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写在2023年“五四”青年节
五月的鲜花艳丽缤纷,五月的歌声清澈迷人。
“五四”,一个洒满阳光的日子,一个热情奔放的节日。
合着时代的节拍,迈着青春的舞步,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满眼郁郁葱葱,耳畔团歌嘹亮,心中激情澎湃。
新时代、新方位、新征程、新伟业。青春与五四同行,青春与时代共进。
青春奋斗,创造未来。近年来,团市委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履职担当,深化改革创新,聚焦思想引领、“青”力缔造、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引领好“青思想”
唱响新时代的青春赞歌
近日,团省委下发《关于通报表扬2022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的通知》,团市委获评“2022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团市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凝聚青年、服务大局,进一步壮大队伍、丰富活动,引导青少年坚定信念,为推动仙桃高质量发展奏响了青春赞歌。
“我们要心贴百姓,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在推动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轻干部培养等工作中,多谋多思多做……”市青年宣讲团成员黄梦凡与众多宣讲团成员、志愿者一道创新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团市委坚持思想立团,注重实践育人,始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团结带领全市广大青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以共同理想引导青年凝聚共识,团市委大力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主题宣讲125场;举办“百年追寻”主题音乐团课、年轻干部党纪法规知识竞赛、“建功杯”“敢创杯”篮球赛等,引领广大青少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持续深化“青年大学习”,组织全市2407个团组织通过主题团队日、青年读书班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支部覆盖率达98.8%,覆盖团员青年3.4万人。
打造“青春仙桃”微信公众号,年阅读量达到35万人次;制作团团表情包、线上小程序及16部文化原创产品;实施青年“网络头雁”工程,切实维护青年工作领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明确专人专岗负责,为青少年提供援助服务。开展防溺水、交通安全、反诈禁毒等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120余场,覆盖青少年3.2万人次。联合市法院、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开展模拟法庭、法治进校园、团团护你行等各类宣教活动。
坚持用先进典型激励青年。积极开展评选和推报“向上向善好青年”“五四青年奖章”“两红两优”等活动,选树青少年模范典型,涌现出一批在基层服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年典型,青年榜样引导青少年学榜样、树新风、创新绩。
以改革创新“引流”
各类优质资源向团组织流动汇聚
五四前夕,团市委开展2023年少先队离队暨新团员入团仪式,150名优秀队员,胸佩团徽,手捧团员证,告别系满梦想的红领巾,迈入朝气蓬勃的青年行列。
这是团组织对他们的褒扬,彰显青春的荣耀;也是一份致敬,表达对奋斗青春的敬意;还是一份谢意,感谢朝气蓬勃的“你”,感谢“你”曾经的付出……
给每名团员青年一场仪式感满满的“离队仪式”,是团市委改革创新的一项举措。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延伸到哪里;青年有要求,团组织必呼应。
改革出真章、见实效。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启动,团市委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永久奋斗的韧劲、科学有效的措施狠抓改革,积极探索特色改革路径和模式,撬动各类优势资源向团组织流动汇聚,通过细化改革任务、盘活资源配置、党建带团建等方式,推动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团组织工作力量显著增强,覆盖方式更加多元,资源整合更加有效,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印发《仙桃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群团改革,推动重点工作出精品、难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创品牌,努力开创群团工作新局面。
以改革创新“引流”,盘活资源,改革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出台《仙桃市团干部“四位一体”考评制度》。扩大“两新”组织团组织覆盖,打造凝聚青年阵地,建立团代表联络站;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青年文明号在行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与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持续优化青年创新创业环境。
全面推进中学共青团改革和中学团校建设;出台《关于开展仙桃市共青团员“五星”评价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推优入团、积分入团制度;推动增强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实效,强化县域团教协作机制,改进团的领导管理机制。此外,还开展团青组织达标创建,实施社会领域团的组织密度提升计划;高规格建设市级“青年之家”旗舰店,探索成立“四基地两中心”团工委、高新区团工委等,大力推进团属社会组织专业化建设。
团市委还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各项举措,打造青年认同满意的团组织、团机关,不断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持续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
共同缔造的“青动力”
服务基层治理“朋友圈”不断扩大
