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幼小衔接!深圳光明这些校、园积极交流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5-13
手机版

  日前,由深圳市教科院主办、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承办的幼小衔接交流活动在玖龙台幼儿园举办。深圳市教科院学前教育教研员胡敏博士,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院长彭红玉、艺体小幼教学研究部部分教研员,福田区、宝安区、盐田区、坪山区等各区教科院学前教育教研员,以及光明区各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项目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共80余人参加活动。

  衔之有道,接之有方

  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艺体小幼教学研究部副主任吴鹏圣介绍了光明区近年来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工作成果,如:建立“12345”幼小衔接工作体系由上而下推动联合教研工作的开展等。他总结了光明区在园校结对的探索经验,并就下一步该如何健全教研、评价和家园校共育机制提出展望。

  修远小学基于生涯发展视角和生态系统理论,尝试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的小幼衔接促进体系。积极运用研究思维,通过前后检测的数据,创新地走出从“对1.0经验导向小幼衔接工作的思考”,到“建立数据评估的2.0做法”,最终迈向“在研究结论基础之上推进了三维课程体系的3.0探索”的SPT项目式“小幼衔接”合作之路。

  东明幼儿园聚焦“五维模型”健康园本课程体系,开展深度教研和培训促进教师成长、引进K-NPET家长提升课程,全方位促进幼小联动,为幼儿生涯发展奠基。

  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光明)对标文件,做好四大适应的发展目标,实施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开展阶段式“小幼衔接”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衔接。

  玖龙台幼儿园通过课程的起源、课程的实践、课程的延续三大模块分享幼小衔接经验做法。以“你好,小学”主题课程中的《我要毕业了》为例,系统讲述课程建构与四个准备的有机结合。

  交流困惑,共同答疑

  与会的四位家长代表先后发言,他们表示,在观摩活动现场后,无论是玖龙台幼儿园园所环境的打造,还是孩子自身的变化,都充分证明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是有成效的,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就其中一位家长提出是否有必要超前教育协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困惑,彭红玉院长通过自身经历,阐述家长着重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素养,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一生的宝贵财富。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光明)副校长钟玉屏从学科衔接方面进行解答,她提出小学教育是“零起点”教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幼儿的各项积极品质是促进幼儿学习、交往和适应环境的主要动力源。

  专家点评,前沿引领

  胡敏博士以自我成长为例对家长问题进行回应,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她对幼小衔接结对(园)校的经验分享表示肯定,她认为光明区非常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全面、系统地把握了幼小衔接的底色和行动逻辑。

  胡敏博士在《系统推进科学幼小衔接的思考》专题讲座中提出:一是深入调研,了解幼儿、教师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二是开展问题导向的联合教研,做好幼小课程衔接、提升教师衔接素养,引导家庭参与。她强调,幼小衔接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儿童在每一次转变中获得发展自己的环境适应力之机会,应该聚焦为儿童提供适宜成长环境,并以“非追求无感,而是共创适宜的变化梯度”为原则,让儿童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强化自信,积极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

  彭红玉在总结中提出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各区交流幼小衔接经验,探索适宜光明区的幼小衔接工作思路。她提炼了光明区幼小衔接经验的三条路径:一是区教育局、区教科院层面,对幼小衔接高度重视,自上而下一盘棋,积极地为小学、幼儿园开展工作提供支持;二是学校层面,领导层对幼小衔接观念上的转变,推动了幼小衔接的双向奔赴;三是教师层面,培养了一批“善于研究,善于合作”的学习型教师,为光明区科学幼小衔接做出主动有为的深度探索。

  此次幼小衔接交流活动的圆满完成,不仅是深圳市光明区幼小衔接经验的总结与分享,也是吸纳专家引领、家庭建议、同行评价的重要契机,有利于明晰幼小衔接后续工作的指向与重点,继续探寻优质衔接路径,联合共育,为每一个儿童成长赋能。

  【撰文】徐峰

  【通讯员】白雪锜 徐健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反馈

上一篇:云安税务:“律税力量”护航重点群体稳岗就业
下一篇:内幕交易?美国国会爆出多位议员“股神”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