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搜,一驳,一抗,徐法绩偶任主考,名垂青史,机会运气乎?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一介学士徐法绩公之墓)

  一搜,一驳,一抗,徐法绩因任湖南乡试主考之缘,名垂青史,机会运气吗?

  “青蝇之飞,水过数武,附之骥尾,可致千里。”史载汉朝将赵破奴因追随山西老乡霍去病将军,从为军司马开始,凭借自身努力,青史留名。

  历史有其惊人的相似一幕,晚清学士徐法绩因任湖南一次乡试主考,一搜、一驳、一抗,胸怀正大,守职敬业,从落榜“遗圈”拔出落第秀才左宗棠,不仅为国家选拔一位经世济用之臣,也为民族着养了一位收复新疆160多万国土的民族英雄,不仅自已青史留名,还惠及子孙得到提携,至今传为佳话。

  故事是这样发生的。道光1832年,学士徐法绩被点为当年湖南乡试主考官。乡试评卷结束后,中举名单已按相关程序确立。

  徐法绩根据道光皇帝谕旨,“为防止遗漏人才,特命主考官搜阅遗卷。”当时徐法绩有病在身,5000多分落第“遗圈”重新甄别不仅任务重,而且工程浩繁。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徐法绩,不顾其他副主考劝说,一份一份“遗圈”审读,希望能保持公平公正,为国不遗漏人才。

  当读到一份落第“遗卷”时,徐法绩象发现了一颗史明珠一样,爱不释手,越读越觉得此卷见识深远,该秀才不是一般的卓异,把此份“遗卷”定为搜遗第一名。建议副主考们把此秀才定为第十七名湖南乡试举人。

  此举引起副主考的“集体反对”,因为此前阅卷副主考以文章“欠通顺”为由,给此圈定了个 “遗圈倒数”。一边是十几位副主考集体反对,维持原判,一边是正主考极力推荐,列为考取前列。是取,还是不取?主考内部意见绝然不同,斗争激烈!

  身为湖南乡试主考的徐法绩,并不妥协。他将试卷分发给每位副主考看,并详细品评此卷的卓异之处?说服一部分副主考,但还是有一部分副主考“思想不通”,在此驳斥的情况下,徐法绩拿出他最后的“刹手锏”,如果副主考们还存疑虑,他将请道光皇帝御览,由皇帝圣裁!

  徐法绩的有理有据的抗争,最后副主考们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见,取这位考生为湖南本次乡试第十七名举人。

  最后拆封一时一看,此名举人,就是刚满20岁的湘阴秀才左宗棠。一个已经名落孙山的秋风钝秀才,因素不相识的主考徐法绩的一搜一驳一抗而成为举人,拿到了“官场准入证”,此事一时在当时湖南官场传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7年一晃而过,同治八年(1869)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督师西征,驻节长安,在战事繁忙中专程前来泾阳县土门徐村,拜谒恩师徐法绩,读了徐法绩当年写给家里的家书,盛赞自已发现了一个不可多得国家良材,其爱惜之情,溢满纸上,令满头白发的左宗棠公,热泪盈眶,感怀不已。

  深怀感恩之情左公,读着恩师的家信,看到恩师破落不堪的墓园,从薪俸中自掏腰包为恩师重修了墓园,并将恩师之孙子徐韦佩(举人)揽入幕府,保荐为平凉知府。并满怀感戴之情一挥而就,为恩师撰写了碑铭并书丹,在当时当地引起轰动,传为佳话。

  左公因治绩卓著,能文能武,因其高尚品格,成了晚清王朝的“柱石之臣”,被当时清王朝所倚重。因其“抬棺出征,收复国土”,为当代所推崇,名声蜚声海内外,被列为民族英雄,受万世景仰。而一介学士徐法绩也因举荐左公,其知名度超越历代多少宰辅王侯,而享有盛誉,名垂竹帛!

  

  (民族英雄左宗棠公之墓)

  是一介学士徐法绩的个人乃至家族的天定缘份乎?亦或是徐法绩个人乃至家族天然的命运乎?亦或是徐法绩是个人平素正大为人,大公无私的品行中存的因果乎?历史给予不了我们准确答案!只有埋骨桑梓的一师一生能回答存在们们心中的疑问!

  泾山高高泾水长。回望高高泾山,源远流长的泾水。我想,九泉之下先贤徐法绩,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已因不计利害,突破阻力,选取了左宗棠这个弟子,而至今闻名青史。设身处地臆测,一介学士徐法绩当时所想,他只不过不负圣命,敬业守正,为国公允选才而矣!徐公当时绝没有想到,他的一搜、一驳,一抗,居然幸运地为国家举选一个旷世奇才。

  泾山高高泾水长。回望高高泾山,源远流长的泾水。我的思绪一下子跳到中华民族当代复兴的现实大背景中来,如果我们每一教授每一位讲师,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效法先贤徐法绩,能慧眼识金,多破私利破门户,提拔像左公一样的英才,让他们执掌中华民族振兴的各个行业牛耳,何愁我中华不兴,何愁中华不强,如果都是这样,他们难道不会像先贤徐法绩一样成千古名人,记之史册,为后人景仰!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先贤徐公和左公的典范犹在,但愿我中华民族多一些“现代徐法绩”,多选一些“现代左宗棠”,则人民幸甚,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纪念左宗棠公之雕象)

上一篇:青海省发出知识产权保护倡议书
下一篇:跨赛区的亚洲联赛 英雄联盟手游引领的新浪潮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