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惊人细节!8本好书帮助我们刷新知识边界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26
手机版

  

  真实的历史故事,有时候比小说读起来更有趣、更狗血,翻开后甚至都停不下来。

  本期书单关键词:【历史故事书单】,8本历史好书,讲透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1《叫魂》

  

  《叫魂》讲述的是乾隆盛世年间的一场荒诞事故。

  1768年,权力与威望达到顶峰的大清帝国,突然被一种“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

  传说巫婆术士们用名字、头发或者衣服作法,就能差遣受害者的灵魂使之发病甚至死亡。

  一时之间,百姓人心惶惶、官员疲于奔命,连庙堂之上的乾隆皇帝都寝食难安。

  事实上,这些本来是地方流民和乞丐的零星骗局,却被乾隆解读成了要颠覆朝廷的大阴谋。

  于是,乾隆下令在全国发动了一场除妖运动,造成了朝野和民间的大恐慌。

  在这场全国性的荒唐闹剧下,乾坤盛世开始由盛转衰,最终酿成大乱。

  2《翦商》

  

  翦商,就是周朝灭亡商朝的意思。

  《翦商》这本书跨度1000多年,一直从夏朝的萌芽,讲到西周的建立

  可以说是近几年关于夏商周历史图书中,最精彩的一部。

  在读历史的时候,我们都了解过夏桀暴虐亡国的故事,却很少考虑原始社会茹血饮毛的社会现实。

  在夏朝以前三皇五帝时期,愚昧无知的原始人一直保持着用活人祭祀的残暴习俗。

  偏安一隅的周国,就是因为要求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进贡作为人祭,才逼迫周造反,取而代商。

  3《漫长的余生》

  

  一名宫女,原本在历史长河中丝毫掀不起任何波澜,却因为一段墓志铭,牵出了整个王朝的杀伐斗争。

  《漫长的余生》,通过对浙江省博物馆的北魏的一名叫慈庆的比丘尼墓志铭解读,揭秘了一段堪比宫廷电视剧的生动历史。

  故事的主角王钟儿,本是南朝中产家庭的富家小姐,却因为战乱,被掠走成为北魏王宫的宫女。

  王钟儿在北魏皇宫里度过了56年的漫长余生,看似平淡,实则是无比真实、波云诡谲阴险狠毒的皇权生死争斗。

  最后王钟儿被迫出家,慈庆就是她成为比丘尼后的名字。

  王钟儿作为一个宫女活到了86岁的高寿,在乱世南北朝也堪称一个奇迹。

  如果没有常景这篇墓志,慈庆八十六年的人生早如轻烟一般散入虚空。

  幸亏有墓志铭,我们得以一窥那遥远且真实的历史。

  4《世说俗谈》

  

  刘勃的《世说俗谈》,是迄今为止解读《世说新语》最好的一部书。

  最擅长讲历史故事的刘勃,可以说三言两句就分裂割据、民不聊生、荒唐淫靡的魏晋黑暗,鲜活完整地呈现在外面面前。

  比如,擅长怼人的刘勃评价曹丕说,“曹丕可有文化了,要不是缺德,可是个好皇帝啊。”

  当然,波澜壮阔、诡谲风云的魏晋历史,绝对不是书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由轻裘缓带的名门士族、不鞋而屐的名流绅士、命如草芥的平民百姓串联起来的。

  事实上,“有意思”的历史,也远远比“有意义”的历史更有生命力。

  因为所谓的意义,可能是暂时的,但是有意思的故事却会永远“有意思”下去。

  魏晋的故事其实与我们的故事一样,是追寻有意义的人生,还是选择有意思的生活,需要我们深思。

  5《天朝的崩溃》

  

  《天朝的崩溃》讲述的是一场人人都知道的战争——鸦片战争。

  很多人以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我们武器没有对方好,

  其实大错特错。

  清王朝的失败几乎是历史必然。

  僵化的制度,欺上瞒下的官员,沉浸在天朝美梦里不愿醒来的统治者们…….

  是他们合力将这场战争带向失败!

  如果不愿意一一正视,就失去了以史为鉴的意义。

  一个失败的民族在战后认真思过,幡然变计,是对殉国者最大的尊崇、最好的纪念。

  6《显微镜下的大明》

  

  要想读懂大明王朝,不能只关注于朝堂,还要倾听最底层的呐喊。

  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在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中,还原了最真实的历史规律。

  比如,《彭县小吏舞弊案》中,县衙官员相互勾结,每天忙着寻找合适的百姓来索贿赚钱。

  一个芝麻大的基层小吏,稍微使点坏心眼,稍微在公文上改几个字,就能决定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再比如,《婺源龙脉保卫战》中,科举大县婺源忽然一个举人都考不中,当地读书人却说山上凿山烧石灰的百姓,挖山破坏了婺源的龙脉。

  一边是科举士子们的前途,一边是穷苦百姓们的生计。

  在一个个案件中,不仅仅展现了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还有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即将湮没于宏大历史中的声音。

  7《危机与重构》

  

  大唐,一个让多少人魂牵梦萦的时代。

  为什么一场明明被平定了的安史之乱,会被很多人认为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命运关键?

  原来,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

  但是,之后导致的军阀林立、藩镇割据,不但让大唐的国力一次次消耗,最终走向灭亡,更促成了后来大宋重文轻武的思想。

  中央与地方斗智斗勇的内耗,才是彻底改变整个帝国走向的根本原因。

  8《弃长安》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急转直下的伤痛。

  即便是繁华如盛世长安,也抵不过叛军几个时辰到攻击,看似坚固如堡垒的城墙依然会片刻倾塌。

  在大唐的剧变中,帝王、宠妃、储君、宰相、边将、诗人、宦官……每个人都深陷于走不出的盛世困境,每个人都在寻路突围,每个人都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如果晚年的李隆基没有那么刚愎自用,如果杨国忠不是为了证明自己、非要“逼”安禄山谋反,如果……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一夜之间,长安成为了盛唐的弃子。

  所谓大唐帝国的荣耀,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翼展未来”春季国际学校联展|上海常青藤学校校长吴洁
下一篇:2023“艺启未来”儿童美育项目在内蒙古启动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