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辍学打工,28岁火遍全网:你越不将就,越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作者:仙贝(富书专栏作者)
越不将就的人,越找到人生方向
当下众多视频博主中,李子柒堪称“中国的代表”。
这个90后姑娘,靠自己的双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方向,更走出了国门。
她说:“我虽不过是凡尘粒子,可就是这样小小的一粒凡尘,也想在有限的生命力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
然而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过世后,继母对她更不好。
后来,李子柒被爷爷奶奶接回去抚养。
李子柒的爷爷是村里的乡厨,会很多菜式,平日里除了下地,还会编制竹器,李子柒跟着爷爷学到了很多。
14岁那年,李子柒的爷爷去世,李子柒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
她睡过公园的长椅,啃过两个月的馒头,她做过饭店服务员,但一个月只有300块工资,学了打碟,成为了一名DJ。
2012年,李子柒奶奶生了一次病,她担心以后会后悔,于是抛掉所有工作回到奶奶身边。
后来,机缘巧合下,李子柒开始接触视频领域。
刚开始时,李子柒连专业的视频剪辑都不懂,只能依靠傻瓜式的手机软件剪辑视频。
一个十分钟的视频,别人可以一次性完成,可是李子柒却要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剪辑,每一个视频都要花两三天的时间。
后来,在朋友的指点下,李子柒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单反相机和三脚架。
在李子柒的电脑里,密密麻麻地躺着两万多条视频素材。
那条全网播放量5000万的兰州牛肉面视频,是她特意跑到甘肃的面馆去学的。
一开始师傅不愿意教她,她软磨硬泡了一天,好不容易才让师傅愿意教她,可是更难的还在后面。
一个月的练习,每天拉面拉到胳膊发酸,一个拉面的镜头拍了200多次,废掉的面团她自己吃了半个多月……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被生活折磨的女孩儿,14岁辍学闯荡社会,29岁却成为全球超级IP?
2020年4月29日,李子柒YouTube粉丝破千万,成为历史上首个订阅破千万的YouTube中文创作者,全网粉丝破亿。
面对如此斐然的成绩,李子柒曾说:“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不同,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所谓内容生产者应该产出什么样的内容吸引观众。”
她所做的一切,全然出于自己的内心,她真心诚意把视频创作当作一份事业。
李子柒在微博中写道:人生的种种经历都是一种机缘,冥冥指引你走这条路。
叔本华说:“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象。”
越不将就的人,越不安于现状,越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越不将就的人,越能坚定信念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被称为“创业教父”。
1988年,马云找工作被拒30多次之后,终于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谋得一份教外语的教师工作,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不甘寂寞的他还去找了不少兼职,并利用课余时间去给来杭州旅游的外国游客当导游。
因为这个契机,马云在西湖边发起了第一个英语角,更为他开创另一番天地开了一扇窗。
当时经营艰难,实在不行的时候,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后来马云回忆起这段时光时,他说:“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在马云的概念里,“向前看”才是最重要的。
1995年,马云得到一笔意外的收获,他凭借翻译事务给自己带来不小的名气,这让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找到了他,并聘请他为翻译去美国收账。
就是这样一次“遇见”,给马云带来了一生的影响。
他好奇地让朋友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啤酒”这个单词,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完全没有中国啤酒的身影。
当时他就想,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可以利用互联网帮助中国的公司为世界所熟悉。
这个想法在当时来说是“荒诞”的,然而作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的马云果断辞了职,借了2000美元,1995年4月开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批网络公司之一。
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府站点。
而后来他拒绝了雅虎、新浪的高薪邀请,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
2003年7月,马云和投资者推出为消费者服务的淘宝网,2004年推出网络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
此后,马云的线上商业帝国不断壮大,让全球中小企业都站在同一个平台平等交流这个最初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马云说:
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的才华成反比。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正如德国作家歌德说:“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越不将就的人,越能坚守心中的信念,不管脚下有多少荆棘,依旧所向披靡。
