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考状元为报1年借住之恩,辞掉铁饭碗照顾房东大娘9年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我们还以为你在北京过得很好很体面,没想到你居然瞒着我们辞职,就为了照顾一个无亲无故的大娘!”

  父母找到朱观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朱观景连忙解释,“这大娘对我有恩,如今病重,只有年幼的孙女一个亲人,我若是不照顾她,那可怎么办?”

  可父母理解不了,再怎么有恩,也不至于让他放弃炙手可热的前途吧?

  要知道,朱观景可是曾经的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文科状元,山东省历史单科状元。

  毕业后,他还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

  他们辛苦供养儿子考上大学,好不容易出人头地,结果却……

  朱观景只能好好安抚父母,虽然父母反对,但他还是继续照顾朱大娘。

  这一照顾,就是9年,朱观景还为此背上了十几万的债务。

  这是真实发生在郯城县马头镇的真人真事,他为何会放弃大好前程,去照顾一位没有血亲的大娘?

  朱观景是来报恩的,当初若是没有大娘的帮助,他或许考不出那么好的成绩。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976年12月,朱观景出生在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一个偏远的山村。

  父母勤勤恳恳务农,辛苦供养着朱观景读书。

  他们希望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朱观景很争气,中考一口气考到郯城三中。

  父母非常欣慰,时常对儿子说:“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一个好大学。”

  太漂亮的话,他们也说不出来。

  只会用淳朴的语言,鼓励着儿子。

  高三冲刺阶段,学业繁忙。

  而朱观景家距离学校有30多公里那么远,骑自行车都要2小时。

  为了不影响学习,朱观景叫上一个同学,商量着在学校附近找个地方住下来。

  两人一拍即合,但囊中羞涩。

  找来找去,都没有合适的住所。

  正沮丧时,两人碰到了好心的大娘朱学秀。

  朱学秀家住三中旁边,也就四五百米的距离。

  她看两个娃儿没地方住,便主动开口说道:

  “要不,你们就住到我家去吧,就离这儿不远,我一个老太太加上孙女才两个人,家里房间多,住得开,就是有点破旧。”

  “有你们在,我孙女晚上不会再害怕了,房租我就不收了,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朱观景和同学一听,顿时高兴不已。

  能有地方住,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能挑三拣四的呢?

  “谢谢大娘,那就麻烦你了。”

  就这样,他们随着朱学秀去到了她家里,是一处破旧的四合院。

  朱学秀热心地招呼他们,对于两个娃儿的到来,她高兴不已。

  她赶紧帮他们收拾行李,打扫卫生。

  就这样,朱观景和同学住了下来。

  这朱学秀是个苦命人,早年丧夫,好不容易辛苦将两个儿子养大,却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接连打击。

  大儿子和小儿子先后因为染病和车祸,离开了人世。

  老大已经结婚,媳妇改嫁他人,留下一个2岁的小孙女。

  而朱学秀此时已经67岁,还不知道能照顾孙女多久。

  虽然自己过得很辛苦,但善良的她朱观景他们俩特别好。

  不仅免去住宿费,水电也不用了两个学生掏钱。

  除此之外,朱学秀尽自己所能,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晚上朱观景和同学下自习回家,就有烧好的热水泡脚。

  “学习这么紧张,累了一天,泡泡脚好睡眠好。”

  怕他们饿着,还时不时包饺子、烙煎饼、熬粥,给他们加餐。

  冬天到了,朱学秀就担心他们被冻着。

  她把麦秸用手搓软,缝了两张垫子,给他们垫着取暖。

  有了朱学秀的照顾,朱观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1996年高考,朱观景走上考场,寒窗苦读,换来金榜题名!

  成绩出来的那一天,他在全县出名了。

  他是郯城县文科状元,也是当年山东省历史单科状元,如愿进入名校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习。

  朱父朱母成为全镇羡慕的对象,他们高兴得逢人就夸自家儿子有出息。

  四年后,朱观景顺利从大学毕业。

  他凭实力考入北京市司法系统,端起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好消息传回家乡,朱观景成为当地最“有出息”的代表之一。

  只要他好好工作,前途无量。

  这些年,他感恩于当年朱大娘的帮助,一直都还与对方保持联系。

  在得知朱学秀奶孙俩生活困难后,他将自己的工资做了规划,从里面匀出600元,定期寄给朱大娘。

  朱学秀感动不已,她从来没有想过索要回报。

  但朱观景坚持,她也就收下了。

  2000年年底,朱观景得知朱学秀病重,很是担心。

  他连忙向单位请假,赶回去看望大娘。

  大娘得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很是危险,这时小孙女也才七岁,还是个需要大人照顾的小孩子。

  朱学秀的病情,实在是令人担忧。

  看望完大娘后,回到北京工作的朱观景心里总是牵挂着对方的身体,提心吊胆的。

  若是没人看着,朱大娘出了什么事,那可怎么办啊?

  忽然,朱观景冒出了一个念头,大娘照顾了我一年,我是不是也该去照顾她?

