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妻后自尽后,留下他极厌恶的儿子,如今却活成他所愿的样子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21
手机版

  凭借着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长相帅气、眼神清澈的顾城在文学界声名鹊起,作为唯美浪漫主义诗人的他被众人赞誉为“朦胧诗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众星捧月般、有大好前途的顾城却在1993年犯下了弥天大错,他用斧头残忍的砸死了妻子,随后便用一根绳子结束了他璀璨且荒诞的一生。

  

  顾城

  悲剧发生后尚存还有一丝气息的谢烨被送进了医院抢救,只可惜其伤势太重不幸离世。

  而“顾城杀妻案”随即占据了当时的头版头条,被各路媒体报纸争相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骚动。

  大家很是疑惑这对人们眼中的金童玉女到底因为什么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呢?更何况他们的儿子小木耳此时只有5岁!

  

  顾城和谢烨

  1956年9月24日,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女子为顾家生下了一个漂亮的男婴,父亲顾工对这个出生的孩子爱不释手,为他取名——顾城。

  人一生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是投胎,一次是金榜题名,还有就是婚姻。

  而这三样只有投胎是个技术活,是不能左右的。

  出生在北京一户诗人之家的顾城,父亲是八一制片厂的编辑,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军旅作家和诗人。

  

  顾工一家四口

  可以说,他能成长为朦胧派诗人与家庭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父亲参过军的缘故,对于孩子们的教导颇为严格。父亲的言传身教使得顾城本就有些腼腆的性格变得愈发的安静,在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小男孩那般调皮捣蛋的样子。

  据他的姐姐顾乡回忆说,弟弟小时候总特别的安静,不吵不闹的,同一个大院里的孩子们都是三五成群的一起玩耍,可他却非常不喜欢的就是扎堆和凑热闹。

  

  即便是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也是很安静的坐在教室的一角乖乖的听课,休息期间则会独自一人蹲在大树下观察蚂蚁搬家,而这件些都是弟弟幼儿园的老师讲的。

  起初,家里人只是觉得顾城比较内向,或许和集体接触的时间长了可能就放开了。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姐姐更加确定自己的这个弟弟异于常人。

  

  长大些的顾城喜欢读《三国演义》,在一次课间拗不过同学的热情他声情并茂的为其讲了一个小结,同学们都被他生动的讲解吸引了过来,并一脸赞誉送了他一个“故事”的雅号。

  可他却很排斥大家对自己的这种“热情”,十分扎堆的活动。

  但顾晨又特别喜欢讲故事,于是只能回到家中央求姐姐做自己的听众。奈何姐姐太忙,他就只得进了别的屋子一个人对着墙讲了起来。

  也正是从小养成的这种孤僻、安静的性格使得年幼时期的顾城并没有结交到什么朋友,家人的忙碌促使顾城迫切的需要寻找一个倾诉口。

  随着社会格局发生改变,12岁的顾城也为此辍学在家养猪。

  此时父亲已经渐渐察觉出儿子的不同,为了缓解顾城的焦虑,唤起他的童真,父亲破天荒的带着他来到重庆看渣滓洞和白公馆,尝试着让儿子改变心境。

  

  可巨大的视觉冲击让顾城更加手足无措,哭着写下了一首充满绝望的诗。但此时的顾工已经没有精力去探究儿子的内心了。

  1969年时他被下放到山东一个偏远的农场劳作,父亲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年幼的顾城带在身边,希望忙碌的农间生活能让儿子的情绪有所缓解。

  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却给顾城心中留下了很难磨平的创伤,在农场的这些年中他变得更加的孤独和安静,敏感且多疑。

  

  年幼时的顾城

  他十分讨厌这种莫名的距离感,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一头扎进了创作的海洋中,开始写诗。

  好在5年后父亲顾工被重新安排到了城里工作,但这让长久生活在农场之中的顾城对城市的喧闹显得更加排斥。

  唯一可以让他心安的就是看书、写诗。此时的他就像是身处大海当中的一座孤岛,显得格格不入。

  

  顾城

  随着时间的慢慢沉淀,顾城的一些诗得到了报社的认可,在征得他同意后进行了发表。

  1977年《蒲公英》的发表更是引起了诗歌界的震动,这个颇有忧郁气质的帅气男孩被更多人熟知,他也因自己独特的风格跻身成为了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此时的顾城只有22岁。

  这天,晚归回家的顾城再一次发现忘带了钥匙,负气之下便买了一张上海到北京的火车票。

  可随着发车时间越来越近,汇聚到列车上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本来就有些孤僻的顾城更加的局促不安。

