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有条件的爱”让孩子很无奈
“你好好听话,妈妈才带你出去玩”“你认真考试,成绩比上次有进步,我肯定给你买礼物”……孩子渐渐长大,家长对孩子的爱也附加了很多条件,孩子需要完成家长设定的目标才能提要求、得奖励,这让孩子既生气又无奈。
讲述:有附加条件的爱就是施压
小石上初中后,跟父母的话越来越少了。小石觉得,除了自己越来越有主见,不太愿意听父母啰嗦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父母对他的关爱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无私了,总是附加很多条件。比如,他想换一个新篮球,妈妈会说:“现在功课这么多,哪有时间玩?等你这次月考考好了,买一个篮球当奖励吧。”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让小石觉得现在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用物质奖励给他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小石说,我周围很多同学都有我这样的经历。父母总是习惯用各种各样的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或者回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也许在家长看来,这种“有条件的爱”能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但实际上我们只感觉到“附加条件”带来的压力,甚至怀疑爸妈根本没有花心思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是把物质奖励当成督促孩子努力向上的教育手段,但现在这种办法越来越难激发出我们的动力了。
建议:抛开物质奖励,成为榜样力量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河西区关工委专家组成员井春玲老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感觉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有了越来越多的“附加条件”,就会产生失望情绪,也会感觉压力倍增,时间久了,有的孩子会选择对家长的话置之不理,有的孩子学会了看脸色行事。因此家长用物质奖励手段鼓励孩子进步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往往会造成亲子间的裂痕。
井春玲老师说,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无私的,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家长习惯用“你先如何如何,我们再如何如何”的说辞,来激励孩子,不但见效甚微,而且容易让孩子对父母的关心产生怀疑。孩子会认为“爸妈对我的爱减少了”“我不按照父母的话去做,他们下次一定会提出更严格的条件”。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希望家长不要对比“别人家的孩子”,把自己焦虑的情绪通过“有条件的爱”转嫁给孩子;家长也不要以爱的名义、用种种物质奖励条件约束孩子。家长想督促孩子进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抛开物质奖励;家长要和孩子一道努力实现自我成长,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另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用言谈举止影响孩子,避免疾声厉色。温言软语、循循善诱的家长能让孩子保持情绪稳定,进而更好地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提高孩子的幸福能力。文 贾林娜
上一篇:法治春风进校园 这些主题课有点特别哦→
下一篇:本周建言关注|融媒问政·市民建议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