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必看:政治考点记不住?5种方式教你烂熟于心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25
手机版

  考试结束的广播声结束后,文科考生在校园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得文综者得天下,得政治者得文综。”

  提到文综,总是有一些过于片面化的看法:”死记硬背“、”文科就是背诵“……

  不可否认的是,背诵能力确实是文科的一项基本功,但并不是人人都是记忆大师。

  面对需要理解并背诵的繁杂知识点,”背完了就忘怎么办?背了但是考场上想不起来怎么办?

  这些情况才是文科学子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高中政治课为例,总结以下5种背诵方法,希望带给苦于背诵的同学一些启发。

  1.整理框架,系统分类。

  政治背书前,必须要整理框架。这是政治知识点的构成规律决定的。

  政治课考察的知识点,不像历史有清晰的时间线可以作为辅导来记忆,也不像地理有色彩的图像帮助记忆,通常面对的是经过提炼的一堆“抽象”的概念、意义等知识点。

  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整理框架,系统分类。政治绝不是要背诵整本书的,分类后才不至于凌乱,并且分类的过程强化了对整本教材体系的认知。

  

  在记忆框架的基础上,背诵一些主干知识即可,这样做题时才能精准定位到正确的考点范围。

  例如,必修二整本教材,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整理,总共是4大块,9个方面,24个主题……

  当我们在考试中看到“政治制度”这个知识点时,马上就能定位出考察的范围是第三单元当中的内容,答题方向就不会跑偏,减少背了不会用的尴尬

  2.图像联想,发挥创意。

  

  在背诵时,还可以尝试联想法,编一则故事,让故事尽可能的在脑海中出现图像和画面。

  例如当我们需要背诵以下内容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完善社会保障还要做到权责清晰。”

  我们可以把这段话,想象成下雨天回家的画面:

  下雨天,一家人同时回到家,父母、孩子、老人(每个公民)都不用淋雨了(公平对待、享受社会保障权益)。

  房子很小,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水平与发展相适应)。

  妈妈和爸爸正在帮奶奶洗淋湿的衣服(权责清晰)。

  脑海中有了这组图像,我们现在不看需要背诵的内容,也能大致想起:大家一起进家门(公平对待、享受保障权益),洗衣服(权责清晰),有人站着有人坐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些图像所对应的知识要点。

  3.关联定桩,有序排列。

  

  在背诵一些带有明显逻辑顺序的材料时,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定桩法,也就是让知识点对应着大脑种的记忆编码。

  例如当我们需要背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用定桩法进行背诵。

  首先,我们可以找出身体的5个部分:1.脑袋。2.肩膀。3.肚子。4.腿。5.脚。

  这5个器官的顺序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从上到下的逻辑,非常好记,请先用30秒记住这5个身体部位,这就是我们大脑中的定位桩。

  然后,让我们把相关的概念一一钉上去:

  1.最上面是脑袋(动脑才能创新)

  2.脑袋下面是肩膀(斜肩不协调)

  3.肩膀下面是肚子(吃绿色食品才健康)

  4.肚子下面是两只腿(走出去迈进来才是开放)

  5.脚走累了骑共享单车(共享)。

  现在请问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案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倒着背也试一下?是不是很清楚的记住了呢。

  4.找关键词,节约空间。

  

  在背诵较多的文本时,逐字逐句的背诵难度非常大。

  多数人都会选择找关键词的方法,通常是把一个段落的句首,或者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标注出来,这样可以减少背诵记忆的空间。

  只背诵关键部分,剩下的用自己的话或者材料中的案例分析,进行补充即可。

  5.理解抄诵,反复刺激。

  

  上述几种方法都是背诵时常用的一些方法,但是未必每个人都能灵活运用,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启发的性质更为重要。

  但是抄诵法,一定是无脑背诵的不二选择。关于背诵,我们总是绕不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只有不停的重复,才能巩固已经背诵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选择抄诵的记忆方式,不理解的地方一定去问老师问同学,弄明白之后,想要记得牢固,再去大量抄诵吧。

  

  总之,背诵方法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习惯和实际情况,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文科其实是个非常需要积淀和综合理解的学科。如果你有积淀,且具备在一堆复杂事物中发现规律和联系的能力,善于思辨,不但考试不在话下,日后做调研、做论文也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快去用起来吧。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4考研心理学知识复习:启动效应
下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的责任与方法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