解杭州市的某个区街道办事处对人才的态度。这些街道办事处位于邮政区,经济实力雄厚,治理理念先进。其硕士平均年薪约50万元,博士平均年薪约60万元。那些被录取的人可以自由选择两种不同的身份类型:事业人员或政府部门的高级职员,还有一系列优厚的福利,比如几万元的住房补贴,听起来很刺激。

  

  在需要精英人才时代,高质量的街道办事处工作可能成为人才的主动选择。而街道办在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对街道办的工作方式进行更新升级,真正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比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杭州市的某个区街道需要对人口出行情况进行收集和管理。在这里工作的北大毕业生陈陈(化名)设计了一个二维码供居民填写问卷,三天内收集了20多万人的出行信息。

  如果真的要关注,不妨关注一下学历教育的不平衡。多年前的美国学者罗斯·高在中国提出了"罗斯·高问题"。在他的研究中,城市高中的入学率达到99%,而贫困农村地区的入学率只有20%,接受足够教育(高中教育)的普通劳动者数量不足。也就是说城市的激烈竞争和资源的过剩导致高学历人群过剩,而在真正需要知识的贫困农村,发展的希望越来越小。

  

  类似的现象在海外也存在,多年前的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英国有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学历过高。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老师和博士生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过度教育的原因包括劳动力市场不匹配、教育投资过度等,以及经济下行的重要诱因。

  硕士、博士可能不仅扎在街道办事处,也可能扎在优质企业、互联网公司等需要高科技人才的地方。但教育就业市场的现实问题是培训成本浪费、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贫困家庭学生无法实现阶层跨越。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一定高度合格,一个人的教育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内在品质上,而不是他直接的变现能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以通过自己创业来赚钱,比如卖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你也可以保持你的职业或追求你的理想。比如一些大师选择进入贫困的文化文化机构。只要经济自给自足,精神富足,个人如何选择是可以理解的。

  政府和社会的任务是做好平衡,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或者让已经毕业的人找到相对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避免高学历人才扎堆的现象,盲目追求文凭,浪费社会资源。

  

  希望有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也可以去到我国的各个行业里面,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举报/反馈

上一篇:家庭教育的三个阶段:陪伴、教练、尊重
下一篇:天府新区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