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创校记6——首批毕业生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原标题:交通大学创校记6——首批毕业生

  

  首批毕业生

  图文转自 :拓 《竢实扬华》

  (紧接上篇)收藏文前的“交通大学沿革图”,便对交大历史了然于胸。

  

  (91)1900年3月17日,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第一届第一、二班共40名学生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准予毕业者17人,他们是:1897年入学的第一班学生耿瑞芝(又名耿友兰)、李鸿年、刘德元、徐秉钧(又名徐襄平)、徐文澜(又名徐士远)、赵杰(又名赵俊卿)、张瀛舫(又名张俊波);1898年入学的第二班学生苏以昭(又名苏日新)、胡兆荣、周琳、张孝基、邵文彪、俞妙元、马联升、邱良才、王国勋、张洛农(又名张鸿诰)。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第一届(1900年)毕业(肄业)生名单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第一届(1900年)毕业生张孝基毕业证,大陆现存最早大学毕业证原件,现存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证书(复制品,展览用)

  (92)1900年5月30日,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沦陷,卢汉铁路学堂、天津武备学堂被迫停办,其中卢汉铁路学堂铁路第四班及预科班学生20人由天津转并至上海的南洋公学就读。为此,南洋公学专门添设铁路班,该班办至1901年结业。

  (93)1900年6月初,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组织全体学生在总教习英国人葛尔飞的带领下参观大小凌河工程,学生们在此一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风采。参加此次实习的大部分学生,日后成为了詹天佑铁路生涯中最可靠的技术力量;例如,邱鼎汾此后追随詹天佑,在粤汉铁路、川汉铁路工作多年,与詹天佑长子詹文琮成为同事和好友。

  (94)1900年9月30日,英、俄先后占领山海关炮台,津榆(山海关)铁路学堂校舍亦被俄军侵占,铁路学堂教学被迫中辍,师生离散。

  

  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山海关第二炮台

  (95)1900年10月11日,李鸿章抵北京,开始与八国联军谈判。

  (96)1900年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奥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十一国公使联合向奕劻、李鸿章递交《议和大纲》十二条。清政府于27日同意接受。

  

  奕劻、李鸿章接受议和大纲的电文

  (97)1901年1月15日,奕劻、李鸿章在《议和大纲》十二条上正式签字画押。

  (98)1901年5月11日,奕劻、李鸿章照会列强公使,接受四亿五千万两赔款总额的要求,清政府于5月26日照准各国赔偿四百五十兆两,四厘息。

  (99)1901年5月23日,德皇威廉二世电召瓦德西回国,并转告各国政府取消他所担任的联军总司令职务;1901年8月8日,八国联军从北京撤退完毕。

  (100)1901年9月7日,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和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十二款及其十九个附件。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辛丑条约》

  《交通大学创校记(1896-1900)》至此全文连载完毕,作者将继续撰写《交通大学创校记(1900-1911)》,敬请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

上一篇:校企互动助就业
下一篇:全国高中校长汇聚苏州探讨新时代国际一流人才培养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