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质量发展,卓越科外有何“法宝”——精准教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助力“双减”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13
手机版

  原标题:学校高质量发展,卓越科外有何“法宝”——精准教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助力“双减”落地

  4月3日至4日,龙岗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和“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1300多名家长和12所兄弟学校的领导、专任教师120多人,观摩了该校570余节精品课。此次“家长开放日”是科外近三年来第一次举办的线下开放日,“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也是科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同行交流活动。此次教学开放日活动得到家长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据了解,科外经过8年发展,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师生风貌积极向上,中考成绩长期位居全区前茅,在龙岗区组织的质量调研中,该校成绩同样优异。关于此次开放日,该校党总支书记朱芳仪表示,科外作为龙岗区十所卓越学校培育对象之一,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增进家校间的互相理解,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面向同行创设共同教研平台,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卓越科外“高质量发展”从何而来?记者在开放日期间专访了该校几位教师,从中探寻科外高质量发展的秘密。

  精准教学

  在课堂上落实减负提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双减”工作重点就是课堂教学的提质赋能。科外通过规范教学常规、改革课堂模式和加强教学研究,扎扎实实地聚焦课堂教学,以精准教学为学生成长提质赋能。

  

  如何做到精准教学?课堂上的精准教学,首先要求老师研究中考和考点,研究新旧课标的不同,老师一定要做中考题,要明确地知道中考题在初中三年的教科书中如何分布;其次,在教学时,要对标新课标,在集体备课时也要明确每一课要达成的目标,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学习活动和作业练习;再次就是精准作业。“我们希望老师投入题海,不是学生投入题海。老师精选题目,更要精讲巧练,实现减负提质的目的。”据教务处主任霍岩介绍,科外的每个备课组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整理学生的高频错题,精准掌握学情,靶向定位,在周末的作业布置中补齐薄弱环节。

  

  在课堂教学上,科外的老师也有三个注重:注重突破重点难点,注重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学科思维,注重课堂的及时反馈。能力的培养比刷题重要,当堂反馈的高效教学要求老师们采取课堂小测、中途练习、结课时随堂小测验等手段,即时、准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老师最怕什么?最怕学生不懂但又不问,疑问积压多了,学习压力就大,学习信心就受到打击。所以,精准掌握学情就至关重要。初中数学科组长胡阿汝老师要求科组的老师们通过课堂动态了解学情,课堂上到学生中走一走看一看,下课后和个别学生聊一聊,尽量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疑而不问”的学生,老师要主动找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

  相比于集备课、展示课、公开课、竞赛课等,科外老师最容易被听的,还有“推门课”,这就要求老师们备好每节常态课,久而久之,常态课和公开课的边界就淡化了。此次开放日展出的精品课,基本都是科外的常态课,老师们更是以“平常心”对待。“抓好常规,抓好落实,其实常态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每一节课都是老师精心备课的成果,那我们的课堂效率就会高,老师们的成长就会很快。”记者发现,一位“青蓝工程”的“师傅”到本学期第8周,已经听课27节,每次听完一节课,评课还需要一节课,评课议课都围绕精准教学展开。学校对老师们的听课数量有要求,对听课笔记的撰写也有相应的规范。为了加强教学研究和推进精准教学,学校领导、行政都通过落级、落科等方式下沉到教育教学一线。朱芳仪书记就是九年级的落级行政和九年级数学组的落科行政,她基本上会参加所有数学组的集体备课。

  精准作业

  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科外特别注重“精准作业”。据数学科组的老师介绍,初中生有两种数学作业,即必做的基础作业和选做作业“每日一思”。“每日一思”是老师们为全体学生精选的一道综合大题,在约30分钟的限时训练中,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攻克难题的能力和信心。

  “精准作业,就是要依据学情,一切以学情出发布置作业。”另一位老师补充说,老师们很注重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拓展性作业不是用来打击学生信心的,而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六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提到,在作业管理方面,学校不但倡导给学生科学完成作业的精准方法指导,也很注重分层精准布置作业。科外在小学阶段就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老师会指导学生先订正再做作业、先复习再做作业等,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科外,作业的精准批改也有自己的规范。以初中数学科组为例,对于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或“每日一思”的题目,老师会进行重点讲评,或一题多解或多解优化,并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去讲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必做作业中的共性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借力”,以课下同学互助的方式解决。对于个性的问题,老师会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进行“点对点”的讲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攻克难题。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自习,老师的个别答疑活动都在教室走廊上进行,这是科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精准备课

  让课堂更高效

  精准教学要求老师们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备课中。老师们不约而同地表示,科外的集体备课是真真正正在“集体”备课,科组内部真诚共享,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初中历史科组长温晓琪老师以历史科组为例介绍说:“我们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备课上,科组老师们分单元备课,即便是资深的老师备一节课也要3至5个小时。因为我们要求老师们把每一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去备,大家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效率很高。”

  如何将中考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还原到课堂?温晓琪老师介绍说,科组老师人手一本《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相应的课标解读,历史科组要求老师们把课标的每一句都解读清楚,并对应最新版教材,在课堂上落实。

  吃透课标,掌握学情,在课堂上严格落实课标要求,这就是科外历史科组的“法宝”。所以,在科外的历史课堂上,老师授课的第一个环节一定是梳理单元脉络,出示年代尺和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中外历史的横向对比中,认识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相互联系的,之后,老师再讲解该时期的中国时代特征和世界时代特征。这也是科外历史科组的备课逻辑,始终牢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回归课本。在讲授新课时,老师们也会突出学生主体,安排学生介绍一些历史事件,适当借助史料来突破重难点,在结课时进行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提升。“我们首先要求自己精益求精,精心备课,让课堂更高效,尽量让学生在课后少花时间”。这也是科外历史学科成绩稳居龙岗区前列的“法宝”。

  精准学习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科外花大力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市级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微课、作业管理等多种方式推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升教与学的质效。课题组成员王思君老师介绍说,科外开展的小组合作在课堂内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参照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构建若干个4—6人学习小组,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组间评价等评价方式和一定的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为学习困难的学生随时提供身边的“老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学习反刍的时机,搭建组织、表达、学习等综合能力提升的平台,生生相助,互相砥砺,各有所获;在课堂外以志趣相投为核心,自愿组建合作小组,进行无边界学习。此外,科外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启云上直播模式,可以是限时作业、限时考试,也可以是集体研究疑难问题,还可以邀请老师甚至家长加入研究,或激趣促想,或牵线搭桥,或答疑解惑,无边界获取教学资源,大大提升了教学的境界。王思君认为,这样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卷入式的学习,小组所有成员因为组内分工,全员参与,沉浸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课堂质效和学生学习成效自然就提高了。

  除了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互助式学习之外,课题组教师还通过“课后微课”的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部分学生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制作微课,并提供给班上其他同学学习,不但有效地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据了解,科外致力于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研,以研促教,打造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科外以开放的心态,持续推进“跨校教研”,不但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等5校成立了教学研究共同体,还通过和深圳高级中学北校区等学校交流学习,对标先进,突破学校资源有限性,实现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推动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

  编辑 | 武堂明

  新媒体编辑 | 于思嫄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男版“杨丽萍”:身价百万却生活难自理,不再跳舞却是一名好舞者
下一篇:教师工资或将提高,绩效考评“新方案”出台,究竟是利是弊?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