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老人蹲守军区大门要见司令员,只为洗刷不白之冤,恢复待遇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6-12
手机版

  1971年一天,济南军区大院外来了一位衣衫褴褛,满面沧桑的老农。他操着一口湖北话,指明要见杨得志司令员。哨兵们并没当回事,冒充首长亲戚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可是你至少也得是湖南口音才行吧。没想到的是,老农很倔强,见哨兵不通报,干脆坐在军区大院的门口不走了。哨兵无奈,只得上前询问老人,老人诚恳的说:“我叫李祥,是杨司令的老部下,今天找他有大事。”

  哨兵将信将疑的打通了电话,电话那头的杨得志听到后,罕见的激动道:“快请进来!快请进来!”这位老农究竟是何人呢?又凭什么能让久经沙场的将军失态?

  老红军战士

  其实这位老农本名不叫李祥,而叫侯礼祥。1912年出生于湖北江陵,从小读过几年书,算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文化人。十二岁的时候,父母双亡,幼小的侯礼祥只能流落外乡,打工度日。

  在武汉的时候,他无意中接触到了革命党,慢慢的了解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928年他被组织派往江西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更是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红三军团的一名战士。

  在入党时,他用了李祥这个名字,“李祥”听起来很像“礼祥”,每当听到大家这么称呼自己,侯礼祥都有种回到家乡的亲切,因为乡亲们都是这么称呼自己的!这也为他以后的“失踪”埋下了伏笔。

  战场上,侯礼祥勇敢无畏,屡立战功。长征前,红军重组了部队,此时的侯礼祥已经当上了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的营长,而一团团长正是杨得志。

  杨得志

  红军的战斗序列中,排“一”的战斗编组一般都是主力,可见侯礼祥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别看只是个营长,要知道这是长征时期,这样的资历,只要活到解放后,至少都是个中将。

  在一团一营的战斗经历,让杨得志和侯礼祥互相欣赏,更难得的是,侯礼祥有勇有谋还是个文化人。两人相见恨晚,竟一起拜了把子,成为把兄弟。

  相较于革命道路上牺牲的万千战友,侯礼祥还算是幸运的,他多次与死神檫肩而过。

  一次在四川的战斗中,一枚子弹从他的颈部贯穿而过,这几乎就已经宣判他的死刑了。然而所幸没有伤及动脉,奋力抢救下,侯礼祥起死回生。

  还有次在陕西,冲锋途中他又被子弹打中大腿,这次依然没有伤及动脉,侯礼祥再次幸运存活。

  艰苦长征

  像这样的险境还有数次,侯礼祥虽然都安然度过,但是也落下一身病根。长征后由于他的优异表现,被提拔为红一师十三团团长,陈赓任师长、杨勇任政委。紧接着作为后备干部,侯礼祥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出任八路军总部警备第一团的副团长,直接参与中央首长的安保工作。

  这样的职位,表明了中央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如果这样下去,侯礼祥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就在1939年的一次行动中,他再次负伤并落下残疾。新旧伤一起发作,侯礼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申请了转业,回到老家江陵县委工作。

  不幸的是,返乡后装着他军官证、残疾军人证和退伍证明等一系列证件的皮箱被小偷偷走。随后他又被组织安排从事地下工作,后来因为有人叛变,侯礼祥只得长期潜伏起来。一来二去,竟然同组织失去了联系,也没有能够证明自己的资料,再加上当初入党登记的是“李祥”的名字,所以就变成了一个牺牲人士。

  困顿的老红军

  侯礼祥性情耿直,得罪了不少人,1959年还成了被整的对象,尽管他多次声称自己曾是红军团长,但都被身边人嗤之以鼻,甚至对他冷嘲热讽,侯礼祥的日子过得极其窘迫痛苦。

  这让老人更加想念自己的老部队,想念当时的老领导杨得志和杨勇,可是怎么样才能找到他们呢?那个时代闭塞的信息交流堵上了老人寻人的想法。

  直到1962年,侯礼祥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了老领导的相关报道,他顿时重燃了希望,原来老领导现在在这里啊。

  他急忙写了一封信,按照老领导的地址寄了过去,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帮助,让自己能够生活下去。

  信如愿寄到,杨得志和杨勇看到信后激动万分,他们曾多次派人去寻找这位“失踪”的爱将,可是都杳无音讯,这下收到侯礼祥的消息,知道他安然无恙,内心的欣喜可想而知,急忙回信,并在信中证实了侯礼祥的身份,希望能够一解他的燃眉之急。

