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精酿培训基地何以落户淄博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数字化精酿啤酒车间

  □全媒体记者 姜乾相 通讯员 杜士友

  3月28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发文,同意与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共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智能制造及酿酒师培训基地。这意味着国内唯一的以高校为依托、由国字号行业协会授权的精酿啤酒酿造师培训基地,正式落地淄博。这里,在一位留德知名博士的引领下,将打造培养精酿啤酒高端人才的“黄埔军校”,推动产业发展。

  近期,在齐盛国际宾馆等酒店,一种产于淄博、品味清新、灌装精美、低酒精度、高营养值的“博士啤酒”悄然亮相,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位神秘的博士是谁?他就是,中国精酿啤酒行业领军人物、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王家林。

  同济大学毕业、青岛啤酒厂总工、留德博士、中国啤酒杰出科技专家、山东省轻工系统科技拔尖人才、德华啤酒创始人,王家林身上的标签多维度地展示了他的“精酿人生”。然而,内心深处,他却始终有一个情结:中国精酿啤酒产业如何发展,如何让国人喝上鲜果式的生态健康啤酒?

  17年青岛啤酒厂深耕、13年高校执教生涯、全国各地支持建设啤酒生产线、创造自己的品牌,因为经历诸多,也感受到更多的产业创新困境。中国啤酒产销量全球居首,但品种单一,缺乏精酿。偶有酒馆提供个性化的精酿啤酒,但碎片化、低端化的生产模式、酿造水平参差不齐的从业者、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让精酿啤酒始终局限于狭小的圈子,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

  2022年,发展契机出现。突出教研产学融合特色的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建设完成,淄博市向王家林发出诚挚邀请。基于促进产业发展的理想,王家林博士明确提出了合作的条件:共建一处集酿造体验、实训教学、科普研学、工业旅游、娱乐消费于一体的智慧酿造云实训基地,以全力培养酿造行业复合型高端人才。

  相近的理念与诉求,引导淄博市与高端人才间开始了“双向奔赴”。即便是面临疫情下的严格管控,王家林毅然挤出大部分的时间,靠在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建设一线,历经半年努力,智慧精酿云实训基地建设完成。

  只要谈起智慧精酿云实训基地,王家林的眼中就会闪烁理想的光芒。

  “就身份而言,我是大学老师。为行业发展培养高端人才,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在智慧精酿云实训基地,首要功能是打造中国智慧精酿啤酒的精品课程,突破学生在企业实习以参观式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实际参与生产过程,切身感受从原材料到精酿产品产出的全过程,培养从麦芽种植、啤酒酿造、市场营销到啤酒评介的智慧精酿全产业链复合型人才,引导、规范和满足国内精酿啤酒行业健康发展需求,为中国精酿啤酒行业培养精干的酿造师队伍。

  “就产品而言,很多人会问,什么是精酿啤酒?这是与工厂化生产啤酒相对而言的概念。我认为,真正的精酿啤酒必须要达到原料精选、生产过程精准控制、产品质量精良。”王家林说,精选原料,只包含优质大麦、啤酒花、传统酵母、水四种原始工艺配方原料,不加辅料,无添加剂。精准控制,执行严格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小罐慢酿,发酵时间是普通啤酒的三到四倍。全过程数字化控制,减少人为干扰,全流程各环节可以溯源。

  “就生产而言,现在的生产线,日产1到1.5吨,具备了产业发展的示范效应。我们近期目标是,通过人才培养、产品示范、产品标准制定,以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为发起点,全方位培养专业化人才,促进国内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家林说。

  王家林还郑重地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长远规划。

  ——精品课程,通过数字技术,从向本校学生提供,发展到向全省、全国高校开放。

  ——人才培养,争取通过人社部认证,面向社会开放。

  ——精准控制、过程溯源,从目前生产环节向种植、运输、营销全产业链延伸、全过程控制。

  ——产品生产,在保证教学同时,创造更大效益,留下一笔教育基金,更长远地培养人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眼下,在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中国精酿啤酒产业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

上一篇:男大学生身高1米74,体重48公斤被学校谈话,网友却有另一个担心
下一篇:2023关于国外留学生入职需要进行国外学历认证,您了解多少,该如何进行?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