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经典947 | 柳鸣和朋友们的“西区故事”
原创 经典947
如果着眼于古往今来的音乐文献,我们便能清晰地发现,有些作品自带“经久不衰上演”的气质,且时常给人以新的灵感和启发。或许,我们能将它们比作“参天大树”,根深、枝繁、叶茂,不断有新生萌芽。当然,贴心的园丁也不可或缺。
那些为作品推陈出新而不懈努力的改编者和演奏家们便是个中代表,这次我们不妨将视角切换到即将于4月14日小提琴家柳鸣携手朋友们共同带来的《西区故事》室内乐版中国首演。
今晚(4月10日)19点的《古典音乐时间》中,主持人周婕将与小提琴家柳鸣对谈分享,不仅会解密这场音乐会后的更多故事,而且柳鸣还将与朋友们——小提琴家竺玟佳、中提琴家王柏淳、低音提琴家钱博文带来一场Radio Mini Concert,欢迎大家锁定直播!
↓点击下方链接,提前预约直播↓
作为一名95后首席,柳鸣已然在上海交响乐团中挑起了重担,经过比赛和舞台的历练,也有了足够的抗压能力,并兼顾做好一个独奏家和乐队首席的双重身份。
除此之外,柳鸣对艺术上也有着更多的追求,犹记得本乐季为上交室内乐系列拉开序幕的演出“犹太音乐的回响”,便由她一同参与策划,不乏难得一听的犹太作曲家作品,为听众将其文化背景徐徐展开,与乐团助理指挥、钢琴家张橹加演的一曲《玫瑰玫瑰我爱你》中,更是亲自参与了配器。
该曲本由陈歌辛作曲,后由一对在上海的犹太难民音乐家兄弟配器为二重奏,但乐谱一度失传,直至这场犹太专场音乐会后,经过一番接力寻找,终于在加拿大一所档案馆找到乐谱,也成为了又一段佳话
而由伦纳德·伯恩斯坦作曲的《西区故事》,自上世纪50年代起先以音乐剧形式推出,可谓超级大热门,但其出发点则源于伯恩斯坦的一次批判性思考——他和剧作家亚瑟·劳伦茨曾就根据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题材而创作一部戏剧作品的想法,进行了大约六年的辩论,直至一次闲聊后,终于呼之欲出:为什么不把蒙太古和凯普莱特的场景设定在现代城市的高温和蒸汽中?
在创作思维的激荡下,《西区故事》被搬上舞台,对种族冲突和永恒爱情的现代诠释令大家惊叹不已,其中的音乐同样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伯恩斯坦为《西区故事》谱写的乐曲中,它始终是被构思为管弦乐团而写,即使在爵士乐的节奏和喧闹的打斗场景中同样如此,也正因如此,当音乐从早先的为音乐剧表演助阵的“BGM”,后改编为在音乐厅独立上演的交响组曲,仿佛无缝过渡般,显得再自然不过。
当然,后续也有威廉·大卫·布罗恩将其改编成小提琴与管弦乐队版,使其与原作有了些许不同之处,使得独奏小提琴被依次赋予了各种不同的角色,如东尼、玛丽亚等,在乐团的衬托和支持下,将更有助于听众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而伯恩斯坦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表达过音乐对戏剧人物的重要影响:在歌剧中,音乐使文本以感情性的程度延展开来,通过拍子和一些其它的方式。角色必须要大胆地刻画,具有不复杂的、简单的辨认性,且感情形式也要由同等重要性。由此可见,《西区故事》的出炉,本就是来自一个想法上的突破,并加入符合现代社会和时代属性的内容,或许,这就是艺术家的使命所在。
4月14日即将国内首演的,则是对该作的又一个“分支”——室内乐版,由保罗·贝特曼进行改编,由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携手苏黎世室内乐团首演,经DG公司进行唱片录制并于2022年4月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唱片面世前夕,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歌舞片《西区故事》也正上映,再次可以看出这一题材的永恒性及强大艺术生命力。
回归室内乐版《西区故事》,轻装上阵的编制让音乐的温柔、跃动明晰流露,加之拨弦乐器轻柔点缀,有效彰显了氛围感,无论是小提琴独奏还是室内乐团,其声音都变得非常透明玲珑,和声织体的丰富层次却并未趋弱,用一段唱片乐评的说法便是——其中的音乐在温度上“恰到好处”,玛丽亚如同沐浴在“发光”的颤音中,而乐手们除了演奏,还能喊叫,活力十足。
也正是听了这张唱片后,柳鸣心中产生了形成了一个意愿,想与音乐家朋友们一同带来它在国内的首演,同时以它为主打曲形成一套兼具听感和逻辑策划的音乐会。
霍普专辑中的另一首作品也将出现在本场音乐会中,即出自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作曲家勋伯格为独奏竖琴、小提琴与弦乐队而作的单乐章《夜曲》,它创作于1895年,体现了勋伯格早期风格中不寻常的音乐风格,以及某种乐器间的亲近感,十分细腻。
而整个音乐氛围平静而安详,从弦乐开场的波动粼粼中,就已经奠定了温暖的场景,两件独奏乐器则各具性格色彩,翱翔的小提琴和由竖琴演奏的精致琶音,不断牵动着大家的心弦。也因此有人说道,这首《夜曲》是勋伯格最美丽的作品之一,从丰富的质地和音色,直至情绪化的独奏,可谓“催泪十足”。
对于音乐会的策划,柳鸣也希望尽可能让曲目间保持某种关联,既有和谐共存,也可火花迸发。以音乐会标题《西区故事》看来,开场由格什温的作品进行铺垫和定调也显得恰到好处,悠扬的旋律会将观众慢慢带入到音乐会的氛围中。论旋律写作天赋,格什温不遑多让,而他的主要创作基本都是在钢琴上构思,所以这首《弦乐摇篮曲》也概莫能外。
后被他改成弦乐四重奏版,并成为格什温与朋友们举办私人音乐会上的香饽饽,其中的旋律也在他后来的歌剧《蓝色的星期一》中作为咏叹调焕发出第二次生命,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旋律只作为咏叹调被记住,直至1967年,最初的弦乐四重奏版才被茱莉亚四重奏组“首度公演”。
本次音乐会上演的则是弦乐队的改编版,主旋律宁静而带有些许“摇摆”的成分,一遍遍的重复中将音乐带入高潮,乔治·格什温之兄艾拉·格什温说过,《弦乐摇篮曲》可能不是《蓝色狂想曲》《F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其他一些作品的风格,但它很迷人,也很亲切。
卡尔·尼尔森的《小组曲》op. 1,也预示着它属于作曲家年轻时代的手笔,朝气十足,“它的结构和乐思都很直接明了,三个乐章风格各异,简单而有趣”,柳鸣如此阐述到该作的最大特性,作品最初是为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弦乐五重奏,是尼尔森给老师尼尔斯·盖德参阅过后,后者提出意见希望将其改成更大编制,如八重奏或更多,声音更为饱满。
有趣的是,在如今的很多音乐会上,我们常听到它由交响乐团的弦乐队所演,尽管这本不是为交响乐团所准备,这次柳鸣和她朋友们的室内音乐会上所呈现的这个版本,也许才是最恰到好处的。
原标题:《经典947 Radio Mini Concert | 柳鸣和朋友们的“西区故事”》
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