  但就在他抬眼之间对上了一双令人心动的眼眸,这种感觉是顾城前21年都不曾有过的——她就是将要和自己携手一生的妻子谢烨。

  火车上的繁杂的喧闹声此时已经被顾城自动屏蔽,谢烨的温婉大方填补了他内心的孤寂,这一刻他不再排斥与人交流,兴致勃勃的和眼前这个姑娘攀谈了起来。

  两人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从诗词歌赋谈到了人生哲学,而诗歌这一相同的爱好瞬间拉近了他们的心。

  在临近分别时顾城竟主动的将自己在北京的地址留给了谢烨,至此两人开启了异地恋。

  

  顾城和谢烨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为了解除思念之苦,处在热恋中的两人频繁收寄着书信,一封封充满爱意的信件让顾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心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非常有名的诗包含了顾城对谢烨浓浓的爱意。

  可女儿谢烨频繁的书信往来很快就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在家人的再三追问下,她一脸害羞的承认了和顾城恋爱的事,并十分郑重的表示要和他结婚。

  

  顾城笔下的(他和谢烨)

  对于“顾城”这个名字父母并不陌生,毕竟他是当今的报纸、刊物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人物,是一个颇有名气的诗人。

  但在父母看来——诗人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职业,灵感总有会枯竭的一天;再者如今的顾城顶多算一个新星,产量也不算高,这样微薄的稿费怎么来养活一家呢?

  面对女友家人的反对,性格孤僻又不善言辞的顾城不知道从那搬来一个木箱直接在谢烨家门口睡下了。

  

  顾城和谢烨在诗会上

  要知道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颇为保守、陈旧,一个大男人躺在人家门口这场景简直是天大的新闻了。

  人言可畏,为了不影响女儿的清誉谢烨的父母只好无奈的同意了这门亲事,但在心里对这个古怪偏执的女婿还是有些忌惮。

  也为小两口的婚姻铺上了一层悲剧的基调。

  婚后不久谢烨就发现了自己根本不了解丈夫顾城。

  

  喜欢独处的谢烨

  由于顾城的性格问题他并没有急于找工作养家,为了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身为妻子的谢烨只好撑起养家的重任。

  可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加谢烨变得忙碌了起来,这让顾城心生猜疑。

  在谢烨上完一天班后还要不辞辛劳的做着家务,甚至还的接受来自丈夫的日常询问,丈夫所带来的压迫感让谢烨感到了一丝疲惫。

  

  谢烨

  而谢烨的忍耐和让步使得顾城更加变本加厉,一步步对其进行控制。

  为了避免再次争吵,在顾城的一再要求下谢烨辞职在家做起了全职主妇,闲暇之余写诗来打发时间,可毫无保障的生活令她对未来的生活无比担忧。

  在一次随丈夫去往新西兰工作的期间,两人意外的发现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千人小岛——激流岛就如同为顾城量身打造一般上面环境优美,宛如世外桃源,远离世俗的喧嚣。

  

  遂生出了想要前往激流岛定居的想法。

  可作为一名唯美浪漫的诗人怎么可能只有妻子这一个女人呢?顾城也不例外。

  和所有男人一样,在成名之后拥有了众多粉丝,对比与已经被柴米油盐的家庭琐事打磨没有了激情的妻子谢烨,女大学生英儿大胆活泼,年轻漂亮一下子就勾起了顾城的心弦。

  

  虽然英儿知道顾城是有妇之夫,可两人就是控制不了对双方的情感,两人都还只停留在互通书信,始终没有勇气戳破那层纸。

  可直到顾城决定去往激流岛,英儿再也等不了了,她当即跑到其面前表达自己的爱意,而顾城也险些融化在被这份大胆且炙热的爱里,用着尚存的一丝理智还是带着妻子离开了。

  只在乎自己的精神追求常常忽视妻子的存在的顾城毫无疑问是自私且偏执的。

  在他的心里妻子就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只能对自己温柔,甚至必须要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简直就是大型双标代言人。

  

  顾城和谢烨

  因此当看到妻子一脸兴奋的说“我怀孕了”时,顾城面无表情的要求她打掉,全然不顾谢烨失落的表情。

  但这时候的谢烨还是爱丈夫的,听话的去流掉了孩子。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身在激流岛的顾城更加思念英儿了,是那种书信寄托不住的思念。

  作为顾城的枕边人谢烨早就发现了他的异样。因此,在丈夫表示英儿要来激流岛和他们一起住时她能做的就是点头答应。

  

