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抗战期间国军首期德械师的历史概况和历任师长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德关系进入蜜月期,尤其是军事合作渐入高潮。

  根据第四任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冯·塞克特上将向蒋介石提出的《陆军改革建议书》,国民政府计划分批分期完成60个国防师的调整工作,和60个师的整理工作。

  在最初的计划中,60个国防师(又称调整师)各辖2个步兵旅,各旅辖2个步兵团,各团辖3个步兵营和1个迫击炮连、1个机关炮连、1个通信连和1个特务连。另外,各师还直属有1个炮兵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1个辎重营、1个特务营和1个卫生队。炮兵营下辖3个榴弹炮连、1个反坦克炮连和1个高射炮连。

  

  但是,由于财力的限制、军事工业的薄弱、国内形势的不稳定等原因,至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军只进行了35个师的调整工作。

  其中,各师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武器装备缺编严重。勉强能达到德式标准的,只有前两批完成“调整”的20个师和税警总团,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械师,也是当时国军中的绝对主力。而真正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过的,其实只有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和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抗战全面爆发后,德械师迅速奔赴不同战场,在淞沪、南京、平津、山西等地与日军血战,皆损失惨重。

  

  开战仅仅四个月,各德械师就因为损失过大又无装备补充,而陆续改用起了国械。

  但是,失去德械的他们依然是国军当中的头等主力,在之后的历次对日作战中表现英勇,直至最后的胜利。

  本文简单介绍首期德式调整师的历史概况和历史师长。

  1928年7月25日成立于安徽蚌埠,前身为黄埔军校教导团,曾参加1933年的长城抗战。抗战全面爆发时驻江苏徐州,直属军事委员会,下辖第4旅(7团、8团)、第6旅(11团、12团)、补充旅(1团、2团、3团)。参加过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此后长期戍守中越边境,抗战胜利后赴越南海防受降。

  历任师长:

  郑洞国

  郑洞国→赵公武→刘玉章。

  1928年7月25日在安徽芜湖成立,前身为福建第3师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部队,抗战爆发时驻广东曲江,隶属第18军,下辖第31旅(61团、62团)、第33旅(65团、66团),是陈诚土木系的重要部队。抗战期间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大型会战,抗战胜利后赴湖南湘阴受降。

  历任师长:

  彭善

  彭善→叶佩高→方靖→胡琏→刘云瀚→杨伯涛。

  1930年11月19日,以教导3师改编而成,官兵来自于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抗战爆发时驻湖南常德,隶属第18军,下辖第40旅(79团、80团)、第42旅(83团、84团)。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38年6月参加武汉会战,39年11月参加桂南会战。1944年4月改隶驻印军,参加缅北对日反攻,抗战胜利后赴南京受降。

  历任师长:

  霍揆彰

  霍揆彰→陈烈→阙汉骞→龙天武。

  1932年12月30日在安徽霍邱成立,基础为第4师11旅和补充第1、第2团,抗战爆发时驻陕西咸阳,直属军事委员会,下辖第73旅(145团、146团)、第75旅(149团、150团)和1个补充团。在保定作战期间,第150团团长曾谦阵亡,徐州会战期间,继任团长高鹏也英勇牺牲。此后,第25师又参加过武汉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40年10月开始戍守中越边境,抗战胜利后赴越南海防受降。

  历任师长:

  关麟征

  关麟征→张耀明→张汉初→姚国俊→刘世懋。

  1933年9月15日,以原87师补充第1、第2团,原88师补充第1、第2团合编而成,抗战爆发时驻陕西西安,隶属于京沪警备司令部,下辖第106旅(211团、212团)、第108旅(215团、216团)。1937年8月开始连续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遭到重创。经补充后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再次遭到重创。此后曾在晋东南、云南等地与日军作战,期间第215团团长陈汶虎、副师长闵季连阵亡。1945年5月参加滇西反攻,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团队荣誉旗——飞虎旗,抗战胜利后开赴广东广州。

  历任师长:

  宋希濂

  宋希濂→蒋伏生→陈瑞河→李志鹏。

  1930年9月20日在山东滕县成立,以原第1路军1旅、补充2旅和补充5团合编而成,属孙传芳的五省联军一脉,是德械师中少有的杂牌出身。抗战爆发时隶属西安行营,驻陕西西安,下辖第169旅(337团、339团)、第171旅(340团、342团)。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两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等大型会战,期间阵亡了第340团团长龙子育、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第169团(1939年9月重新整编,撤销旅部后组成)团长柴意新等优秀将领。常德会战中,57师表现优异,击毙日军步兵第109联队大佐联队长布上照一,并荣获飞虎旗,抗战胜利后赴南京受降。

  历任师长:

  阮肇昌

  阮肇昌→施中诚→余程万→李琰。

  由原第11师32旅在江西南城扩编而成,抗战爆发时隶属第18军,驻浙江云和,下辖第199旅(397团、398团)、第201旅(401团、402团)。淞沪会战中与日军殊死血战,第201旅旅长蔡炳炎、副旅长兼第402团团长李维藩先后阵亡。此后,第67师先后参加武汉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抗战胜利时驻防湖北宜昌。

  历任师长:

  黄维

  李树森→黄维→莫与硕→陈颐鼎→罗贤达→李学正。

  1932年1月11日在南京成立,由原中央军校教导1师、警卫军特务1团、特务2团和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合编而成,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曾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抗战全面爆发时隶属京沪警备司令部,驻南京,下辖第259旅(517团、518团)、第261旅(521团、522团)。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开战初期的大型会战中,都有第87师的身影,第259旅旅长易安华、第519团团长谢家珣先后阵亡,1938年1月因损失过大而裁撤了第260旅及519团和520团,此后调往陕西戍守。1941年11月起戍守云南,因在滇西反攻中的立功表现而荣获飞虎旗,抗战胜利后驻防上海。

  历任师长:

  王敬久

  王敬久→沈发藻→向凤武→张绍勋→黄炎。

  1931年1月2日在南京成立,是国民政府的禁卫军,一直驻守南京,隶属中央军校,曾派遣第2团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1月转隶南京卫戍司令部,下辖部队扩编为第1旅(1团、2团)、第2旅(3团、4团)、3旅(5团、6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和辎重团。南京保卫战,是教导总队第一次成建制参战,也是唯一一次。他们死守紫金山一线,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战斗,牺牲人数不低于7000,包括第3旅副旅长雷震、1团团长秦士铨、2团团长谢承瑞。1938年3月,教导总队因损失过大而缩编为第46师,名震一时的王牌部队就此成为历史。

  历任总队长:

  

  桂永清。

  1937年7月25日由第2师补充旅在江苏苏州改编而成,直属京沪警备司令部,下辖658团、659团、660团。淞沪会战中转隶第9集团军,不久后裁撤,所属部队补充进第61师。

  历任旅长:

  

  钟松。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新城市志丨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来了,这次在东北
下一篇:春天,在兰州邂逅一份报纸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