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苏省高考女状元,遭遇多所985名校拒绝录取,成为“最惨状元”!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5-11
手机版

  原标题:江苏省高考女状元,遭遇多所985名校拒绝录取,成为“最惨状元”!

  炙手可热、万众瞩目的每年各省高考状元,都是北大清华等985名校争相抢夺的优质生源,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惯例。然而,2023年江苏省文科状元白湘菱,竟然被国内众多985名校接连拒之门外,被一众网友戏称高考历史上“最惨状元”。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遭遇清华北大拒之门外,被戏称高考历史上“最惨状元”

  白湘菱参加2023年江苏高考时,江苏省所采用的是“3+2高考”模式,即学生在参加语数外考试,包括语文和数学的满分160分,英语120分儿,附加题40分儿,再选取其他两门选修课程进行考试即可。虽然这两门选修学科不计入高考总成绩之中,但需根据有关等级分别划分为A+、A、B+、B、C+、C等六个等级。

  按照历年来的惯例,北京大学在录取江苏考生时要求:除了要求必须达到语数外的高考分数线之外,考生的两门选修课成绩必须达到“A+”级以上。而白湘菱的高考总成绩高居江苏省全省文科第一,但由于白湘菱的两门选修课之中历史这一科目成绩只是“B+”级,正是由于他历史成绩的拖累,北大清华均未向她发出录取通知书;

  与此类似,国内大多数985重点高校也对选修课成绩均有明确要求,至少要达到双A等级。由于国内C9高校联盟,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选修课成绩有较高要求,这意味着白湘菱将无法顺利进入国内大部分985顶级优质高校。

  江苏河南二省由于历年来高考考生众多,一直被公认为高考难度最高的两个省份,能在这样高手云集的高考大省获得状元,那是相当的不易。

  好心态是白湘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大制胜法宝。尽管选修课历史只得了B加的成绩,但白湘菱却从从来没有因此而产生任何不良情绪。

  据老师和同学透露,白香菱之所以能在高考大战中超常发挥,皆得益于她平时的好心态和她长期的刻苦用功。老师和同学们都公认,白湘菱不仅学习成绩非常好,个人性格和日常言行也一直非常稳健。

  大多数考生在高考大战来临时,大多都会心情非常紧张,导致在考场上发挥失常。然而,白湘菱心态却能始终保持轻松状态,在高考中她总是以我为主,抱以平常心答题,这才是她成为江苏省文科状元的最大法宝。

  然而,寒窗苦读,悬梁刺股,做了3年冷板凳的白湘菱在成为高考状元之际,却不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让她难免会心里一时有些难过。

  迎来最好结局:有幸被香港大学抢先录取

  正当白湘菱进退维谷之际,远在祖国南端大鹏半岛的香港大学却独具慧眼,不拘一格,毅然向她热情地伸出了橄榄枝。

  作为一所享誉世界的全球知名高等学府,香港大学在学术研究上素来具有前沿性、国际化的先天优势,其医学、商科、人文、政法在亚洲乃至全世界享有盛誉。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QS亞洲大學排名第4位,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21位,并拥有5个地方重点实验室。

  香港通用粤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由于白湘菱对粤语非常生疏,这反而鞭策着她不断加强英语学习,每天都要坚持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好在白湘菱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及不错的语言天赋,进入“港大”短短几个月里即已克服了语言方面的障碍,能全程毫无障地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显示了她强大的学霸学习能力及优势。

  如今,她的英语口语已经达到了较高较高的水准,这让他在香港大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不仅可以尽情遨游在香港大学的这个知识的海洋中,更是结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朋友。

  就读“港大”的白湘菱已经渐渐褪去了高中时期的稚美,从一个青涩的高中女生,蜕变成一个落落大方、处变不惊、青春靓丽、亭亭玉立的时尚姑娘。在香港大学美丽的校园中,正享受着香港大学的“骄子生活”,整个人也变得更加清新脱俗,如鱼得水,神采飞扬,春风得意。

  如今,白湘菱已在香港大学金融系度过了三年的大学生涯。看到国外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业及教育水准最高的高校金融专业,她准备下一步到国外常青藤名校去留学深造。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白湘菱的求学之路尽管比较坎坷,但是好事多磨,风雨过后,终于迎来了绚丽的彩虹。白湘菱已经用行动和事实向世人证明,她不但能成为江苏省的文科状元,更可以继续成为香港大学中左右逢源、成绩骄人的“超级学霸”。

  “高考状元”为何未能保送清华北大?

  如果白湘菱曾获得过高校认可的国内重大比赛的奖项,或许还有破格录取的机会,甚至有网友说,连京东老板娘奶茶妹妹章泽天都可以保送清华大学,为什么白湘菱作为高考状元却没有被保送北大清华呢?