“老师,这是我捡的烟头。”“这是我找到的塑料瓶”……学雷锋月,一群美丽小天使戴着手套,手持铁夹和环保袋,在小区房前屋后、花坛角落捡拾烟头、纸屑、饮料瓶等垃圾。
为了让“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切实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团市委深入绿湾、满庭春等社区开展“美丽小天使”共创美好社区环境志愿服务活动,指导社区常态化开展“小手拉大手”社区环境治理、垃圾分类、旧物集市、环保实践课堂等。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要求,团市委结合自身主责主业,探索示范建设村居青年志愿服务队,参与、引导、推动共同缔造。在刘口社区、春天社区等地,建立起专业社工牵头、青年为主体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以青年为纽带,网络起居民参与、共同缔造合力。
盘活共青团活动阵地,以仙桃职业学院社团、22个镇办基层团组织、23个青年之家为依托,吸纳35岁以下有专业才能的青年组成“青年议事团”,根据群众实际需求,由群众点单、各镇办团组织下单、青年志愿者接单,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解决青年实际问题。
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共创美好环境,依托校外少工委,以亲子家庭为载体,培育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美丽小天使”志愿服务队,吸纳更多青年家长参与其中。通过牵引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团属社会组织,按照1个试点村1个项目设计,开展义务理发、法治宣讲、庭院打扫、移风易俗宣讲等共同缔造志愿服务,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村内历届在读或毕业大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仙桃籍在外大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提高青年对家乡的参与感、推动力、贡献度。实施“小手拉大手”环境卫生评比活动,组织乡村10名“红领巾评分员”评比打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学习和体育用品。
创新青少年假期托管服务机制,“希望家园”假期托管班通过发动专业服务团队、暑期大学生参与、分批分主题开班,开设意见专栏等方式,有效凝聚群众力量、扩大服务实效、推动群众评议,让服务基层治理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青春的力量汹涌澎湃,青春的乐章激荡人心。团市委通过抓制度、队伍、阵地建设,当好基层治理的“推进剂”“催化剂”“润滑剂”,为我市共同缔造工作的深入推进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满城尽带“红马甲”
青年志愿服务渗透到城市每寸肌肤
青年是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排头兵与先锋力量,他们积极热情投身志愿服务,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贡献。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志愿者在行动”“仙桃处处有雷锋”……近年来,团市委始终坚持党的决策部署到哪里,团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行走在仙桃的大街小巷、田野乡间,无论是文明城市创建,还是乡村振兴;无论是生态环保,还是禁毒宣传;无论是交通劝导,还是爱河护河行动,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像一道道光芒,温暖着这座城市,奏响一曲曲志愿服务的时代交响曲。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共青团的光荣使命。团市委联合市义工联、市孝雅使者志愿服务站、市百成爱心社3家团属社会组织以及仙桃职业学校等,建立“共青团+社会组织+高校志愿者+村民自治志愿服务队”服务模式。制定出台“全市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实施方案”,形成了有组织、有项目、有活动、有保障“四有”工作机制。
探索志愿服务项目运作模式,切实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品牌性。青年突击队志愿者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常态化开展“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以青春力量书写时代担当。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立足共青团实际,聚焦乡村青少年学业、创业、就业需求以及乡村建设、人才培养,采取直播带货、政策宣讲、选树典型、捐资助学等方式,组织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团市委紧急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发出后,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他们不畏艰险、服从安排、冲锋在前,坚守在火车站、高速出口、社区等地,为群众筑起健康安全防线;他们捐资捐物,将口罩、防护服、矿泉水等物资送往交通卡口和防疫第一线,展现出青春风采。
助力仙桃文明城市创建。围绕“创建文明城青年在行动”主题,组织开展爱心助考、志愿服务、义务劳动、暖心慰问、爱心助学、爱河护河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到防汛抗旱、疫情防控等活动中。同时,为全市各类大型节会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初心不渝,使命在肩;青春无悔,砥砺前行。团市委书记卢意表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将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瞄准“挺进五十强 创成文明城 建设示范区”目标,以只争朝夕的状态、攻坚克难的意志,带领全市广大青年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时代洪流中奋楫前行,为实现仙桃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文/图 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鹿丹丹 通讯员 严淑一)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