  可是工作地点在北京,他根本就无暇顾及大娘。

  纠结了整整3个多月的时间,他深吸了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来到领导的办公室。

  领导还以为他是来汇报工作的,只见朱观景拿出辞呈,说道:

  “感谢单位这1年多来的培养,我想辞职。”

  领导十分震惊地看着他,一脸不可置信。

  要知道,想要留在北京工作的人一抓一大把,更何况还是这么好的一个单位。

  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来。

  而朱观景却偏偏要往外跑,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关乎你的前程,你可要想清楚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情况?”领导关心地问道。

  朱观景实话实说,领导听完更加不可思议了。

  若是想要报恩的话,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何必辞职亲自去照顾。

  平时朱观景工作认真,所以领导还是诚心挽留。

  奈何他心意已决,单位也没有办法,只能放行。

  其实朱观景并不是一点都没有犹豫过,毕竟父母辛苦供他读书,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他是很珍惜的。

  但他一想到孤苦的朱大娘,再想起高考前一年的点点滴滴,心就软了。

  大娘对他,就跟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他可不能“忘恩负义”啊。

  再转念一想,大娘已经七十多了,而自己还年轻,以后工作的机会多的是。

  就这样,朱观景悄悄地收拾行囊,回到了临沂郯城县。

  他不敢和父母说自己辞掉工作的事,害怕刺激到二老,只能偷偷摸摸回去。

  他留下北京的手机号,时不时向父母报平安。

  看到朱观景的到来,朱学秀非常惊讶,“你又请假来看我啊?会不会太耽误工作?”

  “不是,大娘,我辞职了,要专心备考研究生,只求大娘能再收留我。”

  担心朱学秀有心理负担,朱观景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就这样,他又在熟悉的四合院住了下来。

  朱观景可不敢掉以轻心,时刻关注着大娘的身体。

  一次朱学秀晕倒,好在他及时发现,赶紧送往医院救治,这才没有酿成悲剧。

  从那之后,朱观景就养成了一个习惯:起夜。

  害怕漫长的一晚上过去,大娘会出意外。

  为了方便照顾大娘和小孙女,他还特地去买了一辆三轮车。

  这辆车就是他们三人的交通工具,送朱大娘去医院、送小孙女上学,都靠这辆车。

  同在一个县城,时间一久,难免就会有熟人见过朱观景。

  他在郯城的事情传回家乡,令父母十分疑惑,甚至还有人传出朱观景“被单位开除”、“走上歧途”的谣言。

  父母连忙打电话询问,朱观景心中一跳。

  为了让父母放心,他只能继续撒谎,“爸妈,我什么样的人你们还不知道吗?放心吧,我在北京好着呢。”

  确实,朱观景从小到大都很听话,很少让他们操心,应该是那些人看错了。

  挂了电话后,朱观景有预感纸可能快要包不住火了。

  但事已至此,他还是能瞒一天是一天吧!

  2005年的一天,朱观景表妹的同学到县城里办事,亲眼看到了朱观景。

  他回到镇上一说,表妹都吓了一跳,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她连忙找到朱观景的父母,将此事说出,他们一起前往县城找人。

  一番打听后,径直找到了朱学秀的家中,果然是瞒不住了!

  看到忽然出现的父母,朱观景有些无奈。

  母亲一度接受不了,经常想到这事就哭。

  于是在2006年,朱观景在同学的帮助下,重返北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走之前他放心不下朱学秀,安排了一个保姆照顾她。

  两个月后,朱观景忽然接到消息,保姆要辞职,看来还得靠他才行。

  朱观景又赶了回来,继续照顾朱学秀。

  这一照顾,就照顾到了2010年。

  从2001年到2010年,他无偿照顾奶孙俩长达9年。

  这番善心和毅力,令人钦佩不已。

  这些年,他不仅放下了工作,花光3万多元的积蓄,还因此欠下十万元债务。

  在他的精心照料之下,朱学秀总算是身体好转,小孙女也长成十几岁的大孙女了。

  朱观景这才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他发挥学霸特长,考取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考入临沂市山区法制办。

  他的优秀足以证明这一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朱观景的事迹被报道后,为人称赞,不仅入选了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榜”,还荣获“山东好人2017十大年度人物”荣誉。

  这是他应得的。

  有人问他,“耽误了9年的时间,你后悔吗?”

  “不后悔,一点也不后悔。”朱观景毫不犹豫地说道。

  虽然从未后悔过,但朱观景感到有些愧对父母。

  当然,对待朱大娘尚且如此,他绝对不会亏待自己的父母。

  值得一提的是,朱观景的付出也换来了甜蜜的回报。

  在照顾朱大娘期间,他最喜欢的娱乐就是去三中踢足球。

  在这里他邂逅了学校的女教师李萍,两人一来二去擦出爱情的火花。

  李萍同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她不介意朱观景负债,反而对对方大爱的举动钦佩不已。

  她相信朱观景能够给她带来幸福,于是毫不犹豫与对方走入婚姻的殿堂。

  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种善因,得善果。

  积善之人,也将有好报,朱观景和朱大娘用言行践实了这一点。

  所以对世界多一点善心,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一篇:华德眼科执行院长柴万彪受邀出席“药神计划”大病救助慈善援助项目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
下一篇:什么是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