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为何没能评上元帅军衔?彭德怀在军衔评定报告中,给出过答案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6-13
手机版

  一、引言

  有个关于粟裕的小故事,说,有一次粟裕跟夫人楚青,路过一家咖啡店时,突然粟裕停住了脚步,看着咖啡店一个劲喊好。这让夫人楚青即诧异又高兴。

  因为粟裕除了对地图和枪械感兴趣外,其余的都是浮云,没想到如今居然对咖啡有了兴趣。哪料正这时粟裕却又开口了,指着咖啡屋的屋顶:“看,只要在上面架几挺轻机枪,就能控制整条街道……”

  故事虽不敢确定真假,但笔者坚信,这绝对是粟裕的风格,或说属于“战神本色”。道理很容易理解,凡是在自己领域内,做成“神级别”者,都对本领域,拥有超常寻常的执着。

  

  粟裕就是这样一位“神级别”的军事奇才——苏中战役的七战七捷,孟良崮斩上将张灵甫首级,打入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淮海战役60万硬吞80万……这些传奇历史事件的背后,都站着粟裕!

  所以,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好:淮海战役粟裕是第一功。而另一位战神刘伯承元帅,也是对粟裕称赞不已,表示:粟裕是常胜将军!至于粟裕的老上级、老搭档陈毅元帅则更是直接,言称:粟裕是咱解放军的五虎上将之一……

  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1955年粟裕都应被授予元帅军衔。哪料最后却成为了大将之首,错失了元帅,那么粟裕究竟差在哪儿了?笔者通过梳理相关史料,认为大致是这三点原因造成的。

  

  二、威望问题

  皆知朱老总是元帅之首,那么“军衔命令状”的第一号命令状(编号),是不是也应顺理成章授予朱德呢?答案是否定的!朱老总是第四号!那么这第一号,授予了谁?

  据相关人士回忆,在授衔前的那天晚上,毛主席“皱紧了眉头,思考着什么”。原来在他桌上摆放着“两本没有写字的证书,证书外面是红彤彤的封皮”。直至快12点时叶子龙才走入,提醒主席该睡了,明天还要参加授衔仪式。

  但毛主席却摆手说:“让我再想一会儿吧,今天必须做出决定,不然就来不及了!”叶子龙无意间看向桌子上面, “红彤彤的封皮上则印着五个金灿灿的大字,《军衔命令状》”。

  直至凌晨2点左右,毛主席才做出决定,把“第一编(序)号”,授予贺龙元帅。如下图——贺龙元帅的《授予军衔命令》,是“第一号”!

  

  那么毛主席为何没有把第一号授予朱德,却非要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思考,授予给贺龙元帅呢?就一个答案!南昌起义,贺龙居功至伟。换句话说就是,贡献太大。

  其实,粟裕何尝不是这种情况呢?没有人能否认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贡献,但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时期,粟裕的战功,跟其余的元帅一比明显弱了!换句话说就是,依据历史,解放军可分为三个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红军时期——这关系到红军的建立和生存。粟裕虽也参加了南昌起义,并跟着朱德来到了井冈山,但在红军时期的表现却很一般,甚至是默默无闻的感觉。粟裕是在抗战时期,才真正崭露头角的,大放异彩于解放战争时期。

  

  这三个阶段一综合,明显粟裕就没法进入元帅行列了。这也是为啥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上书毛主席,恳请留下陈毅坐镇,自己要当陈毅副手的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著名的粟裕让司令!

  至于效果,也是非常好,从如今许多相关史料中便可以看出,当时有不少战将是根本不服粟裕的,但却都尊重陈毅。也就是说陈毅虽没有实质指挥战斗,却起到了捋顺关系等作用,使得粟裕下达的命令,能被坚决执行下去。

  因此,这就是第一个原因:咱的粟大将,由于前期(红军时期、抗日时期)的资历弱,导致了其威望不够!

  

  三、战功问题

  估计一看这第二条后,会有许多人瞪眼:你个小编胡说八道!一个淮海战役,就已经达到封神地步!连李云龙都吹:满世界打听去,60万打败80万,哪有啊……但问题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粟裕虽是第一功,但谁能抹杀刘邓的中原野战军的功劳和贡献?

  刘邓大军由于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反攻序幕,导致了严重消耗。淮海战役中,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还能以一比一的兵力,阻击和围困美式装备的黄维兵团,为最终彻底打赢淮海战役,刘邓大军,还有陈赓的贡献不能不提!

  即,淮海战役属于华野和中野合作完成!倘若说,辽沈战役甚至加上平津战役,几乎完全可视为东野的独功——这点几乎都承认!那么淮海战役,却不能称之为是粟裕的全功了!

  

  故而笔者才说,粟裕在战功方面也是差一点的。还是毛主席说得对:淮海战役粟裕是第一功!千万别理解为是“独(全)功”。

  其实,粟裕曾有过补强战功的机会,这就是抗美援朝之战!当时毛主席曾点过他的将,想让粟裕出战朝鲜战场。奈何当时粟裕病重无法前去。最终这才有了,彭大将军横刀立马,力斩麦克阿瑟于马下的赫赫战功!

  倘若当时粟裕能去,且打赢了抗美援朝之战,那么笔者敢打赌,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中,必有粟裕!因为这一战,不仅只是补强了战功,还能成全之前威望不足的缺憾!奈何,粟大将却由于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却能用于分析问题。所以笔者一直说,粟裕离元帅的距离,只差一个“抗美援朝”……

  

  四、《军衔评定报告》给出过答案

  倘若说以上那两条,还有个人分析等因素在里面,难免不客观的话,那么在1955年8月2日,负责军衔评定的彭德怀,在其《军衔评定报告》中的话,可谓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了,如下。

  从一九五四年冬至今,军委已根据军官服役条例规定的四个条件(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作了反复研究和征求意见。研究结果,大将名单(十名)已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作了定案……

  关于元帅军衔名单,经军委委员研究,认为毛泽东同志因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需要统帅全国武装力量,故应评为大元帅;其余十一个军委委员则评元帅。

  

  从彭总的这个报告中,可以清楚看到,当时有一位大元帅(毛主席)和十一位元帅。而其中的元帅,必须是“军委委员”,可惜粟裕当时却不是。

  后来毛主席主动退出,没有当“大元帅”,邓小平退出,没有当元帅!其余十位都被评为元帅——这就是著名的十大元帅。粟裕则成为了十大将之首,公允来言是合理且公正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留学加拿大?上海热门OSSD课程国际高中学校推荐!
下一篇:2023新疆事业单位考试成绩查询时间_查询入口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