越不将就的人,越能成就自我
提起苏明娟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她却是很多人眼中的“大眼睛女孩”。
1991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拍摄了一组“我要读书”的照片,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个小女孩,手里握着笔,齐肩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着镜头。
解海龙在一次采访中说:“26年前,他去到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在一所学校里看到了正在课桌上低头写字的苏明娟。”
“正巧她一抬头,我发现她那双非常漂亮的眼睛,特别纯真,有一种直抵人心的感染力。”
解海龙深受感动,按下快门键,留下了这个美丽的画面。
多年过去,当年的农村小女孩已然亭亭玉立,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她曾在接受采访时候回忆当年拍照的情形:
我记得解叔叔来拍照,是在1991年2月,刚开学不久。那时从梅山镇到桃岭要先坐船到梅山水库下,再走十来里山路。我和同学一起去上学,走过码头,正遇上他从码头下船。我才一年级,长得又矮小,落在最后面,解叔叔走着走着就注意到我了,跟我到了张湾小学。
苏明娟说她当时并不知道被拍进了镜头,直到3年后,她收到一份报纸,上面印着那张“大眼睛”照片,她才得知。
这张照片可以说改变了苏明娟的一生,也改变了她所在的张湾村。
后来这位“大眼睛女孩”成功逆袭,她告诉我们:出身不可选择,命运可以改变。
她讲述这张照片给她带来的改变和影响:“1994年李万的解放军给学校写信,还寄来了有我照片的报纸。他说请学校帮他找找有没有这个小女孩,他愿意资助她到小学毕业。3年前的事,老师也一下子弄不清是谁了,就让同学自己认。”
“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因为照片上的红格子衣服,是我妈妈缝制的。那件衣服我特别喜欢,打了补丁也不舍得扔,就回家把那件衣服找出来给老师看。”
苏明娟曾表示:“我们这批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孩子是非常幸运的,所以我们必须感恩,并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多做一些好事,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29年前,照片中的苏明娟才8岁,那双略显黝黑的小手正在做笔记,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穿透了人们的心灵深处,触动了国人深埋心底的感动与怜爱。
一头蓬乱的头发和周遭艰苦的学习环境,更映衬出自内心求知的渴望。
正是因为这张照片,苏明娟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很多人回忆,人生中捐出的第一笔钱,就是在看过她的大眼睛后捐出的。
之后,在众多热心人士的捐助下,苏明娟通过自已刻苦学习,于2002年考入了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
上大学后,苏明娟就开始用自己微薄之力,致力于扶贫等公益事业,将学校每个月资助的900元补助分给其他同学,而且坚持勤工俭学,帮助山区的孩子。
苏明娟深知贫困孩子的无奈和心酸,以及对改变自己的迫切渴望,她知道,在她的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跟她一样不愿意向命运屈服,不愿意将就此生的贫困小孩,她一直努力,热心公益事业,希望能帮助他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不愿意将就是为了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有的人不愿意将就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有的人不愿意将就是为了给他人带来温暖,实现自我价值。
作家蒋勋在《孤独六讲》中写道:“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却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越不将就的人,越能保持动力,一直在寻找生命的真谛,不断创造成就自我的可能。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提出“青蛙法则”。
所谓“青蛙法则”,是指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锅里,它会立即跳出来,死里逃生,而把另一只青蛙放在温水锅里,它竟无动于衷,当水慢慢加热时,它已无力逃脱了。
从此法则中不难看出,无论何时,切忌安于现状,要保持对生命的动力,未来的向往,不将就于当前,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日本导演北野武曾说:“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只有不断向前,才不会止步于前;只有不将就,才能有所成长。
正如作家阿瑟·克拉克所说:“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越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的人,越不会将就,越不安于现状,永远保持活力,调整我自状态,迎接更好的自己。
越不将就的人,越不安于现状,越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作者简介:仙贝,富书专栏作者,写作变现实战营学员,个人成长领域创作者,专注个人成长,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福建江夏学院古今泉斯商贸往来英语视听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类采购项目采购公告
下一篇:跟小学课本同步的英语软件都有哪些?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