  杨得志和老战友们

  接到回信的侯礼祥,拿着信件要证明自己身份,可是万万没想到,众人竟然非说信件是假的,是侯礼祥自己伪造的,并顺势给他按上了一个“伪造中央首长来信”的罪名。

  这下不但没让生活好转,还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并赶出老家,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侯礼祥的生活比之前更加窘迫,他甚至多次动了轻生的念头。

  天无绝人之路,1971年,被下放到林场劳动改造的侯礼祥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自己的老领导杨得志来到济南军区任司令员。已经打算认命的老人再次重燃希望,他打算搏一把。

  利用无人看守的机会,侯礼祥大半夜从林场逃了出来,凭着一双脚走了七天七夜,愣是走到了济南军区门口。这才有了开头发生的一幕。

  见到了满面风霜,衣衫褴褛的的老部下,老兄弟,杨得志百感交集,不禁怔在了原地。而侯礼祥努力挺起佝偻的腰杆,敬了一个军礼,随后两人紧紧地握手,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杨得志会见老战友

  杨得志迫不及待的问起侯礼祥的现状,当得知他居然因为身份问题而被迫在林场劳改时,不由感到无比愧疚,当即命令警卫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钱和二十斤两票送给侯礼祥。

  住了两日,侯礼祥辞别回家,临别时,杨得志又郑重出具了一份证明材料,并告诉他回到家就把这个证明交给当地政府,这样就能够恢复红军待遇,以后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什么是红军待遇, 一般来说,根据军人参军时间不同,大致会分为三个段。第一段是1937年7月7号以前参军的, 尤其是那些参加过长征的战士,能活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可谓凤毛麟角,这些老英雄们享受的待遇最好,像正常的医疗、通信等都报销,不光退休工资比其他要高出不少,国家每年还有高额补助。

  第二类是1937年7月8日到1945年8月15日,也就是抗战期间参军的,这些战士待遇会略低于以上。

  还一类则是45年到49年解放战争期间参军的,一般要干部退休才会有好待遇,一般士兵就没有太多优待了。

  像我们所说的红军待遇,一般指的就是第一类人群能享受到的待遇,对于这类给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牺牲的英雄,国家可谓相当照顾,。早在1979年,就有《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意见》文件,其中明确指出要对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红军、老干部的生活、工资待遇问题予以重视。

  老红军

  文件中指出,为了解决这部分老红军的生活困难,从财政经费中按每人每年三十元的标准拨付专款,供老红军改善生活。那个时候,大工厂工人的工资一般也就三十块钱一个月。而这还只是国家对老红军的额外补助。

  随后国家十几次调高补助标准,2015年底民政部下发的标准中,对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每年补助额达到了41750元,这是很多人工作一年都难以拿到的数字。

  这还只是经济上的照顾,在政治待遇上,老红军更是崇高,不光邻里乡亲尊敬,就是地方政府也是尊崇有加,经常能看到省委书记级别的领导亲自去看望本地老红军,这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应当享有这样的待遇。

  说了这么多,话题回到侯礼祥身上,按说这次回乡,侯礼祥可以洗清“污名”,过上幸福无虑的生活了吧。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即使有杨得志的证明,侯礼祥的红军待遇依然迟迟没有恢复。

  三年后,杨得志司令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他抽空来到荆州,工作之余询问当地:“我想见下老战友侯礼祥,麻烦你们找他一下吧,我联系不到。”

  几日后,杨得志在江陵县县委餐厅里见到了满面愁容的侯礼祥,原来他的生活依然窘迫,还是没有恢复名声和待遇。

  杨得志愤怒了,他阴沉着脸,对身边的县委人员说道:“我郑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老战友,救命恩人侯礼祥同志,他参加过长征,当过红军团长,谁要不信,我可以作证!”

  就这样,侯礼祥事件才引起当地的重视,并成立了调查组,最终查清了老人的身份,并为他恢复了待遇。

  1991年,侯老在家乡逝世,而他困顿时期留下的那句话,却如同警钟,时刻敲响在后人耳旁“没有我们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你现在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

上一篇: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下一篇:博士韦慧晓:放弃华为工作,对百万年薪没兴趣,44岁成驱逐舰舰长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