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我 把 “兴 趣” 变 成 “专 业” 》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23考研基本已经告一段落了,大部分同学都已经结束了复试和调剂,收到了拟录取通知。明晚20:00有一场你们喜欢的「连麦直播」一起聊聊:除了考试,还有什么能让我们变更好?除了考试,我们又该如何检验生活的阶段?

  这几天跟大家讲了很多关于“非全”、“双非”的话题,一方面是想给调剂的同学一些建议,另一方面,也是给24考研的同学做个参考。除了择校,考研人最关注的问题莫关于专业选择

    换专业跨考,原则上当然是可以的,很多同学可能不是很喜欢本科的专业,那我们完全可以趁着考研的机会,去自己真正想要学的专业就读。但是跨专业同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意味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一年的时间内,学完别的同学四年的专业内容,算得上是不小的挑战。而且很多想跨专业的同学,对“跨专业”这件事不是那么了解,也不是那么清楚到底要怎么去备考。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关于“跨专业考研”这件事

  01

  把握好专业“跨度”

  考研的专业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学科(理工农医)和社会人文学科(其他专业)两类。

  ? 理工科一般都要考数学,另外相对来说理工科对于知识的积累,也有一定的要求。? 本科文科专业的同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重新开始学数学是很有挑战性的。

  ??数学是考研公共课中难且容易拉分的科目,数学不甚得心应手的同学可以选择避开数学而跨专业不考数学的专业。

  02

  不要盲目跨考

  大家在跨考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个专业的知识我是否能消化吸收、我对这个专业的热情是否可以抵抗备考的困难、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考上的几率又是多少...这些问题并不是在“劝退”大家,而是希望同学们所做的决定是经过慎重思考的。如果想清了这些问题,还是坚定不移地想选择跨考,那不妨一试。

  03

  提前了解院校跨考政策

  不同学校对专业跨考是有自己的限制的,一些院校会直接说明:某专业只接受本科专业相近的考生报考。所以大家在决定跨专业考研时,可以先看看自己目标范围院校的《招生简章》,对你要跨考的专业有无专业背景要求。

    (图源: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聊完了跨考的注意事项,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

  跨考的同学们该如何确定专业?

  

  1.就近原则?就近可不是选地址,而是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气转电子等。

  总而言之,最好能够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复习的时间很紧张,要复习的内容多,走“就近路线”无疑会有一些优势。

    ?2.备考难易程度??实力不是特别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比如金融学,这个专业很有诱惑性,但这个专业对数学要求很高,要选这个专业就得有很好的数学基础。

  ?要保证自己的学科基础打得牢。因为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起点很高,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也较高,这个阶段导师基本不会再讲基础理论知识。

  4.发展前景原则?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是跨考的同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要对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

    ?5.想好你的跨考目的?考研的主要目的对同学们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

  ?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那么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如果目的是考上,那你就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之前有同学问:

  在自己的不断学习中,

  发现

  自己对某一社会学科专业很感兴趣,

  但与自己目前的专业并不相关,

  不知道该不该尝试这条道路

    我有几点想法想交流一下:

  1.关于社会学科:

  当一个老师,或者是作者,特别善于深入浅出地去讲授社科知识的时候,我们都能听懂,觉得有趣,因此很容易会误判,觉得“我适合研究这个”。

  比如你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你觉得历史真有意思,想学历史;你听了张三讲法律,你觉得法律真好玩,想学法律。

    但这些离真正的学术研究都出入很大,它们能起到启蒙的作用,等你扎进去了,就是另一回事了。?2.关于考研跨专业:因为被启蒙了,感兴趣了,该不该跨考这个专业呢?我的建议是:别只读畅销书,可以去找一些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来读一读,如果仍然觉得有意思,那基本就是真的有天赋了。?3.关于兴趣:很多感兴趣的东西,未必一定要成为专业的,如果大家在原有的专业考上的可能性更大,建议把兴趣只当兴趣。比如,我对历史感兴趣,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并不妨碍我在可以的条件下去阅读,去思考,甚至去写作

    总之呢,大家在决定跨考前,

  一定要考虑实际情况报考,

  而不是脑袋一热,

  只是因为喜欢就报考。

  过去的经历并不是智慧,

  而是弥足珍贵的素材。

  需要我们更加具体地去审视它,

  只有这样才会对未来真正的大有裨益

  

上一篇:玉溪dna亲子鉴定中心机构地址(玉溪市权威亲子鉴定中心)
下一篇:“巡考”路上的追梦者值得尊重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