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 专家解答:要“衔接”不必“班”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孩子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家长脑海中两个声音在“互搏”:“孩子教育要趁早,上学后老师讲课进度快,零基础的孩子跟不上”“要遵循孩子发展规律,‘知识抢跑’适得其反”。众多家长在纠结中渴望老师给出专业建议。

  10月20日,记者采访德州几家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了解到,幼小衔接的关键是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家长的重要任务是配合园、校做好孩子习惯养成,树立规矩意识,激发孩子上学兴趣。

  上不上“幼小衔接班”?

  自从儿子升入幼儿园大班,王女士就为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纠结,微信“宝妈群”里对这一话题的讨论不断,时不时有家长将自己收到的“幼小衔接课”宣传单或者网课链接发到群中。

  目前,王女士接触的幼小衔接课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报名幼小衔接班,组班集中为孩子们教学;另一种是报名网课,由家长带领孩子线上学习。两种方式都涉及算数、拼音、识字等知识内容。

  “我对这个话题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幼小衔接很重要。但不知道该怎么做。”王女士之前认为儿子习惯较好,也有一定的专注力,基本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特点,但在群里横向对比:有孩子能够认识超一千个生字、有孩子已经背过九九乘法表,还有孩子英语单词拼写也学会了。王女士顿感压力倍增。

  幼小衔接能培养“规矩意识”

  德州自去年秋季学期开学全面启动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接触“幼小衔接”的概念。但究竟“衔接”什么?很多家长将此误解为“知识类”衔接。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校长马瑞娟表示,“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做好这两点,知识学习将水到渠成。”

  “每年秋季开学,我们在一年级学生教学管理上,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学生没有‘规矩意识’,上课期间随意走动、说话,老师需要多次纠正才能改过来。还有的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让打开课本、开始读课文等等,每一个动作都慢半拍,最后结果就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马瑞娟说,“幼小衔接”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而且,一年级坚持‘零基础’教学,如果家长在一年级前只是片面追求知识学习,很容易出现‘二年级效应’。”马瑞娟说,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一年级时思维敏捷、记忆力好,但步入二年级后难以适应,这种落差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对孩子的心态影响也很大,归根结底是“吃老本”的弊端。

  园校“牵手”减缓幼小衔接坡度

  “小朋友们,请听口令——‘5’!”老师一声令下,正在围成圆圈缓慢转圈的孩子们立刻分解开,并迅速拥抱周围的小朋友,形成5个人一组的小队。这是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正在进行的游戏课堂,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不仅学习如何组成“5”,还锻炼了运动能力、配合能力。

  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园长曹志敏介绍,这是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分解组合,这是幼小衔接中渗透式学习的一种方式。类似的学习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一日生活习惯养成中,让孩子自己吃饭、洗勺子,并安排值日生,养成好习惯;日常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教给孩子安全意识;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分组、排队引入‘数’的概念;通过混班混龄让学生适应不同环境,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同时,将这些内容与该园的幼小衔接校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教学方式统一。

  为了让家长们更加了解、支持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打印了《幼小衔接家长指导手册》,录制了漫画版《入园须知》,尤其是在大班学生即将毕业时,幼儿园会与学校沟通,开展入校参观、模拟上课、互赠礼物等活动。每年大班毕业典礼上,会邀请小学校长、老师到场“迎接即将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让孩子在心理上充满期待。

  据了解,自去年秋季开学德州启动幼小衔接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全市1900多所幼儿园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园校“牵手”减缓幼小衔接坡度,扩大幼小衔接工作覆盖面。

  家长应激发孩子上学兴趣

  “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焦虑,主要源于没有找准家庭教育的定位,将精力放在了‘知识学习’上。实际上,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好心理、生活准备,其中帮助激发孩子上小学的兴趣很关键。”马瑞娟介绍,让孩子认识到“我要正式成为一年级学生了”,并树立“我能克服出现的小意外,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的信心。

  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到将要就读的小学实地参观,与孩子一起熟悉学校的环境,如:教学楼、图书室、微机室、操场等,激发孩子对学校的向往。还可以邀请周围认识的小学生来家做客,让他们讲讲学校的事情,如:上课、学习、考试、活动等,让孩子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前有所了解,消除对小学的陌生感。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孩子,激发孩子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荣誉感。

  在生活准备上,要教会孩子熟悉家到学校的路线、适应小学作息时间,能自己整理书包、书籍、学习用品,做到有条理,会使用学习用品,用完及时归位;发现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寻找老师帮助;交往方面应具备愿意主动跟别人交流、结交新朋友的能力等。

  “家校园”配合,孩子教育“5+2>7”

  在采访中,校长、园长均提到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呼吁“家校园”配合,形成“5+2>7”的家校教育合力。

  “我们已经开设了家长沙龙、家长课堂,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成长规律,理解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方式,希望家庭教育也保持步调一致。”曹志敏介绍,幼儿阶段习惯养成很重要,家长积极和教师的沟通十分关键。

  “家校园”沟通,一方面能客观反映孩子在家中学习、饮食、娱乐和休息等方面的各种表现,以便教师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有助于教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各项管理措施积极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目的是使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助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 摄影 李琪

  家长“幼小衔接”小课堂

  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组织编写了《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对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疑问做集中解答。

  如何引导孩子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孩子每天在学校都有相当长的活动时间,同学之间一起学习、交流和活动,彼此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当孩子遇到矛盾解决不了而回家告诉家长时,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叙述,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更不能采取过激的态度和方法,反之,将会影响孩子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来回走动影响孩子;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要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2.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3.在家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事情完成后,家长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让孩子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感,,培养孩子形成有始有终做好每培养孩子形成有始有终做好每件事的良好习惯件事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初二班主任班级工作计划
下一篇:改进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词汇记忆负担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