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5-27
手机版

  ■蒋倩怡 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幼儿园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的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错误的教育方法会造成儿童的懈怠或骄横。

  (二)培养应该持之以恒

  有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实践活动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讲道理

  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紧张。这时,家长要耐心细致地跟孩子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多从正面引导。

  (四)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

  (五)非语言信息的影响

  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环境、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喜欢模仿,伙伴的行为习惯是他学习模仿的范例,直接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之,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上一篇:高一成绩差怎么提升?掌握六大方法,提升成绩指日可待!
下一篇:北美地区sat出分时间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