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怀化人|吴培芝,一笔一画侗乡情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4-28
手机版

  文/图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甘乐

  【人物简介】

  吴培芝,女,1955年出生于怀化新晃,祖籍贵州玉屏,号夜郎山人。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国家高级美术艺术传承师,国际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画家,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国礼艺术专家,中国书画行业研究员。曾任《中国美术家》杂志社美术编辑。

  

  (吴培芝近照)

  先后荣获“优秀艺术家光荣勋章”、“艺坛领军人物荣誉称号奖”、“艺坛书画领军人物奖”、“中华艺坛爱国形象大使”、“中国首批优秀人才先进模范”等荣誉称号。其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史》名人录、《世界艺术年鉴》及CCTV智慧中国《名人辞典》录。中华艺坛聚焦艺术家。2022年12月29日,以“中华国礼艺术专家”身份出席中非52国国际高峰论坛会议,2023年荣获“精忠报国”国际影响力艺术家荣誉称号。

  

  (吴培芝的部分作品集)

  去年9月下旬,北京多条地铁线站台的电子屏幕上,相继推宣怀化新晃籍国家一级书画家吴培芝创作的国画作品。过往行人被电子屏幕展示身着民族服饰的书画家肖像和颇具特色的《侗家合拢宴》、《侗妹出嫁》等书画家代表作品所吸引。不难看出,过往地铁线上的行人,对站台电子屏幕推宣名为《艺脉相承》主题巡展、艺术家姓名、代表作品、作品年代等醒目字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培芝的瓷板画《江山》)

  北京画画绘蓝图

  2008年9月,吴培芝告别怀化实验学校,北上北京发展绘画事业,成为众多“北漂族”一员。

  为什么去“北漂”?吴培芝的理由很简单,在怀化工作三十年,相信自己能够走出去,相信自己在北京大舞台能够施展艺术才华,描绘出意念中的那一幅美好蓝图。

  “在北京发展不容易,潭水很深,画画高手如云,只有加倍付出心血,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吴培芝说,她到北京创作的的第一幅作品就是《侗家女写故乡》,之后,她创作了类似侗族题材的系列作品《侗歌向着北京唱》《侗族大歌》等等。

  “这画真好,书香飘千里,浓墨重彩,墨彩交融。侗族风情与山水花鸟能融为一体,又有自己的绘画语言。”在北京15年,吴培芝的绘画作品得到齐派艺术传承人娄师白的高度评价。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培芝毕业于怀化学院美术系,师从我国著名国画家易图境。

  实际上,北漂之前,吴培芝经常深入新晃、芷江、通道、靖州侗乡写生,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加上自己的创作感悟、激情,逐渐形成了与易老师相近,又不一样的绘画风格。

  “在北京画画,经常回家乡写生,感动于民族的、浓浓的侗乡情景,因此绘画出来的色彩很跳跃,同样也能展示出女性对色彩的敏感度和独具女性的色彩美。”吴培芝谈起创作的感受。

  近年来,吴培芝绘画创作丰收。先后在香港和北京李可染画院举办个人画展,在国家邮政局出版发行个人肖像邮票,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名家经典对话》专访等。

  

  (吴培芝的侗乡风情画《侗妹出嫁》)

  传承瓷画展新枝

  吴培芝深造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对瓷画绘画颇有研究。

  3月下旬,记者寻访到醴陵“汉博精瓷工艺厂”吴培芝绘画工作室,探秘吴培芝经常在醴陵传承瓷画艺术的艺境和瓷画世界。

  吴培芝的瓷瓶画绘画工作室,矮层砖木房,10来个平方米。墙面陈旧白色,屋子中央和两面墙边,堆放着形态各异的生产品瓷瓶和绘画瓷瓶;连接里屋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尊“毛主席画像”,矮小窗户旁边立着一台陈旧的空调设备。

