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考试招生欺诈要警惕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6-09
手机版

  每年高考期间,总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急于求学的心理设局行骗,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利益,省招生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谨慎对待和识别各类招生信息。通过正确的方式、正规渠道获取招生信息,切勿走“捷径”相信非法中介,谨防上当受骗。比较常见的招生诈骗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案例一:

  假冒招生部门网站和公众号

  近年来,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前抢注,假冒、仿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和学校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这些山寨、高仿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虚假招生政策等博取关注,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提醒

  教育部门专门开展“高考护航行动”,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清理互联网涉考违规违法公众账号”“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等专项行动,帮助考生全面准确了解招生政策,避免上当受骗。提醒广大考生,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案例二:

  朋友圈谎称“捡到准考证”欺骗转发

  每年高考前夕,“xxx丢准考证”类消息又会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大量出现。广大网民看到后替考生着急,迅速在群内和朋友圈转发,短时间形成影响范围较大的舆情。

  事件发生后,教育部门迅速核实发现有的考生根本没丢失证件,有的信息完全匹配不上,可以说基本上都是虚假信息。公安机关也证实所留手机号一般都是诈骗电话。诈骗分子虚构情景骗取社会善良。若有好心人按照电话号码回拨,并且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就可能掉入吸费陷阱。

  提醒

  遇到此类信息一定要高度警惕,不建议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转发。如考生考前不慎丢失准考证,应立即联系报名所在县(市、区、特区)招生考试机构补办。

  案例三:

  不明渠道查询分数骗局

  高考分数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提前查分网址,一旦点击进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就可以经网购消费变现或者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方式获利。

  提醒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官方网站(https://www.yzns.cn)、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微信公众号(www-ynzk-cn),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案例四:

  “黑客改分”“交钱包过”“向学校捐款加分”骗局

  每年高考后有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得以认识能进入高招办系统的“黑客”,修改高考成绩,同时索要高价“服务费”。不法分子表示“向学校捐款可以奖励加分”“送礼问候拉近校方关系”,通过伪造微信聊天记录等制造学生被某大学录取的假象,骗取学生家长缴纳高额费用。

  提醒

  此类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纯属骗局。高考网上阅卷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切勿相信改分骗局。

  案例五:

  收到短信称“疑似作弊”骗局

  近日,有考生反映自己收到了“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处”发来的短信。短信中称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回放录像中,监控显示其有“疑似作弊”行为,要求其拨打省教育厅招考院的电话。

  提醒

  这是典型的短信诈骗,请各位高考考生及家长注意,凡是收到招生办的电话或是短信,称考生存在作弊行为的,请第一时间和就读学校联系,确认信息的真实性。请勿盲目相信,尤其是要求缴纳费用删除作弊视频、缴纳保证金或是将钱转到安全账户的,均为诈骗!

  来源:云南省招生考试院

  编辑:张娅芹

  责任编辑:杨继稳

  审核:左文清 黄谦

  版权声明:“巍山微视”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其他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0872—6125395!

  原标题:《【高考】 考试招生欺诈要警惕》

上一篇:苏州高考复读学校招生条件?
下一篇:吃下“糕粽”谐音梗,长沙这群考生迎来了高中的最后一课!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