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写作背景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12
手机版

  《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后起义失败后,但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宋人的《宣和遗事》描绘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施耐庵根据从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水浒的故事加以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写作背景具体介绍

  《水浒传》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南宋时期,梁山英雄的故事流传很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及序》写道:宋江等三十六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做了描写。到了元朝,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的过程中,他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传》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事件流传演变过程。小说描写的真实历史事件是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事件,因本次起义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了许多奇闻异说,后来事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增饰。《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

  

  《水浒传》介绍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是: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 江苏兴化人 ,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举报/反馈

上一篇:最新!你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数!聊一聊最低工资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石油石化煤炭电力冶金航天交通新能源领域专家院士出席第5届制氢与氢能源大会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