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代表,在北京见上面了,中美关系破冰,风向已经出现?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5-02
手机版

  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日前应约会见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官方公报指出,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会议现场照片】

  字数越少,事情越大。尽管官方的公报就这么几句话,但背后所蕴含的信息量,可以一点都不少。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与外国驻华使节保持沟通联络,属于中联部的职责之一,并且相关新闻一点也不少,只不过我们平常注意不到而已。但目前紧张的中美关系,以及两国高层近3个月没有任何正式外交接触的情况,无疑给这场平常的双边接触增添许多不平凡的意义。

  另外,公告中明确指出,中方这次是“应约”会见的美国驻华大使,也就是说,这次对话是美方主动提出邀请的,中方则是答应了美方的请求。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点,那就是美方对中美恢复接触的愿望十分急迫。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的确,在最近3个月期间,美国方面是不断在呼吁“中美应尽快恢复沟通”的。2月初“气球事件”的爆发,不但让布林肯被迫取消了访华计划,也让中美好不容易才有所缓和的关系再次跌入了冰点。随后美国方面多次强调“布林肯的访华计划没有取消,只是被搁置”,并向外透露财长耶伦以及商务部长雷蒙多也有意访华。另外,白宫方面还几次表示“拜登愿意与中方再次通话”。

  然而,对于美方所释放的信号,中方的态度一直都比较谨慎,保守,很少有正面的回应。但从最近的一些消息来看,中美沟通停滞的局面正在被逐渐打破,双方正在一些特定领域谨慎地恢复接触。除了刚开始提到的中方与美国驻华大使的接触,还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首先是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日前表示,他本人已经受邀访华,并将与中方就气候问题进行双边会谈。他表示,希望此次会谈会有助于修复中美关系,并推动两国在其他全球问题上的合作。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气候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2021年3月中美双方在安克雷奇不欢而散后,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就是克里在4月份的应邀访华,而他本人也成为了首个访华的拜登政府高级官员。去年8月份佩洛西窜台后,作为反制,中方叫停8项中美沟通与合作机制,而在11月的巴厘岛峰会后,这8项机制中唯一被恢复的一项,就是中美气候商谈。

  如今克里又受邀访华,恐怕意味着中美关系或许将迎来新的变化。而克里本人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能借助此次访华让中美关系回到两年前的水平——很显然,他是指两年前的那次访华之旅。

  

  【气候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

  还有一件事值得关注。中方日前确认,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上周与美国商务部官员在北京举行了会面,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等事宜交换了意见。实际上,美国商务部官员访华的事,美方那边很早就传出了消息,但中方当时没有作出回应,直到一周后才正式确认此事。这个时间点,正好赶上了中方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以及克里收到访华邀请。如果不是巧合的话,那么这其中的意味,可以说就非常明显了。要知道,对于一场在一周前举行,而且级别并不算高的双边对话,中方完全可以不对此进行确认。

  多个信息表明,中美关系长达近3个月的僵局,如今有了破局的迹象。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一破局的过程中,中方的行动非常谨慎,着手破局的领域,是双方共同话题相对较多的气候与经贸领域。而至于美方多次提到的高层访华,以及中美通话,中方依旧没有给出任何正式的回应。

  

  【美方还是需要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

  中方为何如此谨慎?原因很简单,不是中方不想推动双边对话,而是美方没有拿出相应的行动或者表态,来让我们相信中美能够在未来达成有建设性的共识,并且美方后续也能够将这种共识做到真正落地。换句话说,美方需要做的,不是当着众多媒体的面大喊“中美需要尽快沟通”,而脚踏实地地拿出行动,重新恢复中美之间最起码的政治互信。

  然而从目前来看,在“反华”已经成为美国政坛“政治正确”,两党争斗加剧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拜登政府想要拿出实际行动,所要面临的困难将是非常巨大的。不论是“气球事件”,还是蔡英文窜美,拜登政府目前都没有给出一个令中国满意的答案,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想被共和党扣上“对华软弱”的帽子。

  简而言之,拜登政府未来在处理中美关系的时候,会在对华务实与“政治正确”两者间寻求一个相对的平衡。而在这个平衡达到令中方满意前,双方的接触很可能会长期保持在一个非常谨慎的状态。#百家快评#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年心里咨询师怎么自学?个人如何报考?
下一篇:山东烟台突发山火,嫌疑人落网!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