  吴培芝的瓷瓶绘画工作室,严格的说,是企业家、有识之士认定吴培芝绘画风格定制所需瓷瓶画进行创作的场所。

  “釉下五彩,是陶瓷艺术上的一朵奇葩,不仅胎质美、形体美,而且工艺美。这种工艺与绘画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用国画的形式、国画的笔墨,展现在洁白如玉的瓷器上。”当天下午,吴培芝向记者讲解瓷瓶画的工艺特色。

  吴培芝的瓷瓶画开创了醴陵瓷瓶侗族风景画风,慕名拜师学艺者源源不断,促使吴培芝严格收授徙弟学画瓷瓶画。一年多来,在她的精心传授下,一个个学生茁壮成长。

  湘潭企业家刘敏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刘文婕去年7月拜吴培芝老师为师,学习国画绘画艺术,今年3月已陆续向吴老师深入学习几堂课,在吴老师的指导下,也画制了几副瓷瓶画,画风端正,进步明显,喜得吴培芝老师的好评。

  “我的瓷器画风格明显,很跳跃,也体现出漂亮的色彩。”吴培芝介绍,自己自信的色彩,绘画在洁白如玉的瓷器上,格外好看。通过1380度的高温,在釉的作用下更加完美。

  吴培芝坦言,自己的瓷器绘画作品在新加坡、日本等国内外很受欢迎。自己带学生带徒弟,也将自己美好的心情、端正的绘画态度、对艺术的态度,以及艺术的技法、技巧传授给学生弟子们让他们感受艺无止境的魅力。

  

  (吴培芝的侗乡风情画《吊脚楼下过家家》)

  大象无形却有形

  “构图精美、张力十足;墨彩缤纷、灵秀盛人;画面精神饱满、充分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和巾帼气度。”我国一些著名人士,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吴培芝的侗民族风情绘画作品。

  据了解,之前,吴培芝的一些侗民族风情作品被《中国书画报》连续刊载发表,中国妇女报作专题报道,军事博物馆专题展出,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中国奥组委特意收藏。

  仅翰海文化研究院出品的中国美术大观名人录《吴培芝国画作品精选》20幅作品,其中就有9幅侗乡人物(民俗风情)作品:侗乡合拢宴、侗家女写故乡、花季(绣侗锦)、瑞雪迎春、吊脚楼下过家家等等颇具民族特色。无论人物、山水都有家乡的影子

  “几十年来,我从末放弃自已喜爱的行业。绘画是天人合一的具象,大象无形却有形,绘画是很艰难的旅行,应该走正义的、传统的文化道路。因为传统的绘画保留中国画的笔墨根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我的绘画一直在快乐中进行。”吴培芝认为。

  在大自然中寻找,在自然中探索,在大自然中找规律,在大自然中找灵感,一直是吴培芝绘画的核心动力。她说,近些年来参加国际画展,在香港和北京搞个展都是如此。

  “对我的绘画,专家们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在手法上采用了草书手法,用草书手法画山、画水、画鸟、画人物,恰到好处。”担任过《中国美术家》杂志社美编的吴培芝,对侗族风情绘画感触很深。

  “民族的绘画就是世界的,我们的作品要让人民所喜爱。从我今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开始,我肩负的使命更重要了,也从此刻起,我更加坚定自己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人民艺术家’。”吴培芝感言,去年,因为她的《侗妹出嫁》《侗家合拢宴》被北京多条地铁线反复推宣后,她被选入“中华国礼艺术专家”,也以此身份出席了52国国际高峰论坛会议,成为“国家艺术形象大使”。

  “北京是我的舞台,我在这个舞台尽情施展才华,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侗民族文化,也竭尽全力将侗民族文化向全球推宣。”吴培芝告诉记者,她最近在配合麻阳做长寿文化的绘画展示,配合新晃做侗民族文化的绘画展示,其目的就是让怀化多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

  

  (吴培芝的侗乡风情画《侗家合拢宴》)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全环境立德树人】单词竞赛展风采——2022级开展英语百词竞赛活动
下一篇:展示风采 “艺”起成长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美术组星光杯赛课活动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