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朱妈妈”:传承“希望”为留守儿童建温馨之家
11月11日,朱孝芳(左一)与孩子们在一起做“爱的抱抱”游戏。关爱中心现有孩子170多名,其中51名是在这里“安家”的留守儿童。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中)与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一名家长用手机在拍摄小朋友给“朱妈妈”的寄语。在关爱中心,有一间特殊的亲情小屋,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家庭合影及孩子对父母、老师的心灵寄语。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右一)在辅导孩子们英语。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拍摄的朱孝芳(前)和她的同伴们。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左一)与孩子们在一起做“爱的抱抱”游戏。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关爱中心的师生们在一起做游戏。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前)在关爱中心为孩子们晾晒衣服。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的丈夫刘枫带领3岁的女儿来看望妈妈。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晚,朱孝芳(左)在安顿一名小朋友睡觉。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外出打工回乡的苏纪琼(右)给自己9岁的儿子送来冬季的衣服,面对“朱妈妈”为孩子的付出,感动涕零。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关爱中心的老师从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将孩子们接回“家”。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晚,关爱中心的阿姨在为小朋友睡前梳理头发。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右)在向爱心人士介绍所有孩子的完整档案。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放学后的孩子们在关爱中心图书室阅读书籍。这些图书都是由爱心人士捐赠的。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放学的孩子们在关爱中心午餐。在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里,年龄最小的孩子3岁,最大的12岁。每天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13位老师不仅要负责送他们去幼儿园和小学、接他们回中心,还要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作业辅导。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