  殊不知,奶茶妹妹之所以能被提前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是因为她早在高一即已荣获全国健美操亚军,获得地方“二级运动员”称号。

  由此可知,这些保送生根本就不必参加高考,因为他们早在高考之前即已被确认了保送名额。如果白湘菱曾获得过高校认可的国内重大比赛的奖项,或许还有破格录取的机会。而白湘菱参加的却是正常的高考,从没参加过什么国内国际大赛拿过奖项,也没有什么体育特长,因此并不符合保送生的条件。想要进入理想的高校,白湘菱就只能靠她的高考分数及其他各项考核标准均全部达标。

  长期以来,为了不拘一格,选拔英才,我国高等院校实行了“保送制度”。据国务院、2023年的有关规定,符合以下几类情况的考生可保送名牌高校:

  第一类,在校期间不论学习成绩还是文体各方面均表现出色的,由学校主动推荐,可以保送高校。例如,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撒贝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保送“北大”的;

  第二类,文体类项目非常优秀的人才,获得地方级运动健将称号,参加奥运会、亚运会或全国运动会,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类大赛中获奖;或在某项乐器大赛中获得过重大奖项等。例如,“京东”老板娘奶茶妹妹就属于这一种情况。

  第三类,在某一学科上特别出色的学生。例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工程等学科上具有明显天赋或特长。例如,高中阶段拿到过全国或国际奥数奖牌,或参加过其他学科国际赛事且获得过奖项等;

  实践证明,那些真正符合报送条件,在全国大赛中获得金牌而被保送名校的报送生,并不是靠什么运气,而是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实力。

  其实,“保送”选拔人才制度古已有之,古代的保送制度被称为“神童举”。

  据《汉书》和《后汉书》记载,汉朝就有谢廉、赵建二位神童通过了“神童举”专项考试,被推荐为童子郎,先人一步做了官;

  至唐代,“神童举”保送制度也逐步正规化、流程化,与秀才、明经、进士一道被列为每年都会举办的正式科举项目;

  宋代以后,尽管不再将“神童举”设为常规科举方式,但年龄却被放宽到15岁以下。在各地选出能赋诗通经的神童之后,再送往帝都接受天子的亲自“殿试”,考察的内容也与之前各朝差别不大。例如,北宋著名的文豪、高官晏殊就是早在14岁即已通过"神童举",被授予“进士出身”,获赐“秘书正字”而正式步入仕途;

  到了南宋一朝,“神童举”再次进行了重大改革,不再有“文考”,还增加了“武考”,而且女童也可以参与“神童举”选拔。据史书记载,公元1174年有一个叫林幼玉的9岁女童,就通过“神童举”获得了“进士出身”,还被封为“孺”,成为南宋时期名动一时的女神童。

  但相比现代“保送制度”来说,中国古代的“神童举”的确不大靠谱,从来都没有选拔出什么真才实学、政绩斐然的人才,所以到了明代即被彻底废除。

  只可惜,近年来“保送制度”出现了一系列乱象。自从2000年湖南曝出“保送生造假”八卦之后,导致此后地方2023年便连年收紧了保送制度。这将对“教育公平”产生促进作用。

  平心而论,任何一项制度的创立之初,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任何一项制度也绝不会有利而无弊,也绝不会有弊而无利。

  作为一种高考制度的有益补充,“保送制度”既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吸纳“顶尖生源”的机会,也为那些具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力的学子提供了进入名校深造的机会,有利于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对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

  结语

  早在200年前,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即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远见卓识与警世呐喊。时至21世纪的中国,更是应该见贤思齐,与时俱进,不拘一格,选拔英才!

  要知道,即便看似再公平再完美的一国教育制度,一旦陷入固步自封僵化教条的地步,便会渐渐丧失了其先进性及合理性。堂堂的一个“高考大省”高考状元,竟被国内众多名校拒之门外,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

  好在近年来,我国高考录取制度也在放眼世界,与时俱进,瞄准“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哥伦比亚”、“牛津”“剑桥”等世界顶尖高校,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不断寻求改革与突破。

  如今,作为倍受关注的全国“高考大省”,江苏省也积极探索新的高考模式,至今已至少进行了5轮高考制度改革。例如,在江苏省高考的新规定中。选修科目已经由两门增加到三门,高考分数也调整为750分,与数外三科也不在自主命题,而是与全国大部分省份一样,开始采取全国卷进行高考。

  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地方2023年已意识到此前高考录取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并开始千方百计地进行弥补。如今,许多名牌高校已经破例获得“尚方宝剑”,已可独立自主地进行“独立招生”。地方也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意志、性格、兴趣、特长等各方面因素,不再以单一高考成绩来判断一个考生优劣,未来也将不再一考定终身。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博士之乡”游子归 浙江永康激发海内外乡情促发展
下一篇:2023年研究生学历提升有几种方式?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