  居住在激流岛的顾城

  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三角恋却必有一殇

  在看到丈夫与英儿如此的浓情惬意谢烨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丈夫多看自己一眼,她不顾反对生下了儿子小木耳。

  由于这个孩子并不是在爱的前提下到来的,顾城对于这个孩子十分的厌恶,甚至要求将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送给姐姐顾乡抚养。

  

  谢烨虽然很不情愿,但长久的压迫下使她早就忘记了如何反抗,最终只好满含泪水的送走了孩子。

  可在真切的和顾城生活在一起后,英儿觉得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温文尔雅、有责任心的男人,只是一个一味的沉浸在诗中、全然不顾家中钱粮能够维持多久自私的男人。

  和谢烨刚结婚时一样,英儿表达了自己想要出去找一份工作的想法,可这一切落在顾城眼里就变了味道——他认为英儿变心了,想要找理由离开。

  

  英儿

  看到如此偏执且控制欲强的顾城后更加坚定了英儿离开的决心。

  很快,英儿的机会来了。

  由于家里的钱只能够两人去往德国学习访问,顾城只好舍弃英儿留在激流岛,并要求英儿及时回自己的信。

  英儿不敢怠慢连忙点头答应。

  起初在德国的日子里顾城都能按时的收到英儿的来信,可越往后信就越少,以至于后面一封信都没有再寄来。

  

  这让顾城无比的焦虑,迫切的想要知道远在激流岛的英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可由于学习不能中断,顾城便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全部打在了妻子谢烨的身上,并命令她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将英儿带回。

  但当谢烨好不容易找到英儿时,为了摆脱和顾城的这段感情英儿已经闪婚嫁人,看到木已成舟她只好硬着头皮回了家将消息告诉丈夫。

  

  毫无疑问,换来的又是顾城的拳打脚踢。

  此后的日子里顾城始终都接受不了英儿的离开和背叛,他写下了《英儿》这本书,更让人无语的是它是由谢烨来代为整理的。

  正妻整理丈夫对小三满含爱意的话,一字一句都像是对谢烨的讽刺。想必即便是再浓厚的爱意,也会在这般折磨下消失殆尽。

  

  顾城永远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靠着他那虚无缥缈的文字汲取营养。但谢烨不同,她是一个女人,她需要被爱、被在乎,可这一切显然是顾城给不了的。

  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下,谢烨和一个名叫大鱼的男子相爱了,在大鱼的身上她体会到了久违的关切和爱,此刻她确定自己和顾城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的事实。

  回到家中谢烨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自己爱上了别人,要离婚的诉求,这一消息让顾城更加的封魔了,他是万万不会答应离婚的。

  

  面对如此执迷不悟的顾城,谢烨也没有多言,收拾了一些行李离开了家。

  等到她再次回到家中时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暴怒之下的顾城拿起斧子对着谢烨一阵砍,使其倒在了血泊中。

  事后反应过来的他第一时间打了救护车,在等待医生和家人到来之际匆忙的写下遗书后自尽了,独留下了那个他极其厌恶的儿子。

  

  纵观这场悲剧,无疑是因为顾城的偏执的性格造成的,诗歌中的浪漫掩藏了一颗自私的心,正是因为他极端酿成了今天这不可挽回的后果。

  小木耳一直都是跟着姑姑在新西兰生活,这一点始终没有变过。值得庆幸的是在他的身上并没有一丝顾城的影子,有的只是遗传了其聪慧。

  为了保护小木耳的健康成长,家人十分默契的隐瞒了其父母的死因。

  

  长大之后的小木耳为人十分热情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完成学业后,在一家大型公司担任工程师一职,如今也有了妻子孩子。

  虽然从小接受西方教育,但骨子里却流着中国人的血,为人父的他有了想要到中国追寻亲人足迹的想法。

  本就不同意的姑姑难抵他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而这一次的寻访他只见到了素未谋面的爷爷奶奶。

  

  本来很想去看看姥姥姥爷却被舅舅们给拒绝了,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小木耳,只是单纯的怕老人触景生情。

  当然这一切的缘由都未给小木耳说起。

  顾城的一生皆有性格所致,儿子小木耳却在姐姐的保护下即使失去双亲也未曾有异样,承载着周围所有人的爱快乐的生活着,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复旦管院和哲学院共办“泓复学堂”,人文教授带管院学生读24本书
下一篇:《商演主持一本通》《商演主持全台词》新书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